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讲,是我们很多老师共有的特点。文科爱讲,理科爱讲,中学爱讲,小学爱讲,据说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有讲瘾。有一位幼儿园阿姨向一位“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家长告状:你的孩子不认真听讲。这个孩子只有三岁。很多教师离开了讲,似乎就不是上课,就不会上课。 课堂本应是学生的学堂,为什么教师总要主讲甚至独讲?有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学习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更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改来改去,教师主讲课堂的局面总没有多大改变,这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节初中语文听说训练课。在我听课的同时,正好学校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他们用了一种新方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而后看录像评课。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就开始了大量的听说活动,课的效果不错。让我疑惑不解的是,摄像机的镜头总是对着教师,而不管教师讲课还是不讲。尽管学生有那么多的学习活动,还  相似文献   

2.
当教师要有一种“阳光效应”。也就是说,一位教师哪怕教学能力不是很高,但如果心态好,能以阳光的心情面对学生,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也可能会很好,他也会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高中毕业,他所信赖的权威话语往往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学龄前“妈妈说的”、幼儿园“老师说的”、上小学“书上说的”、  相似文献   

3.
曾经不断接到家长的电话,都是反映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平时家长布置孩子多做些练习,孩子就和家长讲条件:家庭作业书写马虎,家长要求重写时,学生不愿意写;自己的学习用品、房间不愿收拾,丢三落四……家长们不约而同地请求老师帮忙多提醒,说孩子最听老师的话。作为语文科教师,我也常常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态度不端正,动手及实践能力差。而他们偏偏对自己又特别缺乏认识,以致形成了坏习惯。  相似文献   

4.
陆琴芬 《山东教育》2007,(12):24-26
当前,名画欣赏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幼儿园都投入了高度的热情,我园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很多困惑,有些老师认为:名画与幼儿欣赏能力水平相差甚远,孩子不理解,无法取得共鸣;有些老师认为:我自己都对名画一窍不通,怎么引导孩子呢?也有的老师认为:在众多的名画中,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的,  相似文献   

5.
李国丽 《小学生》2010,(12):54-54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语文素养是在文学作品中渐染熏陶感悟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悟”是用自己的心而不是别人的心,真正负责任的教师会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而不是独占课堂,拼命开发“声带资源”.其实,“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这一观点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7.
教育名言     
《辽宁教育》2012,(16):11+25-26,29,31,34,60,73,78,80,81,85,91
参观学校要四看:看设施、看氛围、看师资、看学生是否成材;三问:问学生取得成绩时是否愉快,问进入高中是不是有潜力,问毕业后是不是眷恋母校。◎自主但不自流,放手但不放任,互动但不胡动。◎学生学习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光靠车头带,火车跑不快。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最感迷惑最为头痛的教学“雾区”,大多数教师奉行的是“无为而治”、“少讲为妙”的原则,还有许多老师深信“好作文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这些观点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最大效度地将学生的写作能力转化为较强的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9.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名副其实的“艰难之旅”。“小鸟”不想飞出窝,磨磨蹭蹭,哭哭啼啼,死活不动,家长哄吓并施,连拽带拉好容易把孩子弄进幼儿园大门,交到老师手里,孩子还拉着家长的手不放。于是老师家长联合行动,又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请进教室。孩子在窗内哭声不止,家长在窗外簌簌掉泪,那情景真如生离死别,凄凄惨惨戚戚,每天都上演一遍。送孩子入园为什么如此艰难?家长大都把责任推给孩子:“这孩子脾气太坏”,“太娇气”,“天生爱哭”,“比别人认生”。也有怪幼儿园的:“我们孩子看见那个老师就…  相似文献   

