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丽水莲都区灵山社区是浙江省首个土地"带方案"整体公开出让的未来社区创建试点,也是浙江省首批试点中第一个整体落地的项目。该社区实施单元,南临城市中央绿轴,北靠白云森林公园,东接灵山寺风景区和好溪,城市绿廊、风廊、水廊贯穿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社区周边还配有城东小学、丽水中学以及多所幼儿园、丽水市人民医院城东分院、丽水市体育中心等,教育医疗资源配套齐全,社区北侧设有公交枢纽站,距离丽水高铁站仅10分钟车程,距离市区行政、文体中心仅5分钟车程,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康养产业是乡村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引入康养产业旨在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增强乡村活力,解决当前乡村老龄化和空心化等问题.基于对国内外康养产业的研究和反思,提出以生态修复改善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康养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可持续转型发展的康养村规划策略.并以苏州市镇湖街道西京村为例,阐述了运用该设计理念指导乡村振兴实...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交网络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悠久历史文脉的著名大学已成为所在名城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资源。新时代的教育模式正转型为文化教育社区。提炼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新的理论实践,以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化教育综合体设计实践思路,即新型社交生态系统的文教社区模式。  相似文献   

4.
尝试从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子系统的文化规划视角,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有机更新基础上的整体保护原则与强化传统建筑文化认同基础上的适宜性开发原则。前者作为核心原则,既是历史文化名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规划作用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路径,旨在推动综合性、整体性地发挥建筑文化资源的作用。后者作为扩展性原则,旨在促进城市开发机构与建筑遗产保护部门紧密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遗产资源,使其与城市的文化教育、文化旅游、娱乐休闲等功能有机结合,提升传统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公众的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它必须与经济建设相互协调,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正台州市椒江区心海社区属于改造更新型未来社区,项目位于心海绿廊核心景观带和中心大道城市发展轴交汇处这一城市核心区位,区域交通便捷,生态人文底蕴深厚。规划单元总面积约190公顷,其中实施单元总面积约30公顷,回迁7281人,引进人才数2634人。心、海、城联动,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一体发展是台州迈向特色化湾区都市的大势所趋。建设台州心海未来社区,旨在联动周边板块,共同打造湾区引擎、城市之芯。  相似文献   

7.
城市治理在中国是一个崭新而又紧迫的课题,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是政府管理和规划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尚不成熟,也缺乏实践经验,但是政府已经重视城市社区建设的基础地位,并采取各种措施构建和谐社区,社区居民的参与及归属意识也逐渐增强,城市社区将充分发挥自治管理功能,成为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密切沟通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社会、新移民社会、城市"生人"社会形成过程中,中国城市的人际交往方式、社会交往方式、资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畅通的新型社区资讯传播系统、资讯传递平台有其必要性。本文依据社会网理论,根据作者的网络传播、微传播研究成果,管理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实践经验,创办城市社区家园网的具体案例,提出建设社区新媒体的见解,并将其阐释为城市社区的传播新载体、市民新空间、动员新手段。  相似文献   

9.
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备受老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之后,我国社会各界也在不断地探索养老模式改革路径,并取得了丰硕了成果。其中,社区养老因其具有便利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但城市社区养老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政府职能越位、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在社会养老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必须明确政府职责、提供政策支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壮大社区养老人才队伍等,让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为缓解社会养老压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德国传教士卫礼贤的《易经》译本是其译介中国典籍的巅峰之作,被公认是最出色的西方语译本之一,出版后在德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成为西方社会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力图通过对卫礼贤《易经》译本体例、翻译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卫礼贤对《易经》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及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城市夜间经济的良性发展是体现城市活力以及实现"双循环"的重要支撑.基于百度POI和百度热力值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核密度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城市夜间休闲服务水平与活力度的匹配分析,研究发现:(1)南京市夜间休闲服务水平呈现"中心高外围低"的分布格局,由中心到外围,夜间休闲场所的高密度区面积逐渐变小、分布逐渐分...  相似文献   

12.
张靓 《中国名城》2021,(3):46-51
"健康中国"被立为国策的当下,复愈环境逐渐引起学界广泛重视,成为当下城市与环境研究领域的焦点议题."复愈环境理论"最早由西方环境心理学领域提出,古老的东方文明对环境与身心健康这一问题具有更加独特的见解.中国古典园林康复颐养之功效与复愈环境强调的自然、缓压可谓异曲同工,将中国古典园林康养思想纳入西方复愈环境理论框架,从自...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城市用地分类体系和政绩考核标准的双重作用下,创意园区是中国城市当下创意产业的主要形式。园区模式所具有的明确而封闭的边界、自上而下的管理运营方式和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标准,使其对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带动效应受到局限。通过梳理传统城镇化下中国创意园区发展现状,通过简化模型分析,发现创意产业"园区模式"的结构性缺陷:"园区"与"社区"的分离无法满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对于构建和发展创意城市体系的要求。探索性地提出以社区为底板,以创意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导向,"政府-居民-企业"三者协同的创意产业"社区模式",并对其运作机制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社区必须处理好活力与稳定、公平与效力、传统与创新三个关系,履行好"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构建和谐"职能,提升文明程度,为构建和谐油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有关"中间社会阶层"的论述是社会分层诸理论中的一个焦点。从城市社区的视角来审视中间阶层,也是学界较为普遍的研究方法,中产阶级的存在为社区邻里提供了很强的凝聚力,他们是城市复兴的希望。不过,中西方社会的中间阶层都在近些年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迹象,这一群体的未来发展走向也越发引人关注。结合我国的现实对当今中间阶层的角色与作用进行思考,认为该阶层致力于营造的充满活力的社区人际网络,是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宣言提供了一种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由上海交通大学、光明日报社编辑部、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15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于2015年4月11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以"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围绕"中国新常态与智慧城市战略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转型"、"智慧社区与智慧村镇建设"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并以新常态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探讨了文理学科交叉的创新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建国七十周年到来之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更加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春天。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来高等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经验、挖掘规律,针对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浮于表面的现状,提出了新时代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育的路径对策,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正描绘着未来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自2 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启动建设"未来社区"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推进态势。这是一项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现代化平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这一过程中,浙江省着力强化"省市县联动、政银企协作、部门间协同"的工作体系,加强政策创新与综合集成,一幅美好蓝图的"工笔画"正徐徐铺展在诗画浙江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20.
正如何让城市和社区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然来临,社区的未来在哪里?或许我们可以从浙江省的未来社区建设中获得答案。在2019年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未来社区"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年3月份,浙江省政府正式启动试点申报,并印发了《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对未来社区的内涵、目标作出了明确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