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31年.西班牙君主制被推翻,西班牙共和国诞生。1936年.包括共产党在内的中左派力量组成人民阵线.在西班牙大选中获胜并成立共和政府。同年,右翼分子发动武装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在加那利群岛任总督的佛朗哥被叛军推选为大元帅。为了争取法西斯国家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佛朗哥先后与德、意签定秘密协定.得到大批武器和法西斯军队的援助。经过两年多的内战。佛朗哥领导的叛军于1939年3月攻占马德里。内战结束。佛朗哥从此成为西班牙法西斯政权的大独裁者。  相似文献   

2.
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与英法对内战的"不干涉"政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意大利积极援助佛朗哥叛军.尤其是德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扩张德国的势力,希特勒急需向外发动战争以寻求生存空间,而西班牙内战正发生于德国扩军备战之时,这次内战使希特勒不仅可以拉拢意大利,还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好处.德国的干涉不仅影响了西班牙内战的结局,也对欧洲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佛朗哥当政时期的西班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唯一未正式参战的法西斯国家。佛朗哥法西斯政权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的原因主要是:一、从历史上看,西班牙法西斯政权缺乏深厚的法西斯主义基础;从现实看,西班牙缺乏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物质基础;二战爆发后,扑朔迷离的国际形势制约着佛朗哥政权的对外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给西班牙以及它的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内战以佛朗哥独裁政权成功上台而告终。本文着重在探讨佛朗哥能够战胜深得民心的人民阵线政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徐颖 《培训与研究》2009,26(7):51-52
1936—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给西班牙以及它的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内战以佛朗哥独裁政权成功上台而告终。本文着重在探讨佛朗哥能够战胜深得民心的人民阵线政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扩军备战,并不时地在各地点燃战争火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奥地利;接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战争正在局部范围内升级和扩展,世界大战的威胁日益临近。面对法西  相似文献   

7.
1939年,无论对西班牙政坛还是文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持续了3年的内战终于结束,资产阶级右派人物佛朗哥上台执政,开始了长达36年的独裁政权,从此,成千上万的共和国斗士死于佛朗哥行刑队的屠刀下,西班牙人民被迫在警察的淫威下过着“和平“的生活:凡同情共和国的人都被通缉;未参加过内战的年轻人被征入伍,穿上长枪党的蓝衬衫为独裁政权服务,形成了“佛朗哥命令,西班牙服从“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8.
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面对内战,西方各国态度不一,德意以反共名义对内战进行武装干涉。西班牙作为法国的后院邻居,无论从意识形态,还是从地缘政治方面,法国都应当积极支持西班牙共和国。但在国内外复杂的条件下,法国选择了"不干涉"政策。此政策是自身实力不足、追随英国、绥靖德意的结果。这种政策在本质上体现了法国外交政策的消极和被动。"不干涉"政策既没有缓和与德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阻遏战火的扩大,对法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二战前纳粹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决策的战略得失,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本文认为,在干涉西班牙内战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断定纳粹德国是赢家还是输家。从政治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德国的干涉可谓输赢互见,得失参半。在与意大利结盟和试验德军新的战略战术方面,希特勒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在劝说西班牙参战这一关键问题上却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课前导入我们学习过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老人桑地亚哥为了保住大马林鱼,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海浪已经平息,战斗已经结束,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宣言还回荡在我们耳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另一篇关于老人的小说《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是通往非洲的桥头堡,扼守着地中海到大西洋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本世纪30年代,德意法西斯为控制这块战略要地,积极支持佛朗哥叛军,颠覆了共和政体,建立了佛朗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1939年3月27日,西班牙加入“轴心”国阵营,3月31日,德西签定友好条约,两国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但是,西班牙为什么没有跟随德意参加世界大战,而是奉行所谓的中立政策?中立的实质是什么?对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本文试图作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第五纵队     
“第五纵队”这个名词产生于1936年。这年11月,以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叛军和德、意法西斯联合进攻西班牙共和国首都马德里。当时,有一个名叫摩拉的叛军头目扬言:“我们用四个纵队进攻马德里,我们的第五纵队就在首都等待你们。”他所指的  相似文献   

13.
“特伦特号”事件是在美国内战面临严重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发生的。英国政府态度强硬,力图借机干涉美国内战,乃至对美国宣战。但是,林肯政府作出了让步,英国工人阶级也反对英国政府的干涉,使得英国武装干涉的企图没有得逞。  相似文献   

14.
要1936年——1939年的西班牙内战.发生于二战前夕,其影响极大。欧洲大国对内战的不同态度.直接导致了内战的结局。英法不干涉政策是导致西班牙共和政权失败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对三十年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班牙内战期间,欧洲大国的纷纷介入,欧洲处于大战的边缘。在各种困难的重压下,英国选择了"不干涉"政策。英国政府选择"不干涉"政策,不仅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以及同盟政治的考虑,也有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弄清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的现状,而且有助我们认识欧洲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学术界认为佛朗哥政权是法西斯政权,因此关于二战时期西班牙的中立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二战史研究的深入,战时西班牙中立问题逐步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一些相关论文围绕西班牙中立的原因和实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术界的倾向也反映出该研究领域仍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内战期间,欧洲大国的纷纷介入,欧洲处于大战的边缘.在各种困难的重压下,英国选择了"不干涉"政策.英国政府选择"不干涉"政策,不仅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以及同盟政治的考虑,也有国内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考虑.弄清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内战"不干涉"政策的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的现状,而且有助我们认识欧洲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与德国、意大利积极援助佛兰哥叛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法国对内战的所谓“不干涉”政策。由于当时法国缺乏独立的政策,英国对内战的政策的影响便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各自对国际形势及本国根本利益的判断,英国的外交政策与佛兰哥的外交目标之间形成了结合点。美国的“不干涉”政策不仅与德、意的干涉政策一起直接促成了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垮台,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间接地对苏德谈判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期间,法国政府提出并执行了“不干涉”政策,起了扼杀西班牙共和国的作用,也削弱了自己.那么,法国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种政策呢?  相似文献   

20.
格尔尼卡     
1937年5-6月/画布/油彩/349.3×76.6厘米,索非亚艺术中心博物馆藏/马德里GuernicaMuseoNacionalCentrodeArteReina3oria,Madrid《格尔尼卡》赏析一幅伟大的历史画卷《格尔尼卡》震惊了全世界。它是现代艺术对战争暴行最强有力的控诉,是对西班牙内战的政治宣言。被刺伤的马(象征西班牙共和国),公牛(象征佛朗哥)耸立在为失去亲人而啼哭呼叫的妇女面前,还有残剑、鲜花、鸽子、构成了一幅令人不堪忍受的苦难画面。格尔尼卡![西班牙]@毕加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