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2.
到现在,再有人问我“该怎样搞定感情问题”,我只好说不知道。我只知道有一种心态是必定会雪上加霜的,就是“工具化”  相似文献   

3.
出书工作要从社会需要出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样才算符合社会需要呢?有人认为:凡是畅销的,便是符合社会需要的;相反,便是不符合社会需要的。在图书发行中,确实存在“畅销”这种现象。问题在于,畅销既不能必然和图书质量成正比,也不能必然和社会需要成正比。因为读者的购书动机和读书目的还存在相当的复杂性。只看畅销与否,往往会被现象所迷惑。一本图书问世以后,长期无人问津,当然很难说是好书,而不而走,洛阳纸贵,一般说来虽是好事,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人不是说“批判是最好的广告”吗,这种所谓“逆反心理”,是对“四人帮”的大批判运动的一种惩罚,它在今天的图书发行中还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4.
卫明 《视听纵横》2004,(4):35-38
有人说,中国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过剩时代;有人说,中国传媒已经进入到一个主流化时代;有人说,中国媒介的发展已经到了经营时代。电视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电视新闻的种种变盘,令现在的电视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做新闻了。现在的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搞电视新闻的感到很是困惑。尤其是省市一级地方电视台,业内要受到  相似文献   

5.
我觉得我们在书的“畅销”和“畅销书”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混乱认识,因此想说一说这个话题。有人一提到“畅销书”就频频地摇头;意思是说真正的好书难以畅销,而‘畅销书”却没有好书。这么笼统地说话,恐怕不行。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起来,我当通讯报道员已经整30个年头了。3O载的风雨岁月,酸甜苦辣的味道,我都尝过,喜怒哀乐的事情,都已经过。曾有过欢乐,也有过困惑。可是现在面对人们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一切向“钱”看的今天,你要问我最想干的事是什么?我会无怨无悔地说,痴心不改铸路魂,沤歌无私养路工。有人说,搞宣传既无权又无钱,弄不好了讨人嫌;还有人说搞宣传是苦很年年压金钱,为他人做嫁衣裳;还有人说搞宣传是把别人吹上去,把自己掉下来,不如搞别的挣些“现把”实惠……。这些说法,尽管有失偏颇.但毕竟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实。可我想…  相似文献   

8.
迎娶大数据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数据大了也该找个归宿。有人说大数据是云计算的掌上明珠,堪称位居公主之位。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大数据真不如虚拟化萝莉畅销,大家都在热议大数据,一旦要谈婚论嫁,很多人似乎都患上了结婚恐惧症。别怀疑大数据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现在的记者不好当了,现在的新闻报道不好做了,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对媒体报道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了解当前发生的事情,而且还要求报道的趣味性、新颖性,即记者的报道要“关注热点,干预生活,以人为本,直接说事。”曾经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问老百姓对哪一类的新闻关注度最高,答案是时政要闻,哪一类新闻满意度最低,答案仍然是时政要闻。这个答案似乎有些矛盾,既然关注度最高为什么满意度又是最低的?关注度高是因为在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里,每一个政策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百姓的生活,而告知老百姓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媒体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和几位编辑同志聊天,谈到现在在忙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一是搞选题,抓一些热门的、读者有兴趣的选题;二是忙推销,希望把印数能搞上去;三是看点稿子。问他们读些什么书。他们说,现在要完成全社全室承包的经济指标,这是硬任务,几乎要全力以赴,很少有时间读书。有的说,想读书,但实在没有这个时间。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要发挥教化功能,也要发挥娱乐功能及其他必要功能。当我们说信息共享的时候,不应忘记认知共识,而当注意认知共识的时候,更不能忽略愉悦共鸣的审美特质。虽然,现在来谈论语言传播中的美学层面还为时尚早。不论是传播者还是受众,美学意识还不够强烈。人们往往满足于“是什么”,连“为什么”都鲜有人问津。好像听故事,只问人物好与坏,结局离与合,于是那些毫无道理的虚构,毫无根据的编造都能获得多种传播渠道,甚至不胜而走。语言也是这样,只问是否念了错别字,没念错别字就认为好;或者只问是不是顺溜,只要顺…  相似文献   

12.
野草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得很,有的说象,有的说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结果,这一切答案完全不对,世界上气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的。这儿又是一个故事。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与温度和湿度,使  相似文献   

13.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可有人说,县报没有旗帜,根据是一年到头见不到社论,就连短评之类也屈指可数。还有人说,县报的旗帜举得不高,理由是报纸上的小言论特别少,而且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要想找一份四个版都有评论的县报着实难。县报评论数量少已成为县报编者的一个头疼问  相似文献   

14.
郭敬明连续两年荣膺全国作家财富排行榜第一名,被大家惦记是应该的。郭敬明作品畅销了很多年,《小时代》动销放缓,遭到质疑是能够理解的——业内有人说《小时代》的销售比预期差不少。因为远未实现“一抢而空”的局面,甚至认为路金波见势不妙,改变自身策略,将韩寒新作《他的国》首印仅仅定为15万册。那么究竟是郭敬明现在不如往昔了?还是青春小说市场缩水了?  相似文献   

15.
项敏 《编辑学刊》2005,(1):29-33
有人总结说:过去发行是卖编好了的刊物,现在编辑是要编卖得好的刊物.这就是市场的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刊物,自然是适应现在读者口味的精品.如何出版少儿科普期刊的精品,则是每个少儿科普编辑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有人拒绝接受采访,有人愿意回答问题?如何问第一个问题?如何问令人尴尬的问题?如何追问?要问的问题很多,如何分类?……上采访课的时候,关于提问,我要跟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问题,在名记者的经验中、在学者的分析中寻找可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在近几年的报纸改革和创新中,图片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经常说,一张好的图片,其效果超过一篇长的文字报道.所谓“一图胜干言”。还有人说,现在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人们已从过去的“读报”到现在的“看报”。所以图片要多,位置要突出,篇幅要大,所谓“文字图片,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2000,(9):21-21
一提起Photoshop,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可是当你再问Photoshop是哪个公司的产品,可能十有八九要摇头,即使认为知道的,也会说得五花八门。的确,到北京的中关村转一转,那些冷不防从暗地里闪出来神秘地问你:“要软件游戏VCD吗?”的盗版贩子手中,没有一个不拿着十块钱一张的Photoshop,有的甚至是几合一的“套餐”。 “现在有人在报怨,说软件价格过高,导致盗版,因此盗版是情有可原的,甚至有一种论调,要为受处罚的盗版者鸣不平。”Adobe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先生在谈到盗版给Adobe带来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不断扩版的各类报纸中,娱乐性的休闲版占据着主流位置,传统的文艺副刊声音越来越弱,有的停刊,有的压缩版面,有的转成了娱乐版、休闲版,严肃的纯文艺作品的版面难觅足迹。有人说这是报业适应市场的改革,有人说这是人文精神的缺失。在所谓“快餐”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传统文艺副刊如何生存?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20.
报纸的生命是新闻,没有新闻不成为报纸。这里所说的新闻,应该永远只能是动态新闻。有人问,什么叫动态新闻呀?我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像回答什么是人一样困难而容易。因为它只可意会,不需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