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感艺术手法的运用王礼民提起“通感”一词.人们或许感到陌生.然而决非高深莫测。它是人们在客观世界中感受事物的一种并不鲜见的方法,即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互相联系沟通的现象。这种方法常常运用于文艺创作中,于是.就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冯玲玲 《考试周刊》2012,(80):48-48
何为对照?对照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也称对比。对照手法的运用.可以鲜明地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收到突出事物本质、表达鲜明爱憎感情的效果。本文将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共同探讨、体味对照或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夸张是修辞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辞格,也是文艺创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笔法。高尔基说:"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端木蕻良也说:"艺术的夸张,不仅允许,而且必要。"但是,夸张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真实,因此必须运用得当。本文根据修辞上夸张的具体表现形式,谈谈在文艺创作中运用夸张时应注意的问题。一、修辞上的夸张表现方式夸张也叫夸饰、铺张,它是用特殊的方式突出被一般掩盖着的特质,用异常的艺术手段从常态中生发出不寻常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比与反差     
大千世界充满了对比,对比是艺术形式中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同形态特征的事物之间的对照、比较,我们能从中找到事物彼此间的差异。通过运用影像的大小、形状、虚实、明暗、动静等多种表现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地表现主体对象。增强摄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深入地挖掘画面主题内涵。摄影作品中的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正>对比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不同的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明,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的情景进行对比,以彰显其变化。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表达文章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7.
新语丝     
《新读写》2020,(1):21-21
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或对立的双方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我们在写作中经常会用到对比手法,将事物、现象或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有意地安排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对比手法可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对比:突出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其善于成功地运用对比手法有直接关系。据鲁迅的朋友孙伏园说,《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承认最喜欢的一篇,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就是在孔乙己形象的刻画方面运用了对比手法。现将其具体表现择一二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比手法在杰克·伦敦短篇小说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法。它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深刻的社会内涵,这在他的短篇小说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通过对比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巴克这个著名的文学形象,为世界文学留下了不朽的佳作。  相似文献   

10.
<正>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不乏象征手法的存在,而文学作品则更为清晰、更为完备地保留了优秀的范例。本文所选的几  相似文献   

11.
对比,又叫"对照"。指的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突显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反或者相对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也可以使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般来说,运用对比手法。能够使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也让读者有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2.
对比趣话     
对比,又叫“对照”。指的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突显事物特征。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也可以使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一般来说,运用对比手法,能够使作的思想感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也让读有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3.
尹平平 《文教资料》2010,(16):73-74
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文章从色彩、音乐、人物、道具方面全面分析了隐喻手法在电影《芝加哥》中的巧妙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方法和解读事物的新角度,体现了隐喻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成才之路》2010,(29):39-39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三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她的反讽艺术。即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反讽效果,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增强反讽魅力,运用夸张的手法来增强反讽力度。这三种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意味,让人遐思不已。  相似文献   

15.
吴震同学问:“《白杨礼赞》中,作者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揭示中心意思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象征手法。象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其心理基础是象征联想。作者往往借助于联想和想象,把两种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其中一种事物为象征体,表达出与另一种事物有关的某种意思,也就是象征义。如本文就是以白杨为象征体,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文章紧紧抓住了象征体——黄土高原的白杨和本体——根据地抗日军民在本质上的某些共同之处。白杨,在西北“极普通”而“不被  相似文献   

16.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但运用这些手法时我们还常常穿插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比烘托法,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艺术效果。现将课本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足堪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小说相媲美。对比,是《红楼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除了人物描写,在对事件与环境的描写中对比手法也常常被运用。曹雪芹常通过一些事件及环境描写的对比,突现出贾府的盛衰变化。  相似文献   

18.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较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对比中,事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事物的美丑得以充分揭示,作者的爱憎得以充分表达。作文时,如能巧用对比手法,就会有力地彰显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对比手法,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艺术方式,是文艺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突现事物特征,表达强烈感情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鲁迅小说中,这一传统技法,不仅运用得十分娴熟,而且有其独到之处,这对于深刻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起了重要作用。这里仅以他的《祝福》为例,来谈谈其中的对比技巧及其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20.
借喻和借代,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象征,有人说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有人认为也是一种修辞方法。可能因为有争论,所以在一般的修辞书里就没有提及到.其实,作为文艺创作方法的象征是修辞方法的象征的发展.从词语着意加工方面来看,象征是一种修辞方法;从文章的艺术构思来看,象征又是艺术表现手法,这是文艺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交叉现象. 借喻、借代和象征都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因此事物表现彼事物,本体都不出现.因此,表面上看,很容易混淆,但如能同中求异,抓住它们各自的本质属性,那也不难区分.试比较下面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