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斌 《学周刊C版》2011,(10):169-169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也需要将教学的研究重心下移到学校。由此可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已成为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1.对“校本”的认识“校本”就是以校为本,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为了  相似文献   

4.
《天津教育》2014,(6):F0003-F0003
香山道小学把培养高素质生态型的教师团队作为学校教师现代化专业发展的新支点,要求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引领教师实现“二次成长”。  相似文献   

5.
沈梅 《中学教育》2006,(3):58-59
作为语备课组长,组内只有三四位教师,一直以来只是把教导处、语大组的一些安排布置张罗下去:提醒教师什么时候该交资料了,什么时候该上实践课了,什么时候该出卷子了……而组内教师也只是各司其职,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备课组作为学校管理的最小单元,在“新基础教育”以“重心下移”为基本策略推进基地学校建设的当今,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正在成为学校变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全面启动,这也明示教研工作的重心逐步下移到学校。在提倡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今天,许多学校已提出协调好年级段管理和教研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校本教研,而这些活动的组织都离不开教研组活动。  相似文献   

7.
丁文平 《教育家》2004,(9):59-60
校本研究是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教育实际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新的研究行为或研究方式。校本研究将教育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倡导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研究理念,提倡“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教师即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研究越来越成为中小学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基础教育”在努力读懂教师。叶澜老师曾经说:她一直在努力理解教师,读懂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1999年9月,我校作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实验校加入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实践中;2004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新基础教育’生命·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回顾几年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走过的路,我们深深感受到校长读懂教师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读懂教师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为什么要读懂教师?1.为了让教师读懂学生。让教师学会掌握学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教学研究的重心必将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把学校构建成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苏州科技城西渚实验小学校创建于2019年。学校围绕“让每一个生命卓然绽放’’的办学宗旨,将"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领域,依托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及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课程基地项目,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且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因此,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以人为本,文化管理,建设学习型学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监督体制的虚化,校长负责制往往演变为一长制。这种以校长“一脑”替代“群脑”的管理体制不仅使“中间力量”(包括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本文主要指教研组长)形成依赖性,而且也隐含着极大的管理风险。为此,“新基础教育”研究提出:“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机制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犁’向‘现代型’的转换,其内涵包括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等五个方面,其中重心下移包括教育对象与目标方面的重心下移、教学内容方面的重心下移和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教学研究的重心必将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把学校构建成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我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4.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的根本要素,是兴校、强校的关键工程。要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所以,“将教学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在教师团队建设中渗透“养”的哲学内涵,通过滋养教师心灵、修养团队素能、颐养学校生态等有效路径,营造守正、传承、开放、进取的团队氛围,努力抵达“养一方自在宁静的村落”的美好愿景,以实现教师高素养、个性化成长,推动学校高品质、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工作的重心逐步下移,传统的教研模式已难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例如,课改中与课标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  相似文献   

17.
王莉 《辽宁教育》2022,(18):73-75
<正>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研修团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葫芦岛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葫芦岛市连山区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实验校,结合“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校发展实际,将校本研修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学科研修组,坚持常态化建设,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使教师从专业发展走向生命成长。学校现有教师160人,其中一线专任教师136人,每个学科研修组都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校本主题研修中教师从“独白”走向“对话”,实现教育教学的互动与共享,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建设  相似文献   

18.
肖君 《南昌教育》2009,(6):F0002-F0002
旨在构建一套基础教育英语学科课程评价体系、推动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于2000年9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启动后,我市也作为该项目的一个试验区,于2003年10月始进行了为期三年试验研究。约近40所中、小学的万余名学生,在百余名试验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轮完整的试验。试验目的是以评价试验课题研究为契机,譬以试验学校为辐射源,  相似文献   

19.
陈冬梅 《广西教育》2013,(29):11-12
当前,科研兴校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共识,校本教研也被公认为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一种迫切需要的发展策略。教育部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2003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时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对老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之中,课程改革将成为一纸空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研究的重心已下移到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事实上,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