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竹林七贤是以阮籍、嵇康、山涛为核心的名士群体,而对山涛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在"贬山涛"一类文章中引用较多的证据材料:一是嵇康所作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二是背叛竹林之游,出仕司马氏。文章从挖掘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真实目的即借山涛自明心志、探寻竹林之游的长者地位、分析山涛的政治才能,以还原山涛重情重义的仁者形象。  相似文献   

2.
嵇绍为嵇康之子,其生年根据其父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历来被认为是嘉平五年(253),但因未曾考证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时间,故而导致对嵇绍生年判断的失误.关于其被山涛举荐的时间,史书未有详细的记载,但《世说新语·政事》篇注与《汉晋春秋》《资治通鉴》记载竟相差9年.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以推论,嵇绍生于正元二年(255),并于泰始十年(274)被山涛举荐成为秘书丞.  相似文献   

3.
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年纪最大,官也当得最大。山涛推荐嵇康去当官,嵇康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说山涛让他做官,就是让他拿上屠刀,如果不是和他有深仇大恨,是不会来逼他去做官的。  相似文献   

4.
嵇康散文成就很高,《与山巨源绝交书》更是他散文中的名作,备受后世学者青睐。笔者将嵇康的两篇书信之文放在一起,解析其内容和写作手法。以此尝试探究作者的内心,分析其文章的独特魅力及其卓然超群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2 2 3— 2 6 2 )字叔夜 ,谯国 (今安微省宿县西 )人。曾拜魏中散大夫 ,世称嵇中散。他是魏晋易代之际著名的思想家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 ,其实质就是反对的司马氏集团为篡权夺国而实行的黑暗统治。《与山巨源绝交书》就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虽然它不逾两千字 ,但因文字简约却曲折隐晦 ,论理精辟且含意幽深 ,再加上涉及史事甚广 ,所以全文内容十分丰富。如对该文作全面探究 ,本人惟恐力未能逮 ,故以《嵇康是在与山涛绝交吗》为题 ,意在围绕嵇康是在“与山巨源绝交”这一习惯观点提出几点看法 ,或许能…  相似文献   

6.
嵇康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一是音乐中的千古绝响《广陵散》,二是文学中著名的绝交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与嵇康最为友好,同为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  相似文献   

7.
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一般认为嵇康与山涛就此绝交。但卢弼《三国志集解》、徐公持《魏晋学史》、林家骊《嵇康与山涛“绝交”说质疑》(《史》第五十二辑)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两人并未绝交。以下试从献角度进一步申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嵇康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一是音乐中的千古绝响《广陵散》,二是文学中著名的绝交信《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与嵇康最为友好,同为“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这封信是嵇康听到山涛在由选曹郎调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时,想荐举自己代其原职的消息后写的。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  相似文献   

9.
缪宏 《文教资料》2008,(2):75-77,107
<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山涛研究的重要作品.二人的政治抉择与私人关系、个性气质与哲学思想是贯穿交织于文本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前者体现了二人纯洁、高尚的名士之交,后者则深层次地建构了他们的理想追求、情致旨趣.基于此,本文试图作一新探,展示二人异途高标的君子人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对嵇康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又客观存在的嵇康兄弟之谜作出破解,并进而对嵇康兄弟关系进行细致考辨。文章认为,嵇康当排行老三,有两位哥哥。嵇康长兄因较平庸或史料散佚,今已无从确知其名。由于嵇康出生不久父亲即已亡故,长兄以“半父”身份与母亲共同担负了抚育嵇康的重任,对嵇康的人用形成和整个人生的影响最大。他于嵇康38岁或稍前时间谢世。嵇喜为嵇康二兄。他与嵇康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并且关系较为淡薄,对嵇康的生活与思想影响不大。他在嵇康死后,直到晋初仍然在世。由此,文章论定,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思亲诗》之“兄”系特指,都特指长兄。《思亲诗》写作时间与《与山巨源绝交书》相近,系为长兄与母亲而作。  相似文献   

