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横扫千军     
游戏目的:发展下肢的弹跳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游戏准备:平坦的场地一块,长绳一根(或塑料短跳绳2-3根)。游戏方法:将练习者平均分成4~6个小组,分别站成4~6路纵队,左右纵队与纵队之间间隔一臂距离,练习者前后间隔1.5~2臂距离。挑选2名学生各持绳的一头,分别站在纵队排面左右两边,等候发令(见图1)。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空中转体跳步难度动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2 0 0 2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的参赛选手。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 ;录像统计与观察法 ;生物力学分析法。2 分析与讨论2 .1 转体跳步动作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典型的转体跳步动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个动作在空中转体过程中完成 ;(2 )只有一个空中造型动作 ;(3)空中造型保持的时间长 ,几乎占空中转体的大部分过程 ;(4)转体的度数直接决定动作的难度和完成的质量。  主要动作类型有 :(1)无难度姿态的转体跳步动作 ;(2 )难度姿态的全身转体跳步动作 ;(3)创新姿…  相似文献   

3.
<正> 一、队列动作做法常规 (一)步法练习及停止——“左起左停” 凡是停止间步法练习,均从左脚起始;凡是行进间步法变换,起始脚也是左脚;凡是停止不论是齐步、正步、跑步,都是左脚停右脚并左脚。 (二)队列基准——“横右纵左” 队列训练、队列生活中,基准兵、基准翼:横队在右、纵队在左(一路纵队在前),停止间、行进间如此,  相似文献   

4.
<正> 一、课的内容: 跑几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入沙坑;一齐打靶。二、课的任务 1.巩固单踏双落的技术,发展弹跳力。 2.提高投准的技能,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三、课的进行 (一)开始、准备部分(8—10分钟) 1.队长整队(三列横队),教师协助把队排好,粗略检查着装。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 4.向右转成三路纵队,练习齐步走。要求三个人的小排面要齐,左翼第一人负责前后的距离,右边两个人负责排面整齐,都向左翼看齐。 5.三路纵队边走边散开,间隔距离适当放大,然后成三列横队。由排头取短绳发给每人一条。拿绳后把绳折成四折,两手握绳,与肩同宽,放手体前。  相似文献   

5.
一、对应连线游戏方法:教室内每路纵队为一组,教师分别给每组出题,然后依次把对应的部分连接起来。如:游戏要求:1.每个学生只能连一条线。2.本组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二、成语接力游戏方法:教室内每路纵队为一组。开始后排头在黑板上写一四字成语,写完后把粉笔交给第二名学生接着  相似文献   

6.
对于在12公尺占方的地毯上出现的横轴空翻两周再加纵轴转体360°——“旋”空翻难新动作。我从生理形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教练实践,体会到:要使该动作成功,运动员在为腾空高度所需的起跳技术及空翻所需的翻转技术的基础上,须掌握确准转体最有效契机,处理好纵轴转体技术。“旋”空翻,在目前的技术概念上有“前旋”与“后旋”之分。“前旋”,指小翻起跳带臂转体180°接前空翻,当第一周前空翻过1/2周左右时发力完成后180°纵轴转体,然后接第二周团身后空翻。“后旋”即在小翻起跳后在第一周后空翻的开始阶段就开始完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7.
一、创新与模仿 (一)游戏目的 1.热身,活跃课堂气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明守纪、尊重他人和集体意识,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游戏方法 2~6人1组,以4人1组为例:纵队站位,第1人(排头)为创新者,在行进间创新并领做上肢的各种练习,另3人纵队跟进及时模仿创新者的动作;听哨令,第1人换  相似文献   

8.
万“,iwe于万丁下书州一夕、一弃草一{一粤粤匕牛一拼户书下叮 夕‘头例、一{‘{6!4{l{11}{}{一 二份}一}】卜}4}一{}}11口 翼、二{川_{{“}4{’}’{{’}“{4{4 门口石匕闷、一一1414}}l孟}}一! 。~l_卜_卜{}}l!}!{‘}。 皿了}“!’2}’2{‘7{’o}‘o】‘5}“1‘{}3{7 算竺1.{13!‘01“21“51“‘{’71“1{3{2矍彗{‘…:…:1:……1…1……1 井贵}‘{!}4{5}’“1“}“{’{“{‘}“}3型。王}盛!“}”}’5{“}“!”}“}’}’{3}7 即J霜)_{_卜}2{4}41“{4}}“}2}2竺茸}匕1‘{}’2}‘2 14】”}“{{”】{}3嵌盆}’1‘}{考{5}3}_{}}’}}‘一!{卜}…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运动实践中,运动员已能完成各种复杂的空翻加转体动作。空翻二周并转体360°叫“旋”。旋又分为“早旋”和“晚旋”。早旋是在离开器械前人体已获得转体动量矩,而晚旋则反之,是在腾空后再做适当动作引起转体。本文讨论的是晚旋转体的力学机理。一、目前国外对“晚旋”类转体机理的主要观点: ①晚旋运动员脱离支撑时,身体横轴是惯量主轴,横翻是动平衡的,运动员挥臂后,横轴不再是惯量主轴,横面不再是动平衡,因而出现转体。〔可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发展协调、灵敏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准备:一个篮球场,8个篮球,布带4条。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2队,各成2路纵队站在起点,然后用带子绑住排头第1组2名同学内侧脚的踝关节,形  相似文献   

