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师们都深感学生作文内容苍白、肤浅,学生也视作文为畏途,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了困境.问题在哪里呢?笔者在大量调查中发现,老师们的作文课,一般是先确定教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或写作技巧,再去选择让学生写什么内容。我们认为,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内容的开发上,要使作文教学走出死胡同,就必须着重研究让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花大气力去开掘学生作文的“活水”。这个活水,就是把作文教学放到社会生活的大天地中去,指导学生向绚丽多采的现实生活去获取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认识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2.
激活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走出“谈作文色变”的困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把习作引向生活;新奇的导写,自主的评改,是激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乡土资源变成学生的写作素材,能使作文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此,应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感知乡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写乡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5.
乡土作文以乡土生活为依托,在作文训练中淡化模式,撤除限制思维的一切藩篱,给学生以广阔的自由写作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彰显作文的个性特点,绽放出个性的异彩。教师应该精心指导学生写好乡土作文,从而更好的挖掘学生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自我提高,无论是语言内容,还是线索结构,都要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素材,自己去认识感悟,自己去加强提高,要让学生常常感到有内容可写,知道怎么去写,不再害怕写作文,而是喜欢写作文。  相似文献   

7.
开发乡土资源,有效运用,丰富习作题材,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乡土"意为本乡本土。习作教学的乡土化是指习作内容方面向本土资源的倾斜与靠拢。一、价值:习作素材的有效创生小学生作文写人写事类屡见不鲜,虽不乏真情实感,但总未免取材的狭隘与生活的狭窄。如果南方的学生写写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北方的学生写写长安马嵬坡、黄河风陵渡、边关燧火台,那么展示的将是何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能让小学生把自己对周围的认识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作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乡土作文的基本素材,乡土作文是对乡土文化的认知、理解与传播。引导学生走进家庭、学校、社会,观察、感知、理解乡土文化,从大量的素材中摄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时候,不拘形式地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写出来,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活动。只有引导学生去体验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家庭生活,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引导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体验过的事情,并引导学生把体验的真人真事写在日记中,让作文回归生活,学生才能写出内容真实、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作文也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能把小学生对周围的认识水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到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呢?我想,这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每逢作文学生大都感到为难。作文难,“难似上青天”。学生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看到作文题目,就愁眉不展了。搜肠刮肚,抓耳挠腮,有的东拼西凑,胡乱抄袭,不是应付了事,就是文不对题,无非是他们缺乏生活素材罢了。头脑空空,而又急于求成,导致凭空设想,以至于三、四节课写不出一篇文章来。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去体验生活,收集生活素材,事先告诉学生本周作文以什么为题材,确定观察对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根据他们体验生活的内容,来选择命题或自拟,这样学生就乐意去认真观察和体验生活了。再回到教室动笔写作时,就感到有东西可写了,内容也真实具体了,假、大、空话、俗套话大大地减少了,还有的能运用多种写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去整理,搜集素材是快速作文教学的基础。多读、多写、多评是练好快速作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黄梅 《四川教育》2002,(10):41-41
学生常抱怨:作文没有东西写,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干巴巴的不耐看。究其原因,是作文中没有打动人心的内容。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怎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呢?没有感触怎能写出内容充实的作文呢?感触不深又怎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佳作呢?所以,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是对生活要敞开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即感悟。我认为:感悟即是面对生活,人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深刻的感动、感受和感慨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或道理。感悟是一个人的思想,也是人的智慧。人们把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写到文章…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  相似文献   

15.
何为“拷贝文”?如 :写活动 ,必有野炊 ;写事情 ,定是让位子、推车子 ;写人物 ,眼睛、鼻子均为一个模子……面对学生的“拷贝文” ,我们的作文指导应引起反思 ,尽快走出误区 ,倡导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倾吐心声 ,放飞遐想 ,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 ,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一、淡化作文概念 ,强化生活意识。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 ,模糊“作文”负累 ,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在轻松愉悦中 ,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 ,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 ,去发现、研究 ,去追忆、再现 ,去想像、推断 ,去剖析、…  相似文献   

16.
农村孩子的生活阅历少,视野狭窄,缺乏阅读积累,提起作文往往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的,即使写了往往内容空洞,有胡编乱造之嫌。究其原因,不是写作形式出现问题,而是无内容可写。乡土课程资源是学校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拓展,开发并整合乡土课程资源,将其应用于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和实践,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有效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可否认,作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如何让学生乐写、能写、善写是值得教师永远研究的课题,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能够留心,运用匠心,保持耐心,用“心”去铺设作文成功之路。 一、留心捕捉 积累写作好素材 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内容来源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大多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从盲目作文的状态中走出来─点改法(二)吉林李元昌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的作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改好作文。写好作文的途径和方法。运用点改法批改学生作文,也利于学生对作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去练习写作文,使学生摆...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与思考每次批完一叠作文,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作文内容大同小异,写得不具体也不生动,甚至有的是胡编乱造……出现这种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个因素是:以往的作文教学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技巧,脱离了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快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认识生活是作文的关键,积累生活是作文的捷径,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广泛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去发现、探索,去大胆想象,去采撷生活中的瑰宝吧!让快乐走进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真正享受生活的快乐、作文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