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景南 《教育艺术》2005,(10):23-2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社会交际活动,诸如学习活动、劳动活动、社会活动等,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存在着语文教育活动.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渗透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也就是说要实现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富”起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怎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呢?课外阅读对学校学习的一种有效补充。课外阅读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平时的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扎实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揭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外在意义和价值,其内在意义和价值在纯工具论的领地里是没有位置的。然而,语文不是外在于人的一种存在,人的表达、人的交际、人的思维、人的社会历史文化,都是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因此,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发展过程,是激发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不仅培养人的工具理性,还培养人的人文精神。概括的说,语文教育指导学生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6.
欧欣欣 《教师》2015,(3):23-2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把教学的重点落在“语文”本身,强调学生自主实践,关爱学生生命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诸如学习活动、劳动活动、社会活动等都是社会交际活动。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存在着语文教育活动,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渗透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要使学生有效地学好语文,必须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也就是说要实现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处于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课程指学生所应学习的语文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语文学科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包括语文教材的学习、校内语文学科活动和课外拓展活动。我校语文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一直以自主学习、合作  相似文献   

9.
1.教材编者把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是新教材的一个进步。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状态,用言语积极能动地实现自我,才能成为心灵丰盈、精神飞扬的具有言语生命的人。良好的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爱及成全,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也是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语文课堂理应成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的统一体,通过构建"学导相融"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纵观今天的小学语文课堂,学导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一门以人为本,关注人类发展的学科,其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语文学习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与生活共建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因此,语文教学实质是生命活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道  相似文献   

12.
涂胜荣 《甘肃教育》2003,(12):26-26
当下正在执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科学的课堂应该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而这一切都是以教师的主动倾听与否为前提的,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主动倾听的意识。因此,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并且学会如何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人际交往的过程,科学的课堂应该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平等、尊重、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而这一切都是以教师的主动倾听与否为前提的,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师缺乏主动倾听的意识。因此,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并且学会如何倾听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新课标的昭示———今年命题指导思想:追求人文性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这样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前过于重视对语文工具性的考查,而语文所负载的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蕴含的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往往被忽略。现在开始重视人文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一方面接受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的熏陶,与深邃的思想对话,与伟大的灵魂交流;一方面学会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其健康的个性,健康的人格。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会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人文性,以检…  相似文献   

16.
一 新大纲把语文定位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类文化涵盖语文,拓宽并深化了语文的价值与使命。关于这一点,新大纲是这样阐述的:“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到这一点,就等于找到了执行新大纲的钥匙。二 既然我们建立了由人类文化所涵盖的整体语文教育观,在执行新大纲时,必然会遇到一个问题:如何在文化的涵盖中突出语文的学科性,语文的学科性又如何体现文化共同特征。我们已经知道…  相似文献   

17.
施向军 《现代语文》2004,(12):22-23
强调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是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也因为语文与生命活动,特别是与学生精神生命活动有着特别的亲缘关系--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说:"国语不是训治之学,而是活思想问题,是川流不息的生命."确实,人的生命只要存在,就离不开交往,而在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感受、情怀、思想和创造力,又都无不显示着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它使得语文这一思想交际工具总是强烈地跳动着生命的脉搏;语言文字是极富弹性和张力的,因为有思想的溶剂渗透其中,语言不再是一件外套,而变成一个跃动着血肉的生命;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生.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语文生活"?语文生活就是一个人在自己生命历程中学习、掌握和运用母语的状态,是一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否入门、得法,和他的语文生活状态有密切关系.语文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语文生活,是语文生活的导引和典型示范.是语文生活的基础.因此建构语文生活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素养积累养成的过程,是知识与能力内化于心理而外化于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不仅传递和延续了文化的内容.而且为不断创造新的文化提供了根基.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我们必须从文化生态保护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的生态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语文教育中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有鲜活生命的人:其二.语文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互生、互补的有机生态组合华东师大张华先生说,语文教育“是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活动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收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文化教养的人.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育与训练中,实现自我精神的成长,即人的成长;教师在指导学生语文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内在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也得到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