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正>写作指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说:“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我们能写出精彩有内涵的作文,最主要的是素材的选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怎样选材”,明确写作时选材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那么,高中作文如何才能成为有感而发、有个性、有创意的优秀作文呢?  相似文献   

3.
“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刚刚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写作)”里明确规定:“(学生应该)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虑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个性作文,根据个性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解放学生,卸下套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让学生敢于说真心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陆楚云 《师道》2009,(7):62-63
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中多方面地积累材料,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表达和交流方面建议: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实健康”,“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发现,“体验”一词在新课标中出现达19次之多。以新课标为精神指针。寻找一种新的作文教学路径,“体验式作文教学”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相似文献   

9.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5,(35):19-20
写作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个性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可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写作的个性化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杨文亮 《中国教师》2013,(18):28-29
针对初中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  相似文献   

11.
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一篇文章思想性再强,若文句不通,语言干瘪枯燥,缺乏感染力,读来定会味同嚼蜡。而就初中学生的写作实际分析,这些问题又十分普遍。因此,加强对语言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有创意”就要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同时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虽然没有从语言角度直接提出要求,但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与体验,都是以语言的表现为载体的,可见加强语言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观察出新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积累,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3.
周燕 《广西教育》2013,(6):72-72,85
中学生虽已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但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写作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等。由此可看出,新课程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真实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观察出新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这就要求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积累,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作文教学写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话,抒真情;写出的文章要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张小洋 《成才之路》2014,(14):28-28
写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初中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学生提出了新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语文写作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内心体验。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写文章有创意需要悟性,而悟性则来源于细心的观察、热心的感受和耐心的积累。把对生活观察的感悟、写作练笔的心得积累起来,写作就成为了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从而让文章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