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朝晖 《林区教学》2013,(3):101-102
要使学困生体验到物理学习的快乐,教师就必须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激发学生原动力,唤起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让学困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物理知识;用科技手段破解教学疑点;想方设法帮助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有效地促进学困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让学困生在物理课中"动"起来,快乐学习物理。  相似文献   

2.
<正>几年来,在小学班主任岗位上工作,我尝试着运用以下的方法,引导着"学困生"逐渐走出差生的状态,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寻找"学困生"、"学困"之源,为其自我解困创造条件学困生",顾名思义,即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学生。"学困生"是班级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要使这些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完全振作起来,  相似文献   

3.
高一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阶段的开始,学生从学习环境到学习压力都发生变化。数学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学困生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难免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造成影响。本文首先对高一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列举了几个案例,最后提出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其学习效益,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问题是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英语也不例外,在农村中学,到了八年级差不多70%左右的学生放弃了英语学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从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原因出发,谈了如何提解决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只有提高了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质量才不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6.
一、提出问题学困生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涉及到的学困生指的是与教学大纲的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差距的学生。研究学困生问题最后都归结到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转化?大量的研究表明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教学反馈,特别是教师没有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学生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进一步学习发生困难,继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与学习目标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就会从学习略有障碍走向学习困难。那么如何在教师和学困生之间建立高效率的反馈通…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数学学困生,迫使我们的教学不能一刀切,分层教学模式为提高高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从课前分层到课中分层再到课后分层,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提出问题 学困生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涉及到的学困生指的是与教学大纲的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差距的学生.研究学困生问题最后都归结到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转化?大量的研究表明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教学反馈,特别是教师没有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学生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进一步学习发生困难,继而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与学习目标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就会从学习略有障碍走向学习困难.那么如何在教师和学困生之间建立高效率的反馈通道就已经成了必要.  相似文献   

9.
王英 《考试周刊》2011,(68):36-37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习兴趣..这种学习方式具有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选择空间大等特点.选题一般都符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一般情况下课题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都会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增强自信心大有益处.尤其在教师抓住时机给予鼓励表扬后会使学困生大受鼓舞.信心倍增,这些无疑对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素质和品德素质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学困生,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能力有限,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变,一直以来都是教师较头疼的问题,因为他们影响到了整个班级的成绩。转变学困生,也是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体现。那么,学困生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1.社会大环境使他们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儿童不宜的网络视频和小说使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一、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态,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给学困生创造得到…  相似文献   

12.
赫崇波  罗秋英 《考试周刊》2009,(45):211-212
“学困生”是指虽然没有直接的智力障碍,但是学习及各项能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学生。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困难类型,“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及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学困生”教育和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困生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学困生”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邓会春 《课外阅读》2011,(11):170-170
学困生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习上相对学优生来说比较落后。随之形成的就是学习积极性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当。毋庸置疑,学困生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关系到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因而这群人也就成了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心头之患。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如何帮助学困生从学习困境中走出来,就成了每一个教师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在组织学生集体活动时,一定要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这些学困生往往对于整个班集体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把集体活动与学困生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教育工作呢!当前,新课程改革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用全新的教育观念,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才能让后进生扬起远航的风帆。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总有好、中、差之分。咱们把学习差的学生叫做“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就是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造成的。在家庭中,家庭经济困难,成为学生心中的阴影。下面笔者从:转变观念,关心尊重“学困生”、完善评价,消除自卑,培养学习信心、降低要求,肯定成绩,激发学习兴趣、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困生几个方面谈一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是教师教学生涯中遇到的极其普遍的问题。教师应从转变学生观、帮助学困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调整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困生建构学习策略,塑造学困生良好的学习行为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困生走出差生的阴影和自卑,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7.
学困生,顾名思义,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其主要表现为自由散漫、懒惰贪玩、注意力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受了批评还当堂和老师顶嘴。  相似文献   

18.
贺子玲 《教育》2014,(30):27
在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一切孩子”的理念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采用什么积极的手段转化学困生呢?为了孩子的一切,也就意味着教师要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那么,重视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成了教师的责任。多肯定,少批评学困生同样渴望自己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由于知识上的空白点,严重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学困生往往有要  相似文献   

19.
张志伟 《考试周刊》2011,(66):175-176
作者从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勇气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帮助学困生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和平 《教师》2014,(18):85-85
新课程改革虽然实施多年,然而农村教育,尤其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依然不容乐观,学生进城使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学困生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整个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现在中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剖析,从四方面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