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刊讯曾成功运作国产品牌动漫图书《哪吒传奇》的童趣出版有限公司,2008再度重磅出击,打造国产动漫图书又一大品牌:《淘气包马小跳》动画丛书。动画片《淘气包马小跳》改编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超级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由中影动画与中奥影迪联合制作,从2008年4  相似文献   

2.
宋代影响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洪迈的《夷坚志》有许多故事保存了大量宋代女性诗词作品,记录了这些诗词作品的创作过程及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女性诗词借助题壁、日常生活用器、命运坎坷事件、与文人士子交往及婚恋之酬唱赠答、歌妓舞女自我创作与自我演唱等方式传播,获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晚报》近几年逐渐成长为一份在当地最有影响力的都市生活服务类报纸。其成功的经验之一是:广告经营部门与专刊部门沟通非常紧密顺畅,协作互动,运作灵活,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纸已不再是单纯的新闻载体,它承担着更为丰富的信息传播任务。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信息,报纸在服务性信息上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优势。而经营性专刊,已从传统的专刊中分离出来,成为报业广告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性专刊以其对商业领域的深入性受到商家的欢迎,同样,因其对特定商业领域大量的服务性信息引导了消费群体,可以说,它是商家和消费群体的一座桥梁,在广告经营中,它能为商家和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也使广告经营更具目的性和可操控性。但是,目前许多专刊的运作观念和运作方式,依旧没有摆脱传统…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24日、7月13日,某报鉴藏专刊先后刊发郭庆祥《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谢春彦《钱,可通神,亦可通笔墨耶?》两篇文章,以间接指向方式就当前走红的范姓画家  相似文献   

6.
唐代宗朝,左拾遗窦叔向工于五言诗,名冠流辈,其五子常(中行)、牟(贻周)、群(丹列)、庠(胄卿)、巩(友封),皆以诗名于当时,人称"五窦",唐褚藏言编《窦氏联珠集》,收五人诗共一百首,《四部丛刊》三编据嘉业堂藏宋刊本影印,弥足珍贵,而《全唐诗》卷二七一收五人诗一百三十首,卷八八三补窦巩诗一首。五窦创作了大量的酬唱寄送诗,涉及到许多王公卿相、文人士子,交  相似文献   

7.
2011年的仲夏,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看到了《中国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青年业务论文专刊》(以下简称《专刊》)的复印件。它集合了全台青年的智慧,收录的60余篇优秀业务论文,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有新闻理论,有技术前沿,有广告运营,还有网络新媒,可以说中央电台团委用这样一种海纳百川的方式,筑建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青年学术论坛。《专刊》是从两年一次的"中央电台青年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参选作品中择优集册刊发的。随着这两年青年职工的增加,台内业务研究氛围也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团员青年参加这个活动,择优发表的《专刊》也成为青  相似文献   

8.
张璀 《声屏世界》2003,(1):41-42
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的热播及其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值得大陆的偶像剧制作者们去关注去研究。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山海经》不仅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小说",而且逐渐成为市井集市上的通俗热销商品。这一转变既受到了明万历朝以来商业出版迅猛发展的影响,又与市井之徒的休闲娱乐息息相关。被书商们从书中提取出来的"山海怪物"与"海外臝虫",越来越多地以图画的直观形式出版为《山海经图》、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充斥于市场。这种消费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山海经》接受群体构成的变化,以及不同阶层对《山海经》接受态度的区别。而且随着怪物异人的图像渐渐成为市场的必需品,《山海经》也就从古代经典转变成了象征"新奇"与"怪异"的文化符号。整个《山海经》成为"小说"的历史过程,便是一段文人士大夫笔下未曾记录过的大众文化史。  相似文献   

10.
写在前面     
本期发表时统宇、吕强的《收视率导向批判——本质的追问》,探讨了收视率的本质问题。文章指出收视率是一种电视节目制作者用以向广告主介绍观众以便投放广告的商品,揭示了电视工业最本质的运作机制,认为收视率背后隐藏的是电视节目和文化的商品化。宣明栋的《收视率:特征还是目标》也关注当前电视频道运营者和电视节目制作者把收视率当作惟一的追逐目标,并反思了造成这一制度设计和运作中产生的问题。中国的广告应该属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它又如何与社会的主流意识融合?黄升民、陈素白的《社会意识的表皮与深层——中国受众广告态度意…  相似文献   

