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修改对于写作而言有多重要。经过反复修改,细细打磨,多次润色,方能形成一篇珠圆玉润的好文章。如何修改呢?主要应从内容结构、遣词造句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着手。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作文修改的这“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金是从大量的沙金中淘出来的。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说明文章越改越好。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是多么重要,犹如“淘尽狂沙始到金”。那么,做家长的怎佯指导孩子从“沙里淘金”,修改义章呢? 一、要从思想上重视。写文章是让人看的,要让别人看得懂,  相似文献   

3.
作文修改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环节之一,更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常言道:“文不厌改.”意思就是说,文章要不满足于修改,要不厌其烦地修改。正所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始终咬定修改环节不放松。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应该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和相互修改作文的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正所谓“善写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改者”。可见,修改文章对于成就佳作是何等重要。修改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谓修改,就是认真地把已经写出来的文章从立意、选材、篇章结构、语言文字等多方面进行增、删、改,使文章更完美,更周密,更充分地表情达意。修改,有小修改和大修改之分。小修改指文章的局部完善;大修改指文章的整体调整,就是指改变文章的结构,增删文章的材料,改变文章的主题,有时甚至另起炉灶。只有谋定全局,通盘调整,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那么,怎样对文章整体进行调整呢?  相似文献   

7.
古人论文章,把构思比作熔金,把结篇比作铸器,把修改比作攻玉。由此可知,修改文章宛如璞玉,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正所谓文章是改出来的,但这个“改”并不只是语文教师的批改,更包括学生自己的修改。  相似文献   

8.
庞义成 《考试周刊》2011,(89):56-56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措施。所谓“文不厌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思.“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最终确定,杨沫《青春之歌》六年时间七易其稿,《童蒙诗训》中“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的经验,无不验证了修改的重要性。我认为,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王文臣 《考试周刊》2012,(46):70-70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措施。让小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应从修改意义、修改兴趣、修改方法这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顺义县北务镇中心小学丁瑞文有一位作家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在作文教学中,我对修改学生作文有几点认识和体会。一、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修改文章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发现别人文章中的问题比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问题容易,因...  相似文献   

11.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专家经常这么说,老师也经常这样强调。确实是这样,“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文章不厌千遍改”。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经常反复修改文章,可以逐步摸索到一些作文规律,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尤其是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培养自我修改的能力,可以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2.
<正>[写作指引]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修改润色”。文章不厌百回改,即使唐宋八大家,也十分重视文章的修改润色:欧阳修写完文章,要反复修改达到完善后才拿出示人;苏轼的《和欧叔弼》中“渊明为小邑”一句,改了三次才定稿;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了十三次。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丛元江 《文教资料》2005,(18):70-71
名家名作所以能名扬于世,与其修改之功密切相关。诗圣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文志于斯,每每“新诗改罢自长吟”。大诗人白居易同样笔耕严谨,从不敷衍塞责,惯将“旧句时时改”,终于使自己的诗章流芳异时,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蒲松龄撰成《聊斋志异》,“历年二十,易稿三数”;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如此精益求精,一字不苟,方有不朽之作行于世。因而,文章是写出来的,而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所谓“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即便是真,也只不过是说起成个草稿罢了。至于“不易一字”,难信有之。  相似文献   

14.
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文章“佳”、“人妙”,是“频改”的结果。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修改时说:“‘改’与‘作’关系密切,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不厌百回改有的同学喜欢写作文而不喜欢改作文,其实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究竟怎样改呢?现在请同学们来品味一下大作家们修改文章的故事,对你的作文是大有益处的。1连续修改。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是用17个月的时间创作出来的,脱稿后几乎天天都在...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还是自己改。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修改作文的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笔者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教育学生端正修改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作家们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如鲁迅先生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就修改了五十多处;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修改了十二次,为了一篇序言,他竟修改了一百零五次。这种事情在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9.
“构思——起草——修改”是一篇文章诞生的三步曲。三者虽然有先后、主次之别,但又有缺一不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构思”犹如文章的胚胎、灵魂或蓝图;“起草”是将无声语言转化成有形载体——文字的过程;而“修改”则是经过反复推敲、精雕细刻,使粗文雏成为一篇好文章的有效途径。著名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由此可见,“修改”这一环节对于作好文章的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不厌百遍改”,是说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说法虽有绝对化之嫌,但强调精心修改还是可取的。古人对文章的修改十分重视。宋代诗人吕本中就说过“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大匠不示人以璞,真正负责的作者是不会向读者拿出自己的“毛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