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苏州市50826个初中生家庭教育调查与学业质量监测数据的关联分析,探讨家长参与在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处境不利学生家长在家长参与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处境不利学生家长;男生、流动学生、走读生以及学习品质低和教学支持度低的学生更可能面临家庭处境不利带来的学业失败风险;亲子交流、共同活动和家校沟通对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家庭监管和学业辅导对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等等。建议学校通过系统构建家庭教育支持和服务体系,提升处境不利学生家长的教育胜任力,为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赋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逆力水平对中职生学业倦怠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方法:以H市某中等职业学校一到三年级40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职生抗逆力、家庭支持、学业倦怠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中职生的抗逆力水平和家庭支持与学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都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抗逆力水平与家庭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在中职生抗逆力和学业倦怠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即中职生抗逆力水平能够通过提升家庭支持,进而降低子女学业倦怠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亟需重视学生面对挫折的抵抗能力,加强心理韧性,同时家长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降低学生学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家庭抗逆力影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福祉。本研究以来自重庆、云南、四川和贵州四省市860名特殊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呈中等偏上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的直接效应未达到显著水平,社会支持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特殊儿童家庭抗逆力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社区、机构和学校/幼儿园应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政策保障、干预服务、育儿指导和心理支持,家长应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家庭信念,主动寻求多方面支持,提升家庭抗逆力。  相似文献   

4.
蒋帆  姚昊 《中学教育》2022,19(1):43-53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家庭背景、学校氛围与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标OECD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四省市抗逆力表现略低于国际水平;家庭背景层面,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生抗逆力提升更有效,而家庭社会资本则无显著影响;学校层面,学校氛围能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抗逆力;学校氛围和家庭背景对学生抗...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文献,重点探究了教育社会学领域理论的转向,以及从家庭教养的视角如何一步步打开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黑箱。在家庭内部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因素中,从家庭教养方式的视角抽离出四种家庭教育参与机制—文化资本的激活与传递机制、经济资本积累打造人力资本机制、情感资本与亲密关系的联结以及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家校社互动,力图展现出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家庭参与的民族志图景。基于此,在影响寒门子弟学业获得的家庭研究中,进一步关注地方知识,发现寒门子弟独特的文化世界,探究寒门子弟如何通过文化生产导致学业失败,聚焦多子女家庭代内帮扶的文化体验,是未来以民族志视角打开家庭教养黑箱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来自重点本科院校贫寒学子的成长经历一直备受关注,而职业院校中的“寒门”子弟却无人问津。依托文化资本理论,通过对11位取得较高社会地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究高职院校中正式教育(课程)与非正式教育经历(校企联合实习、社团活动、学生干部经历、竞赛)促成寒门学子发生代际流动的可行性所在。研究发现:其一,高职院校为寒门学子文化资本的积累与生成提供了空间与资源;其二,苦行品质作为独特的底层文化资本,在高职院校中依然适用,成为寒门学子逆境突围的希望;其三,在高职院校中,寒门学子主要通过“文化流动”与“文化生产”双重路径实现阶层跃迁,具体是通过“文化流动”学习技能,获得人力资本;在后知后觉中渐入佳境,习得社交惯习;通过“文化生产”探索并“重估”自我价值,生成自信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资本的匮乏、文化资本的欠缺使寒门学子参加艺考被视为不理性行为,但通过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寒门学子艺考是目的合理性行动和文化合理性行动共同驱动的结果,价值合理性在其中仅起辅助作用。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寒门学子要面对摆脱资本困境的努力与非预期后果的落差、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机械模仿训练与高雅艺术气息培养间错配的“三重挑战”。将中国社会的文化生产逻辑和底层物语纳入寒门学子艺考的理论矛盾中,在超越“资本欠缺论”中发现,文化资本的区隔具有情境性,寒门学子艺考之路体现了惯习的契合、迟滞与流动;在超越“理性选择论"中发现,寒门学子学艺术过程中存在有限理性的可能,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有必要呼唤价值理性的回归。保障寒门学子艺考的获得感,需要个体、中学、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携手努力。  相似文献   

