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各种心理活动只有注意的积极参与,才能提高效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对象是作文,特别是作文“贫血现象”一直困扰着师生。所谓作文“贫血现象”,即作文内容没有真情实感,缺少生活气息;结构平铺直叙,千篇一律;语言陈词滥调,空洞无物;人物千人一面,事件大多雷同,诸如拾金不昧、公共汽车让座、老师批改作业至深夜之类。中学生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写之处不胜写。教师必须长期用“注意”克服中学生作文“贫血现象”,才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学生…  相似文献   

2.
贫血病分为“营养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的,后者则是由于食物中的铁质供给不足而引起的。目前婴幼儿所患的贫血基本上是“缺铁性贫血”。造成孩子贫血的因素固然不少,但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喂养缺乏科学性。孩子患了贫血症后,家长们心急如焚,只得去医院求助于医生进行药物治疗。这种重医轻防的作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婴幼儿经过一阶段服药后,  相似文献   

3.
【能力定位】从“说明介绍”的对象看 ,“说明”与“介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事物的推介靠的是介绍 ,而事理的解说用的是说明 ,但从“说明介绍”的目的看 ,“说明”与“介绍”其实是一回事 ,它们都是说明文的一种基本表达方式。用这种表达方式 ,能对事物的性质、状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操作做出清晰、客观、科学的说明。通过说明介绍 ,读者能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 ,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讲 ,说明介绍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表达方式。【要点阐释】首先必须了解说明介绍的基本特点(一)说明性。说明文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高新生 《辅导员》2009,(11):7-8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什么时候用比较学习最合适呢? 字词比较——点面结合时 《燕子》一文中,“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为什么用“痕”不用“条”“根”呢?经过词语的比较,你会理解到“条”“根”不管大小,清楚可见,而“痕”只是痕迹,比较模糊。在分析、比较“痕”这个字的时候,你不仅仅是就字比字,而且将有助对全文的整体理解,“根”“条”只不过写出了一种状态,而“痕”还刻画出了一种意境。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这篇《渔翁》,是一首不入律的七言古体。平仄使用较随意,用韵也依古风。首句入韵(仄韵),与二,四、六句同押入声。其中“宿”“竹”“逐”同为“屋韵”,“绿”为“沃韵”,临韵相通。可见柳宗元有意避免律句,营造一种古朴的风气。  相似文献   

6.
一、素质教育概念的界定 有人将素质增长率定义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的则将它规定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到底素质教育应该是哪一个层次的概念?无可否认,素质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它并不是这一层次上的概念。这一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正是“教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而“素质教育”只是“教育”这个“属”内的一个“种”。我们承认素质教育也是这样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因为“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可见用“有目的、有计划  相似文献   

7.
态势语,又称“情态语”、“人体语”、“肢体语言”等.它是通过人的体态、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言语辅助形式,是一种“伴随语言”,具有完全的可见性。  相似文献   

8.
铁缺乏症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对其生长发育有明显的阻滞作用。但不少人存在错误模糊的认识:“生活条件好了,贫血已经很少见了。”“我家一直用铁锅炒菜,并且经常给孩子买营养保健品,怎么会缺铁?”“孩手长这么胖,咋可能贫血?”还有的家长认为轻度贫血对健康毫无影响,对于隐性铁缺乏症更是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9.
“约象立名”和“书如其人”的书法心理思想研究朱晓玲一、“约象立名”的酝酿心理思想为语言寻找一种表达意蕴的图象形式,这是中国思维方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①1、书法中的酝酿从历代书论中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拟书法中的论述。可见书法的形成历经了...  相似文献   

10.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很多孩子失去了用童心观察事物和用文章表达心声的灵性和能力,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废”一类的话。我们的学生在传统的“编造故事”的作文模式中,“中毒”太深,中小学作文已经严重“贫血”!  相似文献   