10.
刘愈 《科学课》2010,(2):12-14
前不久,在扬州市科学新课程培训会上,市教研员给我们讲了一个教例:上课了,一个老师边喝矿泉水边走上课堂,向学生介绍说矿泉水真甜呀!很多学生都认同老师的说法。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手中拿的是矿泉水,它不是甜的。”我惊异学生的这种勇气,更叹服小小的孩子竟有那么好的质疑能力。我决定对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的质疑能力展开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1.
当前,素质教育进课堂依然是教育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打好这场攻坚战,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进行反思和扬弃,彻底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尽快构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的“六个转向”,是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粗浅体会。一、从老师讲明白为主转向引导学生自己省悟为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明白,学生听得也明白,这是单向灌输的表现之一。教师讲得明白,体现的仅仅是教师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体现者,能否真正掌握知识,就在于自己是否积极主…  相似文献   

12.
先进教师的经验报告会,每年都要听好几场。听得多了,我发现了一条规律:模范教师们讲的最多是爱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无条件地爱学生,尤其是“救世主”般爱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的“问题”学生,师爱的力量巨大到使人脱胎换骨的地步。这当然没错,而且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爱是以牺牲家庭为代价的。女教师为了辅导学生,忘了在幼儿园门口苦等的孩子;父或母病危,不能尽孝;带病坚守岗位,“轻伤不下火线”以致晕倒在讲台等等。说到动情处有的老师在报告会上失声痛哭,引得台下一片唏嘘。好教师仿佛就一定不是一个称职的家庭成员,都是“忠孝不能两全”。我…  相似文献   

13.
师蕾 《教育文汇》2005,(5):20-21
讲的少的是好老师,讲的多的是不是好老师?“少讲”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自提出以来,一直被人们奉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圭臬。不可否认,“少讲”教学思想的提出,对于解放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人们盲目地、过分地强调少讲,并以“少讲”的尺度一刀切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让广大老师谈“多讲”而色变,望“多讲”而却步。  相似文献   

14.
祝继红 《教育》2010,(1):54-54
爱是一个博大如海的字,包容着理解、帮助、宽容、激励。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爱的力量。给学生一份爱,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欣慰、和快乐。“老师有爱,教育才能快乐起来。”朴实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之间的差距不仅在于教学水平,还在于是否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否能把一颗爱心恰当地表达出来。有爱心的老师会把育人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爱心。有人说,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我们要做好教师首先要能做“神”,要有豁达的胸襟来宽容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错,教师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想,理解他们,相信他们,包容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以自己的言行促使他们不良观念和行为的转变。老师对学生豁达的爱往往在一些细节上能体现出来。例如,一位  相似文献   

17.
徐立英 《山东教育》2004,(23):24-24
《幼教园地》2004年第1、2月史慧中教师的文章《辩证地看待爱》中有一段话颇令我回味:“什么叫爱孩子?怎么衡量老师爱不爱孩子,这是个内涵很丰富的问题,做幼儿园老师的肯定要付出正面的、积极的感情……。”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爱孩子,怎么衡量老师爱不爱孩子,这是个内涵很丰富的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做幼儿园教师的,肯定要付出正面的、积极的感情,就像我们爱自己的事业。有的老师天生喜欢、爱孩子,但作为幼儿园教师,不能只凭天生的喜欢孩子;天生喜欢孩子可以做好教育工作,但也不见得都能做好,关键是爱得是否恰当,是否科学。幼儿园教师对孩子,应当是科学的爱,不是简单母性的爱。我上大学时,我的老师(系主任)曾说过他5岁多时的事,一件是他吃白水煮鸡蛋就愿意吃蛋清,而对咸鸭蛋却只爱吃蛋黄。他妈妈是个懂得教育的母亲,对他说:不管吃什么样的蛋,蛋白蛋黄要…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灵慧     
栾翠红 《广东教育》2004,(11):53-53
有一次听课,老师讲的是《大数目的计算》。在讲到“十个百是一千”这个知识点时,老师很自然地出示了一张幻灯片:十张醒目的百元人民币依次排列。教师引导:十个百是一千。这时,突然有个学生大声说:“老师,我觉得在这里.十个百仍然是一百。”全场哗然。老师问:为什么呀?这个孩子好像有点儿“狡猾”地一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