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春恨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春恨主题所表现的自我意识,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显示出复杂的历史传承性。人们对自然、社会与人生万态纷呈的反映与感受,代复一代地汇人到春恨主题的历史长河中,丰富了它的历史容量,强化了其社会性。汉末的战乱别离与魏晋的仕宦羁旅、离愁别绪、两地相思的怨排,使春恨基因向挚友亲朋等人际关系上进一步拓展。如(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房等,均因春生感。曹植(感节赋)览阳春之景发感时优生之慨;阮籍(咏怀)之十八咏“视被桃李花,谁能久荧荧”,之四十四“荧荧桃李花…  相似文献   

2.
绘景一法     
写新闻也常离不开写景。关于写景清朝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种绘景方法,前朝人早已用之,只是没有总括出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十六个字,虽然点明了季节,并无一字直写春光,而是由草而花,由花而莺,从几个侧面来描绘。如果直  相似文献   

3.
亦鸣 《出版视野》2009,(2):48-48
(一)在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其中“明年春色倍还人”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这首诗全文为:“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徙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予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域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相似文献   

4.
鲁迅在《华盖集》中的《并非闲话(三)》中说到:“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譬如菊花如果是佳花,则他的原种不过是黄色的细碎的野菊,俗名‘满天星’的就是。”在这里,鲁迅希望文学批评家培养新生力  相似文献   

5.
纠错二则     
“小诗”当为“小令” 上海某晚报B第2版《春来荠菜香》一文中,作者告诉我们:“‘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描写荠菜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6.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乌夜啼》,张恨水截取其中“恨水”二字  相似文献   

7.
(四)尤二姐的悲剧评论王熙凤,在《红楼梦》中,数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最淋漓痛快。兴儿以“爷的心腹”自居,说家里的这位奶奶“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合家大小除了老太太、太太两个人,没有不恨她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她”;“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她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她”;“估着有好事,她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她自己错了,她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她还在旁边拨火儿”;还说她“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  相似文献   

8.
“生意盎然”意思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盎然:洋溢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自然景物.语见宋·真德秀《大学衍义》卷五:“即天之春,生意盎然而物物欣悦也.”例如清·吴昌硕《荷花寄井南诗序》:“雪个画荷,泼墨瓯许着纸上,以秃笔扫花,生意盎然,但少香耳.”茹志鹃《阿舒》:“天暖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脱去棉袄,树上已抽出新条,花开了,地面上绿茸茸一片,生意盎然.”袁鹰《新气息从何而来?》:“这三出话剧,有一股强烈的农村生活的新气息迎面扑来,使人感到生意盎然,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张恨水先生(1895—1967)原名张心远。据说,他少年时就十分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于是取了“恨水”二字作为笔名,意在勉励自己珍惜光阴,不要叫时光像流水一样白白东逝。“恨水”原是为了惜时。这位近代言情小说大家的一生,的确是没有白费。他活了72岁,写作生活逾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曾就文艺批评任务的话对我们的电视剧批评不无借鉴意义。他说“所希望于批评家的,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但曾几何时,不少电视剧评论文章却不痛不痒,甚而有些写评论的拿了制作单位的好处,就自然只能捧场。于是,一些不太  相似文献   

11.
笔名“张恨水”的由来老报人、著名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1894年生于江西南昌,少时酷爱文学,尤喜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常恨朝来寒重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于是取其中“恨水”二字作笔名,意在勉励自己要珍惜光阴,莫让年华付水流。“新民报三张”张恨水1923年在北平办《世益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含  相似文献   

12.
圣诞无雪     
圣诞无雪。 无雪的晴朗弥漫在江南,培植着一种非季候因素的失落的寒意.使我在圣诞之后的某个早晨,突然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移情,搅得周身寒沏,恨意绵绵。  相似文献   

13.
春之别称     
春为岁首,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历代文人墨客以种种雅号别称来赞颂春光。青阳:《尔雅·释天》云:“春为青阳。”晋郭璞注云:“气清而温阳”;唐陈子昂《感遇》诗说:“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即本子《尔雅》的。九春:阮籍《咏怀》有“悦怿若九  相似文献   

14.
“老树春深更著花”─—《年鉴学概论》一书责编拾片毛鹏80年代,我在参加编辑《中国出版年鉴》期间,曾经有幸结识北京大学肖东发老师;之后我们又多次在年鉴的学术讨论会上相遇。记得曾听他说过,据他们查阅国外各种图书目录,还未发见一部关于年鉴的书著,只是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令人疑惑的“爱恨情结”《国际新闻界》今年第2期发表了方汉奇先生的《美国记者的爱恨中国情结》一文 ,回顾了百年来美国记者有关中国的报道。方先生对来华的美国记者大部分历史时期(1949年以前)的作为是持肯定态度的 ,认为他们是“爱”中国的 ;而近二十多年来 ,美国记者是“妖魔化”中国的 ,是“恨”中国的 ,由此构成了百年来美国记者对华的“爱恨情结”。从这篇文章来看 ,美国记者的“爱恨情结”是继时性的 ,是先爱后恨的 ,而不是共时性的 ,不是爱恨交织的。读至此 ,不禁令人生疑 :上个世纪前五十年 ,中国四分五裂、兵连祸结、政劣…  相似文献   

16.
王丹容 《新闻实践》2012,(11):14-15
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年轻记者而言可谓是“又爱又恨”。爱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是一道有分量的新闻大餐。花心思调配就可“色香味”俱全:恨她。是因为重大主题报道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啃好这一骨头有挑战、有难度。摸清年轻记者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温州日报通过创新主题报道的理念、路径和机制,把新闻精品意识贯穿于主题报道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年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亟待开发的珍贵草药:金线莲管其乾在我国南方林区里,蕴藏着许多堪称无价之宝的珍稀植物种类,号称“中国南方人参”的神草──绞股蓝,就是其中在近年已日渐为世人所认识的一种。几乎与此同时,南方林区又有一种珍稀植物,也在悄悄地去集力量,拔地而起,奋然探向保健品...  相似文献   

18.
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巩留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办公室里,一位农民送来一封“感谢信”,并悄悄地说:“赵局长,你帮俺办了录像放映营业执照,达是俺的一点意思,以后还求你多给帮忙。”赵鹏元把“感谢信”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元人民币。他马上把它退还这个农民,坚决地说:“你把钱收回去!批营业执照是我的职责,如果不符合国家规定,你送什么我也不批。”但这个农民执意不肯收回,还说“现在办事都兴这个”。赵鹏元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严肃地告诉他:“你要是不收回,我们要通知工商机关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农  相似文献   

19.
《国家询问报》这个销售量500万份的内幕杂志,是美国名流明星又恨又怕的“挖疮疤”媒体。它每年要花一千五百万美元购买内幕消息,当然官司连连,但最近卯上伊莉莎白·泰勒却很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幸运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搞批评报道难,搞广播电视批评报道更难。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在我们的话筒前、镜头下现身说话,躬身自省;难在如何现场拍录到被批评者的丑闻丑事,用事实来教育和感动受众;难在如何使有关领导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如何搞好广播电视的批评报道进行了探索,体会到采写批评报道一定要坚持做到: “恨”字切入 “成”字归宿 有的记者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常常出于激愤,因而用字刻薄,图一时之痛快。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采取“恨”字切入,“成”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