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江丽  郭歌 《中国出版》2023,(12):53-57
从电视问政到直播问政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媒体直播问政是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双重要求下的媒介实践,通过“事前”凝聚相关利益群体,“事中”打造公共协商空间,“事后”保持对话与监督落实,助力治理媒介化发展。未来主流媒体要深化治理媒介化,通过提高政治逻辑媒介化水平,深化媒介逻辑媒介化程度,提升用户逻辑媒介化素养,创设常态化社会治理协商氛围。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媒体时代,《阳光理政》平台发挥网络问政平台优势,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丰富社会治理手段和方式;构建智能化的社会治理平台,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动媒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展现“两个先行”头雁风采,杭州在通过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们圆桌会》的个案剖析,探究了媒介化治理过程中媒体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调和方式以及媒体制造社会共识从而达成媒介化治理目标的具体方式,探索了基于《我们圆桌会》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即通过搭建多元社会主体交流沟通协商平台,形塑自身主体性。通过党政部门与媒体机构的“政媒联动”机制,规避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媒体的公共性实践,在广泛的多元社会主体中制造社会共识,实现媒介化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问政平台深度打通,广播、电视问政一体化发展、一体化推进,形成了功能齐全、形态多样,覆盖面更广、传播力更强的全媒体问政平台。媒体以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专业的栏目为问政载体,以舆论监督为问政推进器,以制度建设为重要依托,开启和推动了网络问政平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目标。融媒时代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全媒体全平台在畅通社会治理参与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主流媒体积极发挥平台作用,通过权威信息的智能化生产与传播,形成社会治理合力,赋能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多数政府职能部门开始通过问政节目实现社会沟通和政策评估实践,但从过往问政节目来看,社会管理议程往往取决于职能管理部门直接负责人,因而人事变动常常会导致承诺的整改方案难以兑现。文章以西安问政节目为切入点,探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状多媒体机制和网络、内容平台双轨制议程联动机制建设的新转向。  相似文献   

7.
李智博 《新闻传播》2023,(9):112-114
融媒时代的到来,令传统大众媒介中的电视新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融媒体平台的技术性特性,还是媒体行业内部的市场化转型,都需要电视新闻在立足于媒体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新闻生产方、媒体平台以及受众之间的媒介沟通机制,剖析其转型与融媒时代生产的具体变化,以完成从新闻主体到信息传播的生态建构。  相似文献   

8.
崔曜 《新闻世界》2014,(4):33-34
本文以武汉电视台“电视问政”节目为案例,结合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分析电视问政作为新闻评论的新形式如何建构新的公共领域。本文将围绕公共领域三大要素——“公众”、“公共舆论”、“公共媒介”,探析公众在节目中扮演的角色,问政中公共舆论如何形成的,媒体如何作为"公共舆论的载体"提供政府与人民交换意见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基层社会治理在多中心治理机制下趋向“碎片化”,产生了诸多问题,我国结合时代的发展对治理主体参与加强基层治理提出新要求。县级融媒体是国家进行基层治理的制度化布局,从县媒参与基层治理的内在逻辑为出发点,阐明县媒可从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政府与群众协商互动的平台、深耕本土文化、健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四方面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为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助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舆论格局也迎来了重大变化。在融媒时代,如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温州晚报》以创新社会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以全媒体手段,把报道做成活动,以活动延展新闻,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发动”的转变,努力把“平面报”办成“平台报”。  相似文献   

11.
刘嘉 《传媒》2018,(6):60-61
在当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以电视媒介为单一传播方式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渐呈现出被边缘化的态势. 中央电视台根据媒体融合的时代要求,打破传统采编业务流程,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类型和生产流程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调整,推出了首档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节目以融媒时代传播内容与渠道的新变化为基础,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注重用户体验,是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一次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2.
王馨 《传媒》2023,(12):24-27
<正>“区县融媒”有其特定的内涵,与早些年发展起来的区县报纸和电视台相比,在传播形式上主要依托新媒体平台,在生存逻辑上也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国家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这一定位在强化宣传功能的同时,也给区县媒体机构提出了参与社会治理的新使命,“媒介化治理”理念由此逐渐兴起,其内涵正在各地的探索实践中得到丰富。与此同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周强 《新闻前哨》2021,(3):24-25
地市媒体融合是大趋势,融媒体中心建设是重要支撑,内容建设是融合的核心。地市媒体融合要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做到“全媒体、融传播”,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4.
成倩 《新闻知识》2022,(2):84-86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到来,治理的媒介化已成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语境下兴起的特有政治景象"电视问政"便是媒介化治理的实践.本文基于媒介学视角,以技术配置与文化配置为视角,探究了电视问政如何将国家的"权力"隐喻与"电视"技术手段相结合的过程机制.一方面,电视问政凭借"问政展演"中的各种组构技术,打造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日益增加,促进了媒体融合下问政节目平台的搭建和迅速发展。它是以媒体为介质的一种公众政治参与新形式,可以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媒体融合下问政节目平台的出现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既能让公众可以参与到内容的生产,又能发挥媒体交互的影响,为公民表达自己的政见提供了新平台。因此,本文的主旨就是对媒体融合下问政节目平台运作以及渠道拓展进行思考,提高了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李学海 《新闻世界》2023,(8):102-104
在如今媒介化时代,畲族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畲族文化传播离不开符号建构,畲乡文化淬炼民族特质,从符号呈现到符号触达,赓续畲族文化传播脉络。本文立足“景宁融媒”微信公众号平台,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畲乡生活、畲乡节庆、畲乡传说为切入点,并结合“景宁融媒”传播内容,探讨畲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政府为了提升行政能力,更应该通过网络来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治理能力,并以奥一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就如何进行网络问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网络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中原网的“心通桥”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分析了“网络行政”平台。  相似文献   

18.
王方  朱俊男 《传媒》2020,(1):68-71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正在走向深度融合,从技术融合到机制融合,再到节目内容和节目形态的融合创新。重大选题的全媒体整合报道能力加强,技术手段的多样性融合,超线性叙事、交互叙事的互文性呈现,矩阵化、跨圈层、多圈层的立体传播方式以及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视频化趋势,都展现了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作品的“融合与创新”之道,同时也出现了节目的技术创新不足,内容垂直领域深耕仍有发展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闪电智库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由“融媒”向“智媒”转型的战略突破。主要在两大方面着力:践行“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从单一新闻发布平台向多角色全媒体综合运营服务平台转型;主动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探索与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形成密切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政府为了提升行政能力,更应该通过网络来提高群众参与度、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治理能力,并以奥一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就如何进行网络问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分析网络问政局限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以中原网的“心通桥”网络问政平台为例分析了“网络行政”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