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孟金林 《拳击与格斗》2023,(10):112-114
在初中田径训练过程中,循环训练法是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其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运用循环训练法能丰富训练内容。因此,为探寻有效增强初中田径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方法,文章从循环训练法的概念出发,分析其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方式,以期为提升田径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循环训练法对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的影响,文章以湖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40名羽毛球专项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实验组羽毛球技能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循环训练法比传统单一训练法更具优越性。在羽毛球教学中,运用循环训练法对高校羽毛球教学极具重要意义,有效提升学生的羽毛球训练水平和积极性,从方法上提升高校羽毛球教学的效率。旨在为高校羽毛球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赵文韩 《新体育》2023,(12):33-36
网球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类别之一,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项体育技能,同时也能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就当前而言,在网球教学过程中,技能训练是最为关键的构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网球运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结合当前学生网球技能训练的实际情况,采用循环训练法在学生网球技能训练中进行具体的应用,以我校体育网球教学为例,设置控制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组采用循环训练法进行技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组合训练法进行技能训练,对比两组学生在发球、挑球、抽球等网球技能,对比两组学生在相关技能方面的差异性,从而总结训练法的优势,进一步证明相关技能训练的科学性,为学生网球技能训练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柔韧性不仅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更是武术运动的基础素质。对于青少年阶段练习武术的学生来说,柔韧素质较差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通过对学生柔韧性素质差的原因和现有的柔韧训练方法在学生训练中的实践进行实验与分析,得出改良式柔韧训练法对学生柔韧性有较大改善且在训练中疼痛感更少的结论,提出在武术训练中进行改良式柔韧性训练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林明亮 《武当》2023,(3):82-84
初中武术教学是一项有益于学生个人发展的运动方式,特别是武术训练重要性得到凸显,在《中国武术教育倡议》也明确指出了中小学武术教育对学生性格、心理、意识形态、肌肉的提升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初中武术训练方法的创新工作,通过建立起规范的训练标准,完善训练规范,给予学生们具体、翔实、系统的评价,帮助学生们理清武术训练的思路。基于此,文章就初中武术教学中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专项力量训练在武术训练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高中体育特长生来说,武术专项力量训练也是特长生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基于此,本文就高中武术专项特长生力量训练的方法研究展开论述。在武术专项力量训练中,武术专项特长生需要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力量训练的水平。教师需要从专业层次上对武术教学方法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7.
樊鹏 《武当》2023,(1):77-79
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体育武术教学对于整个初中教学过程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对于整个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优化初中体育武术教学,不断地加强学生的腿部肌肉训练,从而让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能有一个全面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现目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学生的腿部肌肉锻炼入手,找出完善初中体育武术教学腿部肌肉锻炼的相应策略,以期能够为初中体育武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分析核心力量训练法对初中男生篮球专项技能的影响为目的,选择48名篮球队队员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分别使用一般训练法与核心力量训练法,经过16周的训练后进行1分钟计时跳投、防守滑步和半场来回运球上篮项目的测试,得出实验后实验组男生的篮球专项技能提升明显的结论。因此,在进行初中男生篮球专项技能训练时应提倡使用核心力量训练法。  相似文献   

9.
多球训练法是羽毛球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方法,多球训练法是被各级羽毛球运动队乃至全世界羽毛球运动队广为采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能,同时也能发展与提高其专项身体素质水平,所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方平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4):127-128
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知识不断地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为了探求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对武术传统教学方法与意念训练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旨在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武术训练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念动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术教学中不仅需要运动技术的实际操作,心理训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念动训练法是通过技术表象在大脑中的反复描述,从而加速正确的动力定型。本文通过太极拳教学实践的总结,对念动训练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的积极有效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2.
表象训练法重视学生的视觉和动觉表象,高校武术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表象训练法,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本研究首先介绍了表象训练法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之后对高校武术教学中表象训练法应用的流程进行了阐述,并分别从武术套路基础训练、武术动作准确性、武术动作连贯性以及武术动作技能巩固几个方面对表象训练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十多年来国外普遍采用一种所谓“循环训练法”,在英国、东德、苏联、日本都有许多专家研究了这种训练法。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训练法呢?有人问:目前我们中学经常采用的分组轮换教学是否就是循环训练法?我们说,不是的,分组轮换教学只是让学生分成组等时轮换,项目有限,学生练习的时间有限,密度也有限。循环训练法则不同,其基本特点是让练习者从一个“作业点”到另一个“作业点”;按一定的重复次数不停顿地循环练下去,以达到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每一个“作业点”置有相应的器械或设备,所选择的练习大多数都带有局部性或针对性,即主要对某一组肌肉群起作用。在每个“作业点”重复练习的次数因人而异,在开始使用这种方法时先要测定每一个人在该“作业点”可以做到的极限重复次数,在进行循环训练时所用的次数应是极限次数的  相似文献   

14.
身体训练是羽毛球运动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造就一个优秀运动员,首先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和与它相适的身体素质,否则难于大有作为。中国搞了几十年的羽毛球运动,始终存在着身体素质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需要。当前世界羽毛球运动技术正朝着快速全面、进攻积极的方向发展,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身体训练,而且更应该注意对身体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使之跟上技术发展的需要。一、模拟、循环训练法的特点及其作用众所周知,要提高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必须结合该专项的运动特点,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模拟、循环训练法正是根据专项特点,设计的一套练习方法。所谓模拟、循环训练法是模拟比赛中的一般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身体训练中,国外采用了一种先进方法——循环训练法。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大大强化身体训练过程,提高训练强度和密度,全面发展身体各项素质,迅速提高机能水平。循环训练的内容安排原则为: ①使身体各部肌肉得到练习,力量得到发展。这样做还可以调节训练过程中肌肉的疲劳出现(如练习上肢可以调节下肢肌肉)。②尽量结合本专项的动作特点,以更好地提高专项能力。③练习手段最好不超过5——6种;循环组数5——6组;强度按70——80%  相似文献   

16.
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田径训练受到了各级学校的重视。田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组合训练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因此,文章对小学田径训练中组合训练法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磊 《体育风尚》2020,(1):71-71
本文围绕武术套路训练,探讨了重复训练法的内涵及意义,结合实际分析了武术套路训练中重复训练法的应用注意要点,最后探究了武术套路训练中重复训练法的应用与实践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聪 《拳击与格斗》2023,(10):25-27
武术散打是一项集拳法、腿法、摔跤、擒拿于一体的综合性格斗运动,具有很强的实战性和观赏性,是我国传统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武术散打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自我防卫能力,但目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有待完善、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文章从体能训练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体育课中的武术散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目标,提出了以循环训练法和游戏训练法为主要手段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9.
循环训练法在国外一些国家中,被认为是进行综合身体训练的一项有效方法。北京体院的同志就这一方法在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中的运用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一些效果,并试编了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循环练习五套,现将其试验结论和建议部分以及五套练习摘录刊登,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拳击训练中的循环训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它是一种针对训练的目的和任务,为运动员设置若干练习站,同时要求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或线路,保证练习质量和时限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站训练任务的一种训练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基本素质和专项素质的提高,在准备期训练中尤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