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建设和谐校园的理念,是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相承接的。中国古代道家学派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对道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挖掘、梳理、重新审视,无疑对和谐校园建设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主要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探讨道家传统和谐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中国文化在其民族性上就是一种和谐文化。虽然不同历史阶段中所阐发的和谐文化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却有一个世代相承的主张和谐的脉络和内核,这种脉络和内核作为和谐文化的既定理念,具有世代传承的价值。中国古代文化主体的儒家、道家等学派关于和谐的丰富思想,既形成了中国和谐文化的固有传统,也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资利用的宝贵的思想资源。概括起来,这些关于“和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以毕达哥拉斯为核心形成的哲学学派,其最基本的观点之一“美在和谐”论在哲学史以及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道家的“人与天一”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基本思维方式的精髓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西方向来注重“天人对立”,中国则强调“天人合一”,但从原型文化批评视角来看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论”和道家“人与天一”学说时,二者却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道家的哲学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以“道法自然”为其自然哲学观的理论依据;把“以天合天”作为对待自然的基本原则;用“无以人灭天”来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力求达到一种“复归于朴”的自然人性的理想境界。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闪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对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道家与道教     
笔者在带领学生依据《历史学习》“跟我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在讲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遇到了“道家非道教”这句话,便设置了一道“道家与道教的区别”的问题进行了提问,结果未有一位同学能回答上来。而教材中的介绍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笔者就查阅资料,得知道家与道教的区别大致如下:一、道家与道教产生的时代不同道家学派是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我国奴隶制崩溃和封建社会确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学派。道家学派以谈“道”见称,“道”是其学派体系的最高范畴,后来人们就称这个学派为道家。道教的初创时期是在东汉明帝的时代。东汉末年,神…  相似文献   

7.
先秦道家老庄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道家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道家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复归于补”的自然人性境界和谐之关、“万物齐一”的平等共生和谐之美。和谐是道家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种不散的精神,道家学派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主要包含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具体说来,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探讨道家传统和谐观,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正确理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想人格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家在论及教育时所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从“道”的理论范畴和他们对人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形象。道家的理想人格有其自身的特点.今天重新审视道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和特质,对于建构现代理想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是一个范围周延、层次完整的关系结构体系,其内在结构是表层的“心理之和”和里层的“人人之和”,外在形态是优美和壮美,其中,表层的“心理之和”主要表现为儒家的“情”与“理”统一和道家的“心”与“物”统一两种不同取向;里层的“人人之和”是经由心理之和达到的间接的社会目的,即普遍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主要表现为儒家的“人和”与道家的“天和”两种不同取向。儒道两家学说互斥互补,对立统一,二元耦合,形成古代和谐观相互耦合的系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它们在治国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圣外王”是它们治国思想的共同核心,正因为如此,最终形成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学派思想蕴藏着的丰富和谐内容,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儒家与道家学派都强调和谐协调,主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做到天人合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达到宽和相处,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和合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分别对应于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启发我们应识别和区别对待存在于社会个体身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异质性。借助这样的视角领会和谐社会的议题,便于我们进一步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中体认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资源,挖掘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奠基之一,随着道家在中国文化历史语境中显学地位的确立,使得道家学派精英的主导思想及经典论述成为"智慧的标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乃至深层思维方式都有道家思想因子。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作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来加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理论创新意义。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变革,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正在形成,人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中国传统化和古代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不同派别,如儒、墨、道都曾提出了不同的社会理想,而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则是它们共同的目标,这也是中国传统化的一个根本特点。因此,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某些资源依然能够为我们当今社会提供重要的启迪和借鉴。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为此我们组织了这次笔谈,希望能够引起学界的关注,以便能进行更深入广泛的讨论。[编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美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源远流长,较为系统的审美教育思想,源于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对孔子等人教育思想的评析,揭示儒家、道家的审美教育思想的不同特征,以及对于形成审美教育思想的中国传统的根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美学资源。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从生态美学原则、生态和谐思想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先秦道家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意识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前言     
老子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有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美学、道德、文化的思想,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其继者庄子对老子的学说加以全面发展,把道家学说推进到了系统完备的程度。在春秋战国的交替时期,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全面崩溃,社会转型动荡。此时,人与自然、人与社  相似文献   

20.
老子,又名李耳、老聃,春秋晚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被世人尊称为“道教始祖”和“太上老君”。著作《道德经》(也叫《老子》)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它成了全世界很多人都爱读的思想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