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大学之道"的讨论近些年在学界广受关注,由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对中国大学弊端的激烈批评,这一讨论最近又成热点。日前,在国际儒学联合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2007国际儒学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除了对儒学经典热做了深入辨析之外,也对"大学之道"提出了新看法。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认为,  相似文献   

2.
对法院调解正当性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院调解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纠纷解决作用。随着民事诉讼体制改革的深入,其种种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并引起了学界的激烈争论。法院调解到底何去何从?本文通过分析指出,法院调解的正当性基础已经不存在,应当将其从法院化出去。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注重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而弱化对贫困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解决大学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与帮扶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两方面的贫困问题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大学贫困生的共同特点,探讨大学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际知名语言学家、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迪克森教授第一次接受国内外语言学界专访的谈话记录整理。迪克森教授生活简朴,不畏艰难,积极投身并倡导基于"沉浸式田野调查"的语言类型学研究,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在描述自身学术道路的选择和坚持的同时,迪克森教授还为语言类型学界同行,并特别针对中国语言学界同行提出了很多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教授、学士、硕士、博士"这些称谓,在我国古已有之,但具体含义却与今天大相径庭。在唐以前并没有设教授一职,仅在太学中设博士教授学生。到了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等具体事务。自宋元到明清,各路、州、县均设有各级教育官员,其中最高一级即为教授,官阶为正七品。清末兴办新学,大学始设正教员、副教员。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学令》,规定大学设正教授、教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就业生态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什么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独辟蹊径从就业生态的角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独特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浅析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界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应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跨文化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大学扩招缓解了青年学子上大学难的问题,但又产生了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毕业生找工作难、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扩招的方向错了,也不是教育与市场相结合的改革错了,而是计划体制中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改革还不够完善造成的。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生入学率还很低。资助子女上大学,还是大部分家庭最好的投资之一。扩招扩大了农村青年上大学的机会,使机会更加平等。解决贫困生上大学难的出路在于改革“一刀切”式的不合理的大学助学补贴方式,改变贫困家庭付不起、富裕家庭搭便车享受补贴的怪现象。而这些问题只有在不断地改革中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9.
王传涛 《教育》2012,(14):5
近日,有学者建言如何追求理想大学。首先要给大学教授建立底线,教授不能跟学生抢女朋友,不能辱骂学生。其次,不能量化考核教师学术,作品求精不求多。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教授摆脱"不教不授"恶名与"叫兽"骂名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建与发展,引发了大学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方式的转变,创新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并培养了一批人才,加速了大学学位独立和学术独立的进程。但是,其时大学研究院所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重复设置、合作不足;经费不足、研究队伍不稳定;组织自身和研究教授缺乏考核等问题。这些贡献与问题对于当前大学研究机构的建设乃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莹 《华章》2009,(19)
本文以元认知学习策略为基础,讨论了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存在教育性质观固化、教育目标设置虚化、教学应试化等问题。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先生20余年来一直主要致力于大学英语教育研究,确立了大学英语教育性质应该定位为专用英语教育的核心思想,论著涉及大学英语教育性质、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等方方面面,对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具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行的教授评聘制度是典型的科研型教授评聘制度,是科研取向的职称评审制度。这种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与大学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冲突,影响了大学教学职能的充分发挥;教师有较大压力,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导致教师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导致科研挤占了教师备课或上课时间,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不合理、不公正,影响了潜心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设置教学型教授是解决现行教授评聘制度弊端的合理选择。职称评审应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科研并重"三种类型。有些大学在职称评审中单列"教学型教授"。大学教师的工作按重要性排序首先是教学,接着是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评聘教学型教授的条件和标准要凸显教学业绩。调查表明,在评聘教学型教授的条件中,课堂教学得到专家和学生好评排在首位,接着是教学研究成果突出、教学具有探究性、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业绩突出、获得省/市级教学奖励,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排在教学成果之后。教学型教授应具有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必须发表5篇以上的教研论文,至少应该有1项省级以上的教研课题,必须主编1部以上的教材,必须获得至少1项省级以上的教学奖励。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或各类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可以根据这些调查结果,结合已设置教学型教授的部分大学对评聘教学型教授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型教授评聘条件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都学一点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总名之曰人文科学.如果是专业人才,那就不必要有这样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15.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都学一点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总名之曰人文科学.如果是专业人才,那就不必要有这样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前,冯友兰在回忆清华大学往事时,曾对“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体制予以很高评价,与此同时他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教授会经常讨论而始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哪一种人才呢?是通才呢?还是专业人才呢?如果是通才,那就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学生们都学一点关于政治、文化、历史、社会,总名之曰人文科学.如果是专业人才,那就不必要有这样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对已通过大学英语国家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指出高校对已通过大学英语国家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的外语教学存在弊端,并提出解决弊端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博客与“李克东难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前几天,在中山大学王竹立老师的博客(我看"李克东难题"--兼向黎加厚教授请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0diwg.html)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李克东教授在2008年12月20日举行的广西南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曾经提到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二是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把李克东教授的问题称为当前中国教师博客发展的‘李克东难题"'.  相似文献   

19.
燕林 《电大教学》2010,(6):28-28
由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生论坛,11月13~14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顺利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创新研究”。由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以宁敦授等主持,并邀请了日本北海道大学伊藤直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  相似文献   

20.
黄瑞芳 《考试周刊》2014,(28):123-123
正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