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针对"中国龙"是否改名在国内各大媒体上曾被吵得沸沸扬扬.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龙"错译为dragon,违背了"中国龙"自身的意义和内涵,应该改译为loong;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我们所普遍认同,没必要那么在意我们国家自己的图腾在别人那里会产出什么样的感想,所以不主张为中国龙改名.  相似文献   

2.
“小平同志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来有学者提出能不能让大学民主走在前面。我们应该让学校更民主一些,更自由一些”  相似文献   

3.
在一九九二年九月中旬召开的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国家科委宣布了关于“科技情报”改为“科技信息”的决定。同时宣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所”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科委科技情报司”改名为“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这一决定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利于科技情报机构深化改革和延深服务及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4.
“龙”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广告资源.现代广告被认为是一种文化事件和塑造社会“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装置.在广告中使用以“龙”为代表的传统元素不仅能提高广告效果、塑造品牌个性、实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支撑我国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战略转型,更能达到宣传祖国文化、提高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他1958年11月从湖南望城来到辽宁鞍山,参加鞍钢建设,并正式改名为雷锋。然而,雷锋刚改名时用的却不是先锋的“锋”,而是山峰的“峰”。  相似文献   

6.
探讨“情报”改为“信息”的可行性,并着重讨论“情报”改名带来的利与弊,指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情报”改名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核心内涵和中文体育学术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必要性的探讨,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国际为标、中国为本、青年为基”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实践。认为: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应以主办单位国际化理念的支撑、国际化期刊办刊经验的借鉴、高水平国际体育前沿成果的刊登为前提;以对于“中国特项”“中国路径”“中国方案”等中国特色体育研究成果的海外报道,服务中国体育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根本;以发掘、培育青年学者,助力青年学者成长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兆杰 《今传媒》2005,(10S):67-69
究竟是受“播客”头衔的吸引,还是为了赶时髦,今年5月,中国收听率第一、访问量第一的大型网络电台——天网电台突然改名换姓,主站改名为“播客中国”。天网电台的高层到底打什么算盘?‘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总结和评价“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时有这样一段话:“以乾嘉学派为中坚之清代学者,一反明人空疏之习,专从书本上钻研考索,想达到他们所谓‘实事求是’的目的。……他们所做过的工作,也确有一部分把我们所应该的已经做去,或者替我们开出许多门路来,我们不能不感谢。”(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三)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也有“不接受清代考证学的成果,便无从读古书了”的说法。他们的论述,既肯定了清代考据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表明,无论是从学术渊源讲,还是就学术发展的现实论,清代学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定位和传统图书馆的未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谭振球  苏蓉晖 《图书馆》2003,(2):22-24,29
本文认为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职能相似;中国数字图书馆是数字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数字图书馆最终只有一个。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而全”仍是大型图书馆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情报”改名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情报”改名论陈一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近年来,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界,关于“情报”是否改名以及改什么名,议论纷纷。笔者认为,这一“情报”改名问题,值得重视。因为一个名词术语,如果作为一门学科一个关键性的概念,绝不是随便确定的,而是科学研究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图书馆已经改名为国家图书馆了。为什么改,我不知道,或许为了强调是国家的老大吧——还有,大概就是怕人家把“国家级”认做了“北京级”。我们中国,对这些一向看得极重。“必也正名乎”,孔夫子就是这样教诲的。至于从一家公共图书馆改为国家图书馆,在性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改名的时候是否想过,就不知道了——因为馆名已经改了许久,办法并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神六”飞天,群情高昂。我们应该怎样欢庆“神六”?注册“神六”及航天员名字的商标、用英雄名字给学校改名等庸俗化的炒作让人反感,中国还仅仅走在通往科技大国的路上,我们应理性地对待“神六”的成功。2005年10月17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江苏宿迁孙正龙”  相似文献   

14.
周时强 《大观周刊》2012,(15):21-22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摒弃了以往西方学者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来审视中国的思维模式,以中国人的眼光,提出了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纵向民主”论。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纬度与框架。我们可以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创新上下互动的动态平衡机制来构建中国的“纵向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我国的各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16.
孙邦坤 《网络传播》2007,(10):38-39
2005年末2006初,中国新闻网站进行了一次大“变脸”。 2005年11月,干龙网新任总裁贺智生证实干龙网被北青传媒并购,他说.重组后的干龙网将继续保持“党网”定位不变。在经营方面,干龙网将积极引入北青传媒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7.
6月1日文化部出版局举办版权报告会,罗马尼亚出版中心副主任蒂米特留和对外部主任埃奈介绍了罗马尼亚版权立法及对外版权关系问题。北京市职工读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北京市职工“振兴中华”读书活动1983年的推荐书目。 6月4日文化部出版局决定,原“国家出版局纸张供应公司”改名为“中国出版纸张公司”;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版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简要论述龙在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中的形象,认为中国古典文学文献中的龙的形象具有神尊性、性情性、罪孽性三种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19.
葛永庆 《中国索引》2005,3(3):52-53
“中国索引学社”是中国索引学会的前身。它于1988年开始筹建,1989年9月成立。后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中央民政部批准,改名为中国索引学会,于1991年12月24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成立。学社筹建前后不足3年,但它引起当时学术界的广泛注意,这就为后来成立中国索引学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关于这方面情况,似乎了解的人不多。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学社筹建经过,也算为学会的成长发展留下些真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20.
世界图书情报教育的发展潮流与中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走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为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90年代我国图书情报教育人才需求与图书情报教育深化改革研究综合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文章回顾了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简史,针对美国图情教育界的“关门”风和中国图情教育界的“改名”潮发表见解。在中国图书情报教育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中,论述了图情教育改革的导向,构建“信息管理学科群”,以及设计面向21世纪的信息管理学科的课程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