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袁玉霞(江西省教研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5、36页例1~例4,第37页“做一做”和课堂练习册第40页练习十八的习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  相似文献   

2.
“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芜湖市师范附小沈鸿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1-23页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间的十进关系,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间的换算。2、认识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3.
“8”的认识     
教学内容: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40~41页《8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1)按顺序填数:03746(2)看题口答(指定一组口答,其他人当裁判。)2343746561722设疑激趣讲故事:小猴明天过生日,它要请小象、小...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客:数学第二册第38、39页例题、第40页“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间的换算。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重点:人民币单位的十进关系。难点:单位间的换算。教具:储蓄盒一个,内装壹元、贰角、伍角的人民币(纸币)各一张.金角的人民币(纸币)10张,金分的硬币10杖,贰分、伍分的硬币各22枚。透明胶布一小国。1学具:将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剪裁好。Z教学时间:14时I幢学过租:’(一)导入新课。f1.教师打…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P68-69页例一人民币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2.熟记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3.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与家长合作,用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习。(三)美育渗透点。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进率关系,能按照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换…  相似文献   

6.
“三位数的读写法”教学设计安师大附小洪琴教学内容:义教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7—59页,练习册练习三十。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借助计数器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法,并在读写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教...  相似文献   

7.
丁银霞 《贵州教育》2014,(22):25-28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换算人民币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之后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教学,让学生在认识元的基础上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位关系,认识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的币值:再开展主要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让学生认识1元等于10角。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个位、十位、百位的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活动。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所以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编排这部分内容,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相似文献   

9.
“元、角、分的认识”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的十进位关系和简单的换算,为学生今后学习简单的计算提供知识铺垫和思路迁移。   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2.初步学会“元、角、分”的简单换算,知道 1元 =10角, 1角 =10分;   3.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针对低年级学生接触人民…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实践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小精灵聪聪,大家看,他在干…  相似文献   

12.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评析○设计青铜峡市二小田淑珍○评析青铜峡市教研室李春莲一、复习(口答)10个一是多少?2个十是多少?5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评析:课前复习,为学习人民币进率作了准备。二、揭示课题(投影出示小朋友和阿姨到书店买书的一幅画)...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4~26页例1、例2。教学目的:1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微机及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学生准备自制的长方体、正方体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 长方体有()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对的棱长度()。2 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这些面的面积都()。[评:复习旧知少而精,目的性强,…  相似文献   

15.
宋长江 《成才之路》2012,(33):35-35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设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卿光锋 《教师》2013,(4):76-76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西方就如何设质疑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了初步的探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激趣设疑、联想设疑、层层设疑、启发式引疑设置质疑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想,培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疑能引思,疑能激趣。我国清代学者陈宪章就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设疑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不但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历史教学实效。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18.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于教学中适当设疑,犹如清泉流入水潭,若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波无澜的死水。数学教学中运用设疑导学,无疑具有积极作用,但又不能流于形式,本文试就此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瑞龙 《云南教育》2002,(10):45-4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分解质因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2.指导自学课本,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等概念。教学过程:步骤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复习提问:20以内有几个质数?举例说明为什么把它们叫做“质数”。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订正。激趣导入小丽出生的月、日两个数相乘,积是1…  相似文献   

20.
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就是保证学生在美术课上取得最佳学习效率方式和课堂教学效率方式的总和=美术课的教学特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其主要任务是造型能力的培养。通过“双基”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美术。中专美术教学程序大体包括六个步骤即:设疑引读,安排自学;启发引导,辨疑解答;画理结合,复习已知;布置作业,训练能力;辅导提高,改错反馈;讲评作业,小结知识,当六步骤结合具体学情和教材时,就会成为具有极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论。本文就前四个重点步骤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