8.
王雁  张文秀 《教育研究》2023,(10):66-76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积极行为的重要变量。从抗逆力理论视角出发,考察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师能动性在工作压力与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学校融合氛围对教师能动性和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对融合氛围较积极的学校而言,教师能动性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应倡导抗逆力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即“看到”适当工作压力的积极价值,进而挖掘教师成长潜能,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的核心动力作用;积极创建和谐共生的学校融合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同伴支持与抑郁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调查了1297名初中生.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城市初中生;学业压力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抑郁;同伴支持能够调节学业压力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弱,而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新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发现,学生对新高考改革认同度较高,但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毕业高中类型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政策认同对学生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认知能力发展的正向影响大于对非认知能力发展的正向影响;学校支持在政策认同影响学生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课外活动支持的中介作用略强于学业支持。对此,应加大并优化政策宣传,增进民众对新高考改革的认同度;积极谨慎探索标准化非认知性指标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推动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努力提升薄弱高中的学校支持条件,关注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感知。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校合作对初一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情况,文章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72名初一学生的在线学习适应性,及其家长的家校合作与家庭支持能力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初一学生家长的家校合作与家庭支持得分较高,家长表现出较高的情感支持,但相互交流与在家学习能力较低;家校合作、家庭学业支持与家庭生活支持能正向预测初一学生的在线学习适应性,但家庭情感支持对其有负向预测作用;家庭学业支持和家庭生活支持在家校合作与初一学生在线学习适应性之间的中介效用显著,但家庭情感支持无显著中介效应。据此,文章建议提升家长的在家学习能力与家校沟通能力,引导家长对学生的情感支持适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提高初一学生的在线学习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北京市青少年抗逆力问卷调查,对266名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抗逆力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对应结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学困生面临学业困境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风险,而其内在和外在保护因素相对较弱,无力平衡。文章提出要积极提升学困生的抗逆力,帮助他们通过激发自身内在保护因素,发掘身边外在保护因素,找到应对学业困境、获得积极成长的力量与资源,文章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育优势资源的再分配应实现实质公平。市场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方式将寒门学子放在社会最不利的位置上。政府对优势教育资源的分配,应坚持对处于最不利地位上的人最有利的差别对待的原则,以实现对寒门的正义,达到教育机会的实质公平。自主招生对寒门学子不应设置门槛,寒门学子在自主招生中应至少占一定比例的名额,对寒门学子参加自主招生的差旅费应由组织自主招生的高校自行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初中生沉迷手机行为较为普遍,该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亲子关系、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从家庭、学校、个人和同伴四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生沉迷手机的原因,并从抗逆力视角提出了干预策略:创设温暖氛围,改善外部支持因素;培养成长型思维,提升内在优势因素;分享经验方法,增强自我效能因素。只有多措并举,增加保护因素,提升抗逆力,建立坚固的心理防线,才能帮助初中生有效预防和应对手机沉迷。  相似文献   

15.
张玲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2):78-84
家庭抗逆力研究主张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置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宏大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广西民族地区17个残障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抗逆力三层次理论诠释其抗逆进程,通过提取其中蕴含的群体价值与概括意义来划分抗逆水平和家庭类型.结果发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残障儿童家庭,并据其生态系统中保护因素的多寡而生成不同水平的抗逆力,家庭抗逆力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原生城市家庭>传统民族家庭>主动融入城市的家庭>受到冲击的农村家庭.本文所呈现出的民族地区残障儿童家庭抗逆生态图景,有助于家庭在残障儿童的护育过程中识别、传承民族的自然与文化特性,并通过主动拓展资源以获取抵御逆境的自生力.  相似文献   

16.
张玲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2):78-84
家庭抗逆力研究主张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置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宏大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广西民族地区17个残障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抗逆力三层次理论诠释其抗逆进程,通过提取其中蕴含的群体价值与概括意义来划分抗逆水平和家庭类型.结果发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残障儿童家庭,并据其生态系统中保护因素的多寡而生成不同水平的抗逆力,家庭抗逆力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原生城市家庭>传统民族家庭>主动融入城市的家庭>受到冲击的农村家庭.本文所呈现出的民族地区残障儿童家庭抗逆生态图景,有助于家庭在残障儿童的护育过程中识别、传承民族的自然与文化特性,并通过主动拓展资源以获取抵御逆境的自生力.  相似文献   

17.
田国秀  曾静 《中国德育》2012,(13):33-36
基于抗逆力理论,对网络成瘾进行意义解读和重新定义;结合案例,分析抗逆力的外部支持、内在保护以及效能等三个要素在网络成瘾中的建构过程,运用抗逆力方法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案,以期实现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张玲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2):78-84
家庭抗逆力研究主张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置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宏大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广西民族地区17个残障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抗逆力三层次理论诠释其抗逆进程,通过提取其中蕴含的群体价值与概括意义来划分抗逆水平和家庭类型.结果发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残障儿童家庭,并据其生态系统中保护因素的多寡而生成不同水平的抗逆力,家庭抗逆力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原生城市家庭>传统民族家庭>主动融入城市的家庭>受到冲击的农村家庭.本文所呈现出的民族地区残障儿童家庭抗逆生态图景,有助于家庭在残障儿童的护育过程中识别、传承民族的自然与文化特性,并通过主动拓展资源以获取抵御逆境的自生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家庭抗逆力的三个关键过程——家庭信念系统、组织模式和沟通过程入手,考察三个关键过程在应对失独过程中对应对策略的影响,进而对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策略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扩招并没有扩大处境不利学生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中的阶层分化研究无法解释为何有一部分处境不利学生可以实现学业抗逆。为探寻处境不利学生实现学业抗逆的影响因素,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对16位来自"双一流"建设大学和11位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农村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历程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实现学业抗逆的处境不利学生自身有勤奋和自制的个人特质;家庭先严后松的教养方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以学业为重的惯习和上述个人特质;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取的优质中学入学机会和资源弥补了其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