11.
一、释“贰”《左传》一书用“贰”一字的频率较高,全书共用了九十多次。其中“贰”字前后与不同类词相配搭的竟达五十种之多。若想把“贰”字的含义来龙去脉搞清楚,必须追根溯源。据周朝晚期金文,“贰”的字形形象是人用大斧子把贝一劈两半,可见,把东西一劈两半即“贰”字本义的源头。据战国时期郘大叔斧和中山王壶上的记载,“贰”从字形上看也是把贝劈开。《说文》云:“贰,副益也从贝式声”,“副,判也从刀畐  相似文献   

12.
“时钟”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解题难度较大.现介绍一种用“算式”代替“方程”解时钟问题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尤其是短视频在乡村社会的普及,农民们通过被关注、被观看以及自我凸显等形式,是否实现了传播中的可见性并获得新的属性呢?对山西省5个山区村落农民的短视频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农民与短视频之间是一种充满了信息“距离感”的关系,农民在短视频中的“被看见”是一种围观,也是一种疏离。在这种围观与疏离中,他们“被看见”,成为一种可见性的存在;他们也“让看见”,孕育了自我中一种新的力量。通过“被看见”与“让看见”,农民与短视频之间形成了三种可见性关系,这三种关系分别呈现在自我定义、他者定义和作为社会关系网络的旁观者定义三种形式中。经由这三种可见性,农民突破了城乡之间的地理障碍与社会结构的限制。有待探讨的是:在乡村振兴中,新媒体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村落的面貌及其传统因素?这在现有的媒介与发展理论中,还处在缺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用Word来做文字处理,有时免不了要输入分数形式的数。怎样在Word中输入分数呢?下面向你介绍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公式编辑器”进行:一、在菜单栏上,用鼠标单击打开“插入”菜单,选择其中的“对象”命令选项,单击打开“对象”对话框;  相似文献   

15.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是美在百开争姘,初夏的美就美在万娄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派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绘声例说     
高明的作家在创作中不仅能捕捉到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而且能借助声音渲染环境,表现主题。描绘声音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一、运用拟声词描摹声音如春雨“沙沙”,泉水“丁东”,流水“潺潺”,蜜蜂“嗡嗡”,小鸟“叽叽”。即使同是写人的笑声,因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有时用“哈哈”,有时用“嘿嘿”,有时用“格格”。拟声词选得好,拟声的效果就佳。例①: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鲁迅《社戏》)作者用拟声词“咿咿呀呀”表示所唱的内容,可见唱词的枯燥单调…  相似文献   

17.
“反证法”是一种简明实用、间接的数学证明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介绍了“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和步骤,并列举了数学分析中宜于用“反证法”证明的问题,同时指出了使用“反证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概只有中国人--而且是有点名堂的中国人,才会在写文章的时候开头不久说:“闲说少说,言归正传。”既然是“闲话”--你自己已经知道是“闲话”,为什么还是要说呢?可见这是装腔作势,这是一种“修辞”,这是在“正传”之前的“必须”,没有“闲话”就进入不了“正传”。可见,“闲话”也是“正传”,或者说“正传”也是“闲话”的另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1引言“薄膜干涉”演示实验包含两部分,即用“单色光”和“白光”照射肥皂膜形成干涉。前一个演示实验已在报刊上介绍了改进办法,用“激光”代替课本上的“黄光”,效果非常好。笔者也摸索出一种简洁、有效的办法来做后一个演示实验。在此把实验方法向同行介绍,使“薄膜干涉”这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字源于“象形” ,而“象形”与绘画分不开 ,这使中国文字的创造一开始就具有了美与艺术的意味 ,同时折射出了一种传统的光辉灿烂的文明 ,这就形成了中国人在几千年间经常用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文字的书写 ,把文字的书写当作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来对待。许慎说 :“依类象形 ,故谓之文。”可见 ,“文”一指“交错为文” ,二指美 ,讲到“文”也就意味着美。古人把最初的象形文字和后来产生的字区分开来 ,专称为“文”。显然 ,一是因为象形文字和绘画相似 ,是用交错的线条画出来的 ,二是因为古人认为这些象形文字是美的。“要研究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