11.
一、自由体操 1.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跳起接团身前空翻。 2.前手翻跳起转体180°接团身后空翻两周。 3.前手翻跳起转体180°接屈直体成直臂俯撑。 4.前手翻跳起转体18°快速后空翻。 5.向后跳起直体转体360°接团身后空翻。  相似文献   

12.
<正>以下是多人呼啦圈游戏的联体版,这些游戏可以从第一个玩到最后一个,中间无任何间断,并且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锻炼。游戏基本队形是学生成三路纵队,分别为1队~3队,人数相等。  相似文献   

13.
第九节:减肥健力舞组合减肥健力舞组合,吸收了拉美流行舞跳跃的舞蹈特点,旨在激烈、热情、奔放的舞路动作中消耗自身大量的热,以达到减肥的目的。1——8拍:向前做跑跳步(图1)。1——8拍:向后做跑跳步(图2)。1——4拍:向左侧做旁移跑跳步(图3)。5——8拍:向右侧做旁移跑跳步(图4)。1——4拍:吸右腿转体360°跳(图5)。注意:手与脚的动作相异,作吸腿提髋的跳步时,要保持提髋、  相似文献   

14.
水中游戏7例     
<正> 一、适合8—9岁不会游泳的小学生游戏(一)“火车通过隧道” 在深度齐胸的水里。 目的:教会学生潜入水中。 方法:让学生排成一路纵队。每人把双手叉在前者的腰部,仿造一列“火车”,纵队步入水中。另有2名学生面对面站着,互相抓住对方的手,仿造成一个“隧道”,把手放在水  相似文献   

15.
<正>1.同心协力(图1)游戏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5人(或多人),成纵队站立。将本队所有同学的双脚分别固定在两根竹竿(3~4m)的内侧,绑脚用的橡皮筋或绳子先在竹竿上固定好,两根橡皮筋之间间隔0.5~0.8m,各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参加里约奥运会周期女子跳马决赛的运动员所完成的两跳动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总结里约奥运周期女子跳马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结果表明:1)当今世界优秀女子跳马选手所选用的两跳动作以“踺子后手翻类”、“前手翻类”和“踺子转体180°类”为主,且多以“直体”来完成不同类型的动作,动作集中化发展,“前手翻类”动作难度的选择和“踺子后手翻类”动作的完成质量有一定的提升空间;2)当今世界优秀跳马选手两跳动作组合主要倾向于“踺子后手翻类”结合“踺子后手翻转体180°类”;3)高难度依旧是跳马技术发展的主旋律,优质的完成动作将倍受关注,2者恰当结合是女子跳马选手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最推荐的是:定时或定距离迂回跑 场地:做操地点。方法:进退场、站位同课间操。每班两路纵队,成做操队形散开后。选派两名同学在两队中间的队首与队尾做“标志”(可以是病假的或轮流担任)。任意一路纵队向后转(全校统一),两路纵队变成围绕“标志点”的一路纵队,围绕标志点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迂回跑。做“标志”的同学原地跑步或小跳。具体如图:  相似文献   

18.
孙思邈锻炼     
1.孙思邈病好后,经常和村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可孙思邈长得很瘦小,在游戏中常常受人欺侮。2.孙思邈下决心要锻炼,使身体强壮起来。他去问妈妈,妈妈说:“锻炼是好事,可要注意,天冷别忘多穿衣服,热了可要脱掉。”孙思邈说:“好!”  相似文献   

19.
“团身后空翻三周同时转体1080°”动作,简称“后三周1080°团旋”(本文中简写成“3—1080°”),是目前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最多的旋翻,且只在蹦床上完成,如蹦床世界冠军获得者法国的里奥内尔·皮奥利内1985年5月在杭州、上海表演时,成功地完成了这个高难度的动作。本文在表演现场取得该动作的电影资料,经数据处理得到各项运动学参数,据此对蹦床“3—1080°”动作的起跳、腾空  相似文献   

20.
培养团队精神的游戏《课标》非常强调团结合作精神,那么培养团队精神的游戏如何创编呢?请看这个“同心协力”的游戏:各组甲乙丙双膝夹住一只排球站成纵队,后一人搭在前一人的肩上,排头双手插腰。发令后,同心协力从起点跳跃前进并喊口令:“1,2!1,2!……”至10米处的折返线后全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