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当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产品的比例,以及两大部类的有机构成和上一周期(上一年度)的剩余产品已经确定,扩大再生产的积累量是不能任意制定的,积累在两大部类间的分配也不能任意制定,否则扩大再生产将不能顺利进行。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出发,以数学形式探讨积累量、积累率与社会总产品中各有关指数之间的关系,探讨积累在两大部类间的不同分配所将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的积累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一致的.适度的积累能够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过高的积累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高消费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的,也不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积累率要合理,而且还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增加,要考虑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和不能突破国民收入的总额.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却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抽掉资本主义性质,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两大部类必须保持恰当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以及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率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经济,一是通过利率实现货币供求均衡和价格均衡,进而实现产出均衡;二是通过利率的期限结构设计影响不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公众通胀预期,实现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具体涵盖有效供给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有效供给、出口产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决定和创造需求、有效供求均衡及其实现、有效供求失衡及其宏观(社会)控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重视挖掘、借鉴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对增大我国的有效供给,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再生产时,首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把社会总产品,从而也把社会总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他把前者称为第Ⅰ部类,后者称为第Ⅱ部类。又从价值的角度,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比例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即每部分产品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物质上得到替换的问题,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7.
协调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实现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高等教育供求分为高等教育机会供求和高等教育产品供求两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供求矛盾一般表现为居民家庭对高等教育机会的总需求远大于高等教育的总供给。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的矛盾表现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不足的矛盾。本文分别对两类供求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感到难以掌握的原因来自四个方面: 第一,论证繁琐。多数教材都是先给出例子,用例子说明再生产的实现过程,然后由对这一过程的观察得出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而不是直接进行论证。 第二,例子的随意性。学生花很大精力才能弄明白:所举例子有无典型性?或者说,例子只是种偶然情况,还是带有普遍性? 第三,逻辑不严密。即使例子可靠,也不能保证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具有必然性。 第四,记忆困难。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各有三个公式,这六个公式都要死记。 直接进行公式推导,可以避免以上困难。 先看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如以Ⅰ、Ⅱ分别代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以G代表各部类的总产品价值,以c、v、m分别代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则第一年两大部类产品的价值构成分别为: ① ② 第Ⅰ部类的产品可分为供本部类再生产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供第Ⅱ部类再生产使用的生产资料;第Ⅱ部类的产品可分为供本部类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生活资料以及供第Ⅰ部类工人和资本家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产品供求发生于教育过程的起点,其实质是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给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经常处于不均衡状态,高等教育产品的供求失衡有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两种表现形式。纯粹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方式各有其缺陷。我国民办高校收费应当以市场调节为基础,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0.
由于教育市场的存在,教育需求与供给便成为教育经营的重要课题。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供给则是教育机构能提供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产品。由于影响教育供求关系的诸多因素在不断变化,教育供求矛盾就成为常态。教育供求的矛盾运动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实现教育供求的相对均衡,必须在计划和市场两种力量之间寻求平衡,并制定一个可供参考的教育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微观经济学》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因其内容繁杂,本科教学课程中应该注重理论框架的搭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研究内容主要是以供求均衡理论为中心,相互关联的七大理论;主要理论都运用均衡分析法,由均衡的决定和均衡的变动两大主要内容组成,分别运用静态均衡分析法和比较静态均衡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有效供给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有效供给、出口产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决定和创造需求、有效供求均衡及其实现、有效供求失衡及其宏观(社会)控制等6个方面。挖掘、总结马克思的有效供给理论对增大我国的有效供给,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社会总产品由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构成开始,科学地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论证了两大部类之间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都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平衡的客观性,以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不断破坏这种比例关系的无情事实,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给无产阶级以强大的思想理论武装。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理论,对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讨论财富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动态均衡以及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均衡的影响问题,首先把家庭收入以及财富积累和消费分成若干期,再建立模型得出财富积累与消费的动态均衡,根据相图以及现实社会的情况分析最后得出两点结论:一,在利率水平一定、除了开始的财富差别外不存在其他差别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之间的财富差距会趋于减少。二,如果利率在某一时间突然有一个降低然后保持不变,那么人们达到幸福水平的时间会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均衡是指职业教育的培养规格、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满足社会人力资源和个人发展的需求,并在两个需求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不同区域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类型与行业产业部门的需求不协调;社会大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等.推进我国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应注重生均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最低标准的制定;做好区域各行各业人才需求预测;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采取适度倾斜政策,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解说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就是将社会配给给基础教育的总资源相对平等地分配给各地的中小学,并分析其合理性;其次,详细描述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财力和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表现及成因;最后,从政府责任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两个角度,提出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2012年和201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为数据基础,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的产业部门归类和划分准则,对福建省各产品部门的两大部类进行归类,计算各产品部门的三大价值系数,然后分析福建省36个产业部门的价值构成,进而揭示每个产品部门的发展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少数产品部门的两大比例关系失调是导致福建省经济无法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以及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经济学中 ,关于消费者行为理论是认识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关于均衡条件的获得一般由用无差异曲线方法或用边际效用方法予以推导 ,一般著作均有叙述 ,但往往或过于简略或繁长而分散欠明。本文从数理经济观点出发 ,从数学上把该问题归结为一个带约束条件的非线性规划问题 ,从必要条件上予以分析阐明 ,恰是有两种经济含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要注意按比例发展消费资料──《资本论》学习札记肖定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对千差万别的社会总产品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的基础上,又对种类繁多的消费资料按照产品的性质和作用,划分为必要生活资料和奢侈品两个分部类,并对其内容、比例、交换关系及其...  相似文献   

20.
基于肇东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的具体实践,以肇东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肇东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情况开展研究,梳理了肇东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从而发现了在部分政策制定方面相对比较滞后、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师资力量上存在一定差距、资源配置仍需进一步加强、不均衡发展导致择校现象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分析出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五点可行性建议,主要包括:增强政府的主体责任、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进网络平台共享提升教育质量、改变学生家长盲目的择校观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