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乍一看,这个题目未免有点唐突,打麻将与教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怎能相提并论?不过,笔者写下这个题目,还是有些根据的,一来笔者是教师,深感中小学生学习疲劳之苦,厌学之风日甚;二来笔者在教书之余也会搓上几圈,深感麻将魅力之所在,终于有一天突发奇想,倘若把麻将的魅力总结一下,迁移到教师的教学上,也许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数学,写下这个题目,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数学?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我一位有十几年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连"什么是数学"的问题都没有搞清,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岂不是在自欺欺人,但是从数学文化这个角度来分析,却也不是能用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刚见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有两个困惑,一个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哲学,另一个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对话。因为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一种不能以某种哲学来解释的教学,也不知道是否存在一种没有对话的教学。哲学无处不在,而对话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我相信任何人都举不出任何一个案例,来证明没有对话的教学。自主的学习没有对话?那叫学习,不是教学,只要称得上是教学,恐怕还真超越不了教学对话。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不  相似文献   

4.
杨启亮 《人民教育》2012,(20):47-48
刚见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有两个困惑,一个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哲学,另一个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教学对话。因为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一种不能以某种哲学来解释的教学,也不知道是否存在一种没有对话的教学。哲学无处不在,而对话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是我相信任何人都举不出任何一个案例,来证明没有对话的教学。自主的学习没有对话?那叫学习,不是教学,只要称得上是教学,恐怕还真超越不了教学对话。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谁对话了,谁没  相似文献   

5.
逻辑训练营     
<正>1.S先生、P先生、Q先生知道桌子的抽屉里有16张扑克牌:红桃A、Q、4,黑桃J、8、4、2、7、3,草花K、Q、5、4、6,方块A、5。约翰教授从这16张牌中挑出一张牌来,并把这张牌的点数告诉P先生,把这张牌的花色告诉Q先生。这时,约翰教授问P先生和Q先生:你们能从已知的点数或花色中推知这张牌是什么牌吗?于是,S先生听到如下的对话:P先生说,我不知道这张牌。Q先生说,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P先生又说,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Q先生说,我也知道了。S先生想了一想之后,就正确地推出了这张牌。请问:这张是什么牌?  相似文献   

6.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会觉得好笑,怎么教师还会不知道讲什么呢?事实上,在现实中经常能听到有老师说“这个内容,不好讲”,或“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明白,没有什么好讲的”。这里最直接存在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讲,其实仔细分析起来,还是没有确  相似文献   

7.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采用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新模式。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把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授之以渔。物理教学中学生求解比值题可以说是一个难点,题目中许多物理量不知道、已知量很少,大家解这类题时总是无从下手、找不到突破点。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教会学生作文、论文,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不很了解”的问题。其一,教师对所出的题目究竟应该怎样写,大致有哪些写法,不应该怎样写,大致会出哪些问题,往往“不很了解”。教师对自己所出的题目会不了解吗?有的教师甚至能亲自“下水”,写出一篇可供学生学习的文章来,这还不算了解吗?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生活经历、写作能力各不一样的学生,必须设身处地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写这个题目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而不应该也不可能让他们排起队来,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模仿教师的某  相似文献   

9.
品读     
<正>每个人都是从学生开始的,你上课,教授会告诉你题目,可是你知道,他不会给你一个没有答案的题目,而且那些题目都与课本上的内容有联系,而在现实世界,情况却完全不一样。首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能否解决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更不知道。为了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转变,在一定阶段要停止上课式的教学,转到不按部就班的学习,还没有教学生A、B、C……就要他们去学  相似文献   

10.
1最成功的人生是什么?不是上帝给了你一副好牌,而是你能把上帝发的一副坏牌打赢。人生的较量有时不是一副牌的好坏,而是打牌的能力。同样一副牌,不同的人来打结局大不相同。比如,胡适能把包办婚姻过出幸福的味道。很难想象,如果把江冬秀包办给吴宓,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教学调研时,笔者深深地感到当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是师生自身内外部之恫、师生之间单向信息传递的活动,教学的单向性导致了教学的低效性。教学中双方难以明确自身的任务,缺乏有效师生交往的机制,以至课堂教学结束,很多学生还不知道教师讲些什么,教师也不清楚学生学习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众多看似场面热闹、教学环节顺畅的公开课中,不得不引起教师一点反思:很多教师都喜欢在各种情境中展示自己无所不知的“才华”,忽视了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对于学生的探究,往往不愿做“旁观者”“、参与者”。学生一遇到困难,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帮助,一显“万能者”的魅力,赶紧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然而,正因为教师的“知之太多”,才将本应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简单化乃至直接的“告诉”。这种教师控制下的过场式的学习,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和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创设条件来激发…  相似文献   

13.
年轻人一看这个题目,会莫名其妙:手表票是什么东西?没有经过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的年轻一代,可能不知道什么叫手表票.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公认的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感到很害怕,而许多刚毕业的或从教时间短的年轻教师,在提到作文教学时,也会感到很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小学生不再对作文感到恐惧,而是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经过十多年的教学经历,我深深地感到大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文太难,找不到素材,总是下不了笔,不知道从什么写起,也不知道写些什么,这些其实是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态度是有直接关系的。本文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新理念下的学习活动主要落实在数学课堂上,从而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要更新备课与上课的理念、形式、内容,辅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用合适的情绪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并在参与中不断深化自己的思维.一、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1.更新备课形式(1)更新备课观念在备课过程中,以前笔者总是要思考:把什么教给学生?而现在笔者思考的是什么不给学生,什么让学生自己悟出来,什么能给学生带来最多的思考?当新一轮课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每一次教学改革都会出现新的问题,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它永远绽放自己的魅力。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果,如何上好语文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近几年来,语文教学专刊曾发起过多次关于语文教学效益的大讨论,其建议或意见对具体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在过去二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深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4,(A1):40-41
在作文时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深感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想写、会写、多些、改写,从而让作文教学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教要为学服务,要基于学生来教,真正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对学生学习起点准确把握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有教师真实的教,真正为了学生而教。一、分析起点的高与低——顺应学生而不拔高、压低学生教师应直面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能说出学生知道了什么,喜欢什么,会怎样做,会怎么学等等。在把握真实信息的情况下确定合适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阵地,教师增加自身的课堂教学魅力,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增强科学课堂教学魅力。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前概念"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这是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一句名言。儿童在进入课堂学习科学之前,学生并不是白纸一张,他们头脑中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观点,会以自己的方法观察、实验,对观察结果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解释,有特定的获  相似文献   

20.
初三的我们     
当我看着这个题目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初三的我们将是怎样的。“初三”,你真令人向往,但又令人胆怯。走进这个神秘的童话时,总是好奇地东张西望,用眼睛来看新的周围将会发生什么。看到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一切暴露了出来,让它在阳光下曝晒,不留下一丝一毫。有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而有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毫不在意,真的,不明白为何会有如此差别,也许这是人的思想在捣乱。看到这些不得不想到自己,我会如何?不!我不知道为什么进入初三后会这样。我看到了一些同学放弃了学习,心离学习越来越远,他们逃避自己,想去另一个根本不属于我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