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爱满天下!     
丰富的人性决定了教育任重而道远!我想:对待我们的教育对象,要百川纳海,爱满天下!无需像鉴宝人一般,挑剔、强调缺陷,更多的时候,应该如赏宝人一样,欣赏、关注主流和潜能,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宽容他们的毛病不足,珍惜天性中的"不完美"……有人曾说,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透明的,在那里播撒了爱的种子,他们会用爱回报世界,他们会将人类的真善美发挥到极致。面对这样的心灵,爱是最美的语言。我想做  相似文献   

2.
正电视上的《鉴宝》节目热播,我和爸爸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鉴宝迷。见到什么物件都想评论一番,期待着一次与宝贝的亲密接触。看完一期关于"琥珀"的内容后,爸爸决定带我去文玩市场长长见识,我跃跃欲试地带上我的亲密战友——"强光手电",一蹦一跳地跟在爸爸身后来到了十里河天娇文玩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小学低中年级情感体验作文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欣赏型习作评价",引导学生从题目的比较、内容的挖掘、语言的体味、情感的体悟、个性的欣赏等方面多角度进行赏评,提出了"赏标题""赏主题""赏语言""赏情感""赏个性"的五赏评价,并建立了七星评价表,在有效的评价方式中获得比较高的作文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赏评课中,要培养学生具有欣赏眼光,有了这种修养,何愁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会提高?因而我把作文赏评课变成一个快乐的活动,在快乐中培养学生的欣赏、鉴赏能力。课堂由三个部分组成,学生们美其名曰:"快乐作文三部曲"。  相似文献   

5.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3,(16):62
如此宝贝有一个鉴宝节目一直热播。有一次,上来一位持宝人,小心翼翼地端着个大瓶子。主持人让他说说这瓶子是从哪儿弄来的。持宝人害羞地说:"哦,其实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到这件宝物的。"  相似文献   

6.
爸爸最爱看“鉴(jiàn)宝”栏目了,可我却不喜欢。我觉得主持人玉碎(suì)般的嗓音别提多难听了!!!可我就不明白,爸爸为什么那么爱看“鉴宝”栏目,也许各有各的理吧!一句句奉(fèn$)承(chén$)的话,把我的耳朵都快震(zhèn)聋(lón$)了!这不,又播上了。爸爸说:“快来看‘鉴宝’!”我想:烦、大烦、大大烦、特烦!胖胖插同感同感!以后要是爸爸再看“鉴宝”,就罚(fá)他看“大风车”一百遍!我烦“鉴宝”!300121$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二(2)班@宋依岑  相似文献   

7.
正赏读,以欣赏的眼光解读文本,心怀期盼,浸染其中,读出原汁原味来;以内化的目标圆融文本,徜徉穿越,发现规律,化在艺术光泽里。让读书插上快乐的双翼,用快乐塑造学生的快乐,让读书闪烁出美丽的光彩。一、赏读,赏什么赏读,要以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理与情,鼓励学生表达向已阅读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赏读"是对阅读中主体人的肯定与欣赏。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8.
电视上的《鉴宝》节目热播,我和爸爸也成了不折不扣的鉴宝迷。见到什么物件都想评论一番,期待着一次与宝贝的亲密接触。看完一期关于“琥珀”的内容后,爸爸决定带我去文玩市场长长见识,我跃跃欲试地带上我的亲密战友——“强光手电”,一蹦一跳地跟在爸爸身后来到了十里河天娇文玩市场。  相似文献   

9.
一、融入诗句,领会象征 1.初识"妩媚",理解表层义. 师:这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想看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生:第1~3自然段讲的是作者赏丁香花,第4~6自然段讲的是丁香结. 师:在"丁香花"之前,这位同学用了一个字特别美妙,说出了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生:赏. 师:是的,欣赏.欣赏什么样的丁香花? ...  相似文献   

10.
习作赏评课,立足一个"赏"字,通过真诚欣赏学生,在赏评中唤醒写作种子,激发学生自觉表达,同时紧扣文体特征,在赏评中夯实写作方法:在赏中导,在赏中评,在赏中改,在赏中写。通过习作赏评,师生共同经历丰满而多元的习作旅程,从而达到"不教之教"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一、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1.文本解读的概念化、教条化 许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建立了一套强大的解释体系,它刻板、教条、贫乏,把学生与文本的联系隔开,乃至取代了文本.读到<我的叔叔于勒>就想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读到<木兰诗>大抵就是"欣赏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这一女英雄形象";读到<变色龙>就要通过赏读其"变"与"不变",感受并批判他的"见风使舵".如此这般,解读文本形同贴标签.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并以赏促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一篇课文而言,我们该如可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欣赏能力,并以赏促写呢?我认为.可指导学生按以下几步去做:一是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二是吟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分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三是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形象的特别动人之处进行反复地体味、欣赏;四是揣摩作者为  相似文献   

13.
不贪为宝     
春秋时的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子罕坚辞不受。那个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就明白地告诉他:"这是块宝玉啊!"子罕道:"你以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宝,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不如各守其宝吧!"世上有的人以财为宝,有的人以名为宝,有的人以爱为宝,有的人以命为宝。更多的人,只要一提到"宝",就想到珍珠玛瑙、琥珀钻石等。其实  相似文献   

14.
一、古文助读子罕说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qǐ)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相似文献   

15.
由建国 《甘肃教育》2009,(22):63-63
欣赏中的“欣”即是指愉快、高兴,人在心情好时才能进行艺术欣赏,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欣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赏”,《刘子》云:“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  相似文献   

16.
赵霞 《儿童音乐》2013,(6):52-55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将"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鉴赏,鉴定和欣赏,即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欣赏,欣喜、欢欣地听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课标由"鉴赏"到"欣赏"的修订,为欣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导向。一、如此欣赏,学生会喜欢这些音乐作品吗?现象1.欣赏教学的视角重音乐形象的临摹。三年级欣赏《春》(小提琴协奏曲套曲《四  相似文献   

17.
一道好题犹如一首诗,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一道好题犹如一件宝,需要我们精心鉴赏.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既要会品诗,也要能鉴宝.能让学生在诗的韵味中感悟,在宝的挖掘中升华.同时,也要使学生慢慢掌握品鉴的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鉴赏水平.二次函数作为最基本的幂函数,它有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赏读是我的语文教育理想,它意味着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美好的"人情物理"的认同与接纳、欣赏与享受;意味着情感上、心灵上、思想上的沟通与对话;意味着对文本中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链接与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不贪为宝 古人把不贪视作珍宝,以不贪财作为人的最高德行.《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春秋时,有个人执意要把自己的一块宝玉献给宋国正卿子罕,子罕为官清正,坚持不受.献玉人不高兴地说:"玉石工都认为这是宝玉,所以才敢献给你."子罕郑重地回答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把它给了我,咱俩都失去了自己的宝,不如咱俩都保有自己的宝."献玉之人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20.
一、点播厅———赏一赏1.欣赏精彩题目。2.欣赏精彩内容。学生从题目中点击最想欣赏的两篇习作(《零食,想说爱你不容易》《水煮活鱼》)。小作者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其他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师:欣赏了这两篇习作,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讲,谁先来?燕强:我看了金花同学的习作题目《水煮活鱼》,感到很有趣。我原来以为这是一道菜,没想到却是一个小实验。用菜名来作实验的名称,真有意思。师:“水煮活鱼”是一道川菜,你吃过吗?燕强:没有,不过我听大人讲过,很辣。师:有谁吃过?钰萍:我吃过。当初我一直缠着妈妈带我去吃,没想到只吃了一口,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