11.
胡恩强 《传媒》2013,(2):70-71
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专刊的出现由来已久.专刊发展到今天,已经在各类报纸上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有一点,现在的专刊跟最初相比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就是现在的专刊,新闻的功能越来越趋于弱化,逐渐成为报纸广告经营的一种"附属"版面. 那么专刊能不能"回归"新闻?作为地方党报,《温州日报》一直在努力探索专刊的办刊模式.最近的一次改版,就给专刊插上了"新闻"的翅膀,强化专刊的新闻性,大大提高了专刊的可读性,从而搭建了一个更高阅读率的平台,给报纸广告经营带来"正能量".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让新闻唱主角应该是地方党报办好专刊的方向. 突出地方特色:准确定位,按需设版 几乎所有的地方党报都设有专刊,《温州日报》应该设什么样的专刊?改版之初,我们对专刊做了这样的定位:新闻性、地方性.至于专刊能不能服务于广告经营,能多大程度上服务于广告经营,这是第二位的,是一份好看的专刊自然能体现出来的"附加值".基于新闻与地方特色之上的"好看"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2.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专刊是指“报刊以某项内容为中心而编辑的一栏或一期”。副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军报明确标出的专刊副刊有《军事论坛》、《学习与研究》、《生活与修养》、《军人与法》、《中国军校》、《国防军工》、《读者之友》、《长征》、《周末文化》、《光荣传统》、《军地两用人才》、《国防后备军》、《军人与健康》、《离退休生活》等。据统计,军报的专刊副刊的占总版面的1/3以上,其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总的来看,这些专刊副刊办得各具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专刊副刊由其担负…  相似文献   

13.
杨博 《声屏世界》2017,(1):40-41
由芒果TV出品、湖南经视制作的全时全景直播真人秀节目《完美假期》第二季成功,给众多同类网络直播视频节目提供了示范,其情节设置方式、制作方式和宣传方式也给传统媒体进行同类型节目运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活化的新闻实际上就是贴近普通民众的新闻,节目制作者在制作新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观众的真实感受,必须尊重新闻评论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能把新闻格式化,因为那样会使新闻失去生命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以街头随机采访的方式,提出"你幸福吗"这个话题,引起了学术界关于生活化新闻的思考。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5.
宋初杨亿所编诗歌总集《西昆酬唱集》,近二十年来出版过好几个注释本(包括影印注释本),也发表或出版了不少相关论著。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逐渐被学术界所认识,不再像过去一骂了之那般简单。西昆酬唱涉及的若干问题,多已被研究者们所解决,但笔者以为关于西昆酬唱人数及《西昆酬唱集》收诗总数两点,似乎仍是悬案。谨略考于次,以供进一步研讨。一、西昆酬唱人数考  相似文献   

16.
晚清文人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亦称通父,幼居安东(今江苏涟水),后迁山阳(今江苏淮安)。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集包括《通甫类稿》四卷、《通甫类稿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通甫诗存之馀》二卷及《通甫类稿补编》二卷等,本文即对各书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情况试作一些考察梳理。  相似文献   

17.
邵点为清初文学批评大家金圣叹之友,圣叹晚年创作《春感》组诗,即由邵点转述顺治帝对《才子书》的关注和评价引起,邵氏亦是组诗预设的"对话者"、圣叹认可的知音者之一。前此研究成果对邵点名、字的著录有误,对其生平经历亦缺少专门考述。邵点以太学生的身份长期留滞京城,其生活境遇可视为当时同类文人群体的一个缩影,对其交游活动及相关细节的勾取复现,有助于深入了解入清后漂泊京师、不甘隐逸又苦无出路的若干下层文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金圣叹《春感》八首诗,表现出其晚年希望才华得到施展与"平生性不求闻达"的矛盾,客观上参与新朝文化事业与主观上"心识松枝保岁寒"的纠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介绍网络书目控制的作用,FRBR模型的特点,提出一种由用户和网页制作者制作网页标签,FRBR在网络书目控制的实现和运作模式,并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目录设置的特点和目录的优化与识别.  相似文献   

19.
安锋 《传媒》2017,(14)
韩国青春偶像剧是韩流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叫金三顺》《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诸多"现象级"韩国青春偶像剧在中国的成功传播,主要得益于韩国电视制作者在全球化语境中的范式创新和文化创意,将自己的创意用于制播后将其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进而充分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这种强大的传播能力和发展特色,值得我国青春偶像剧的制作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冯婉蓉 《声屏世界》2012,(6):146-147
当前,平面媒体普遍面临着经营和发展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之下,各媒体势必要求新求变,力争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经济专刊正是现代报业激烈竞争之下的必然产物。她不仅肩负着传统专刊对读者的服务使命,而且要成为报纸参与运作并渗透到经济消费每个行业领域的重要载体,更是报纸未来产业化运作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大平台。因此,目前各平面媒体的经济类专刊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象。然而,当下市场上经济专刊的水平,却可谓良莠不齐,有的还在全面延续编辑部的编辑采写风格,与广告彻底脱离;也有的则全盘站在广告经营的立场上,把经济专刊彻底办成了软性广告的集散平台。这两种风格的经济专刊其实都不能很好地起到辅佐广告以及延续新闻的作用。本文作者以从事经济专刊工作12年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都市类报纸《每日新报》和党报《天津日报》两张报纸做经济专刊编辑记者的心得,结集此文。文章从经济类专刊的定位、编辑标准、人员素质要求、内容要求、专刊的服务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