11.
七弦世界     
如果波澜壮阔,感悟那节奏。若是兰亭雅韵,体会那寂静。 爱极了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那一句:“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一位风流骚人对古琴的爱,全部倾注在这寥寥几字上。  相似文献   

12.
史载“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这句话出自嵇康的前好友,后来因嵇康的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出名的山涛之口。有山巨源之言为证,可以基本判定嵇康是魏晋时的美男子无疑。嵇康的悲剧就是不仅有一副风神俊秀的美貌姿容,  相似文献   

13.
论山涛     
魏晋名士集团“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向被评论家所贬抑。比如,赵明同志说:“在《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文章中……(嵇康)还在嘻笑怒骂中嘲讽了山涛之流的趋炎附势,明白地表示了自己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栩栩然展现出在黑暗政治下一位孤傲愤世、刚肠疾恶之士的形象。”①这是对嵇康写《绝交书》的缘由及对山涛其人不甚了了的论  相似文献   

14.
一封绝交书使人们对嵇康和山涛的关系产生好奇,曾经的好朋友为何就此绝交?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与山巨源绝交书》、《世说新语》等文献中的嵇康和山涛,了解山涛的为人,理解嵇康和山涛之间的友谊。这种相互间的友谊是坦诚的,不同寻常的。他们之间的交流不是用言语,而是用心。他们是真正的心灵上契合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顾名思义,《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封申明要与受信人断绝交往的信函.绝交的理由是“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而嵇康不愿,怪对方太不了解自己,没有继续交往的必要.且话说得极尖刻,要山涛“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可这里有一个疑点,此信开篇有“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一语(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从中可知,事情早已过去,山涛也只是与人“议”及此事而已,并没真的去做.事隔一年之后,作者竟一本正经地奋笔疾书,声称要与之绝交,总觉得于情于理都显生硬.山涛中途变节,脱离竹林名士集团到朝廷做官嵇康固然不喜,但并没因此而否定其人品.事实上,此后两人非但没有绝交,而且关系还很密切,有史为证:“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矣!’”,嵇康深信自己死后,山涛能照料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嵇康与山巨源绝交是假!  相似文献   

16.
嵇康在其短暂而略显悲美的人生中,其率真的个性又着实和而不同。然而他留给后人的却是无限璀璨的精神食材,他作为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当之无愧。他不但在文学领域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而且在哲学领域、医疗养生领域、音乐领域等方面也卓尔不群。本文拟从其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出发,梳理对嵇康的别样解读,以期从其悲美的人生华章中给人以一丝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涵 《教师博览》2013,(12):20-20
<正>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曾任尚书吏部郎。这一年,他又要高升,朝廷让他举荐一人继任。嵇康在七贤中最有才学,也最放任随便,并且敢于蔑视权贵。山涛很敬重他的人格,就真心诚意地上书推荐。可嵇康这人啊,不仅没有感激,还写了一封绝交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文风犀利,是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  相似文献   

18.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223—262)字叔夜,涟圉銍(今安微省宿县西)人。曾拜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是魏晋易代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其实质就是反对的司马氏集团为篡权夺国而实行的黑暗统治。《与山巨源绝交书》就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虽然它不逾两千字,但因文字简约却  相似文献   

19.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路上有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陶潜《拟古九首》) “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 “庄生之玄,……终身以为师资。”(章炳麟《汉微言》) “我爱我国的庄子, 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qm 因为我爱他是靠打草鞋吃饭的人。”郭沫若《三个汛神论者》  相似文献   

20.
1 释疑解难 1) 动词前的“见”字不全都表被动 上古汉语“见”字常用做表被动的助词,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形式上带“见”字的不全是被动句,主语是施事者、主动者。如: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不是慈父被背弃,而是慈父去世,背弃李密。又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是母兄被骄惯,而是母兄骄惯我。“见”字丧失了表被动作用。现代汉语还保留这种用法,如“请您见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