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王朝(1392—1910)作为明、清时期(1368—1911)中国最为重要的藩国,政治上以明、清两朝为宗主国,文化上亦以儒家文化为依归,建立了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的儒教王朝。朝鲜长期以来一直想方设法购求明、清书籍,朝鲜使臣出使之际,搜罗中国典籍是其必定的任务。随着儒教文化的日益深入人心,采  相似文献   

2.
刘静 《兰台世界》2014,(2):150-151
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他们的民族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丧葬礼是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站在儒学视角下看现存的布依丧俗,发现他们不仅保存了原住的民族特性,还从另一个方面保持了传统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3.
处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他们的民族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丧葬礼是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站在儒学视角下看现存的布依丧俗,发现他们不仅保存了原住的民族特性,还从另一个方面保持了传统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4.
李菲 《东南传播》2012,(1):77-79
近年来韩国电视剧、音乐、电影在中国文化市场掀起滚滚"韩流"热浪,让中国观众记住韩国明星、电视情节的同时也逐渐了解到韩国文化。同属于儒家文化圈,我们在了解韩国文化的同时,韩国人尤其是接触过中文(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如何呢?本研究将以上海交通大学的中韩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他们对华语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同层次的认知程度差异以及具体分析韩国留学生认知与他们学习中文的时间、在中国的居住时间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蒋丹彤 《青年记者》2012,(17):88-89
孔子学院的发展现状 2004年,中国在韩国首尔(当时为汉城)设立了第一家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机构,并以中国儒家文化代表孔子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是中国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由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的,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内容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传播机构.  相似文献   

6.
林昱君 《现代传播》2023,(2):151-159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社交媒体成为现代社交的重要基础。以韩国旅居者为研究对象,依托Nvivo11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探寻韩国旅居者社交媒体的使用及其对文化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社交媒体广泛性、便捷性和易用性等特点,韩国旅居者无法脱离对社交媒体的使用;社交媒体对其生活、语言、学习和工作方面的适应均有积极影响。然而,韩国旅居者在社交媒体使用上呈现出自我表达缺乏的群体性特征,且社交媒体对文化习俗和心理认知层面的作用不明显。研究在解释上述发现的理论意义的同时,从韩国旅居者的民族特性和儒家文化视角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为新媒体时代发挥中国在东亚文化圈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提供了一定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周安华 《传媒》2023,(9):12-14
<正>在地缘政治学的概念上,东北亚无疑具有某种世界焦点的症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众不同的生态环境和多种文化的交汇融通,构成东北亚突出的政治特色和醒目的区域特色,这为东北亚各国近现代以来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与阻隔。经过多重近代化的艰辛历史转换,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酷洗礼,东北亚各国相继完成了初步现代化的追求,实现了经济文化某种程度上的快速发展,多数国家跻身于较为发达地区行列,而其基于泛儒家文化的相近的民族文化传统并未改变。以世界性的眼光审视,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国不仅山水相连,风俗习惯、制度习得和文化根系也相互黏连,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本文以韩国阿里郎电视台为例,浅析阿里郎TV成为沟通韩国与世界的代表频道的模式。阿里郎国际电视台(阿里郎TV)是一家位于韩国首尔的英文国际电视台(http://www.arirang.co.kr/index.asp)。现覆盖范围超过188个国家的近1亿2千万个家庭。1997年2  相似文献   

9.
刘蓓 《出版广角》2014,(13):79-81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华,蕴涵着丰富的政治管理思想,研究儒家文化管理思想对促进我国公共管理和文化管理的理论发展及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探析儒家文化管理思想的启发价值和消极影响等内容,提出在创新实践中传承和发展儒家文化管理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韩国杂志协会(Korea Magazine Association,简称KMA)是韩国杂志行也最有代表性的团体.韩国杂志协会追求的目标是:"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不同言论的交流,推动杂志行业的发展;增进会员单位之间的相互理解,谋求彼此的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1.
陈媛  刘畅 《文化遗产》2015,(3):26-31
韩国学者认为韩国江陵端午祭是一种古老的部落祭,江陵端午祭完整地将部落祭传承了下来,生动地再现了原始部落祭的概貌。我们从江陵端午祭儒教形式祭祀的祈祷文中可以深入了解儒教形式祭祀是为了江陵地区农业丰产、人畜安全而举行的祈祷活动。而巫祭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以保江陵地区人畜两旺,和江陵端午祭儒教形式祭祀的目的是一致的。虽然两种祭祀的形式不同,反映的信仰不同,但都是为了祈求一方的平安和庄稼的丰收。而端午祭民俗活动中最主要的江陵官奴假面剧和农乐舞等民俗活动,也是围绕着相同主题进行的,是端午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江陵端午祭各项活动的分析,论证了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内涵——用祭祀的形式表达渴望丰收和平安的心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广告中呈现的儒家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正华  吴芳萍 《今传媒》2010,(12):96-97
广告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除了促进销售功能以外,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个地域的广告必然体现着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彰显着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哲学和价值体认,该地域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儒家文化传统已成为我国广告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朝鲜半岛曾沦为日本殖民地多年,为振兴民族文化,韩国政府在诸多文化领域内制定一系列措施,用以消除日本文化的遗留和影响。 1994年韩国十大畅销书中荣膺冠、亚、季军的《木槿花开》、《日本没有》和《永远成为帝国》均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主题。倘若纵观战后韩国50年历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韩国大众传媒的产生和社会背景进行了历史追溯 ,分析近代报业的艰难萌芽和大众传媒的缓慢发展与民族运动的兴起、近代意识的产生之间的关系 ;分析现代社会的衍变和经济发展与大众传播的商业化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之间的关系。“韩国化”的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具体表现在 :由民族意识到民主意识 ,大众传播推动社会现代意识的发展和进化 ;由追求言论自由到实行媒介自律 ,现代社会促进了大众传播的法制化管理 ;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文明 ,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伦理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走出儒家文化研究的困境周军当前,儒家文化研究之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在文化学、伦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领域引发的讨论无疑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恃别是它对文化领域的讨论,从许多方面提醒了思想界对文化的再次反思。随着儒家文化讨论的深入,文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韩国杂志协会(Korea Magazne Association,简称KMA)是韩国杂志行业最有代表性的团体。韩国杂志协会追求的目标是:“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不同言论的交流,推动杂志行业的发展,增进会员单位之间的相互理解,谋求彼此的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7.
方照辉 《大观周刊》2012,(17):10-10
韩国儒家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朱子理学的吸收与传承上,中韩在儒家文化上的差异归根结底也源于此。中国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在于维护既定统治秩序,而朝鲜半岛则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对之加以理解和继承。  相似文献   

18.
张艳艳 《声屏世界》2003,(11):50-52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的浪潮在当今世界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并以无孔不入之势渗透到我们居住的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在它的挑战面前,其他文化生态往往显得孱弱、鲜有还击之力。因此就有了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高举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大旗的行动。各国纷纷制定法规、政策限制外来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在本国影视市场中的份额,以保护本国文化不受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侵袭。但是在这股西方强势文化席卷全球的浪潮中,韩国文化如同一股涓涓细流,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势,在中国、儒家文化圈乃至全球掀起一股股热流。韩国文化在…  相似文献   

19.
韩国在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之后,实施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今天已然成为世界文化输出大国.异军突起的文化产业为韩国提升国家整体软实力,树立国家文化形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韩国文化产业的成就值得研究和借鉴,对我国文化出版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主要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家庭伦理剧中,儒家文化更是处处可见。家庭、仁义、和谐贯穿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本文将从家庭伦理剧的界定、儒家文化的展现、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归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家庭伦理剧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以及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