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茹红忠 《教育文汇》2013,(24):27-28
摘要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从本质上说一种课程研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研发者。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明确课程不仅仅是教材,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中,要反思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凤玲 《考试周刊》2011,(3):176-177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活动,是经验;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丽是教师和学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整合的一种生态系统。正是这些新的课程理念才引起基础教育课程的深刻变革,“情境教学”是教师感悟新课程理念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3.
一、认清新形势——认真研读新课标.深刻领会新理念 1、教学理念不同。通过学习,我发现新课程并非完全将旧课程“抛弃”.但两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新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不冉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并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共同体验的过程。新课程观更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仲伟贵 《化学教学》2007,(11):27-28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它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它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传承课程知识,还要进行课程创生和开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不断生成、师生知、情、意不断生长的过程.为了使这一理念科学有效地实施,在日常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活动、注重体验、拓展教材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丽华 《成才之路》2010,(14):26-27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事件就是一个个教学活动以及这个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其作用是帮助或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获得和保持。而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课程开发,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因此,新课程倡导教师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的。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理念的不同。旧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是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中心,学生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新的课程观则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程不再是教科书,不再是教师的材料,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因此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计划和教案的过程,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对课程进行重塑,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实施一年来,笔者任教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后,对这套教材整体的认识是,图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探究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现成的答案越来越少。很显然这样的教材,有利于打破旧的授课传统,让老师与学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缺乏了研究就可能无法从教材中直接获取知识规律。那么教师应该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很显然新的理念告诉我们,新形式下的教师不再是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课程不仅仅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或是"知识移植"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老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学校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教材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必须在课程意识的指导下静心思忖承载着课程目标的文本,努力使教材真正成为课程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实施到现在,还有不少教师认为上课就是教教材,只需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和过程安排,给学生讲清楚,学生能听廑,会做题目就行了。这些教师对课程开发力的认识就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与过程安排。这些教师之所以会局限于这样想,说到底是因为他们的教学观还是传统的,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学生就自然会全息吸收的。用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来讲就是: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在学生头脑中画新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马丽娜 《新疆教育》2012,(23):171-171
从2002年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展开。此次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教材内容的选编、和教学理念的更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经历了重大的变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的教学思路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理念进行了较大的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着较大的探索。以下是我对新课程改革背景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几点基本看法:1新的历史教材在教育功能方面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相似文献   

13.
张萌 《中学教学参考》2012,(21):127-127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深入开展一场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运动。为了很好地参与到这一改革中去,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所谓建立新的理念,就是我们教师要确立起新课程的观念和思想,明确实施新课程的目标、思路和策略。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教师要更新旧观念,建立新的教师观、教材观和学生观。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谈谈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师观、教材观和学生观。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广东高考历史试卷最突出的特点是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且努力探索出新的命题思路,既使旧课程的最后一届高考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使得正在学习新课程的师生能够把握住新课程高考的发展趋向。通过对2006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握住新课程高考的命题特点,从而制定出备战2007年高考的策略。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新的“课程观”取代旧的“教材观”。“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比“教材”丰富得多。如果说,在旧的课程教学中,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教材在转,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以课程为中心。2006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依照历史课程内容来命题,而不是单纯依照历史教材内容来命题。传统的教材观反映到教学工作中就是一种典型的“依纲靠本”的教学思路,认为只有在考纲和教材中呈现的历史知识才是有价值的,才是应该去学习的。而新的课程观则认为,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尤其在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此外,与教材知识的学习相比,学生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自主发现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这种观念运用到命题上,就会出现两个现象:...  相似文献   

16.
巴双利 《河北教育》2005,(22):28-28
新课程把课程概念定义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并且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的基本规定,也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和领导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标准。新教材本身为我们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使用好新教材,把握住新课程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最直接的作用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用新的教育思想统领教学观,做到理念与教材相融,理念与行为相融,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教学事件的展开 课程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事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所有构成教学的事件称为教学事件。教学事件是一个个教学活动及其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学事件的展开恰恰就是课程的实施。构成教学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说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依托教材与教学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比如:在讲授初中化学“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部分时,教材本身只是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水与工农业的关系、水污染及其水资源保护等知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教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教材做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课程观点认为,课程即知识,即教材,教知识就是教教材。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就是对教材文本的分析、再现。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指导生活实际以及建立人格素养的一种范例,而不再是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的呆板的知识。教知识应转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以师生为主体对课程内容开发、生成、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个性化创造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多角度进行不同性质的交往、不同类型的互动过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通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素质,应该树立怎样的教学观,这是每一位教师在实践教改过程中必须首要明确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