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杂文选刊》近期发表丁弘先生的文章《高玉宝,你怎么不说话呀?》,披露了作家高玉宝与他的小说《高玉宝》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文章指出,《高玉宝》书中的周扒皮这个典型人物是虚构的,捏造的,尤其是《半夜鸡叫》一章荒唐至极。在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您读过《半夜鸡叫》《我要读书》吗?45年前,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发表了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在社会产生了巨大反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年近古稀鬓发染霜的高玉宝已子孙满堂,您一定想知道高玉宝教育子女的故事吧。破烂棚屋一堂课1962年,高玉宝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大连安了家。到滨城第一次带领孩子上街时,没有去游览迷人的滨海风景,也没有去逛街市、商店,而是来到高玉宝童年拣破烂的北岗桥,当时这里依然保留着许多破烂棚屋,在这里他给孩子们讲起当年苦难的童年生活。高玉宝童年在村里给周扒皮扛长活,后来背井离乡跟随大人来到大连谋生,在北岗桥码头一带依  相似文献   

3.
您读过《半夜鸡叫》《我要读书》吗?45年前,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发表了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孩子。如今,鬓发染霜的高玉宝已经离休,子孙满堂,家住在辽宁省大连市。前不久,高玉宝应邀来津参加“20世纪全国十大名人”活动,并被授予“天津市名誉市民”称号。人们只知道高玉宝小说写得好,但很少有人了解他教育子女也很有方法。本文就高玉宝家教故事略述几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高玉宝教子     
小说《高玉宝》是一部历史教科书,它的问世,影响和教育了一代人。如今的高玉宝已是子孙满堂了,人们一定想知道这位家喻户晓的战士作家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吧! 赋诗寄愿高玉宝的作品大多是小说和报告文学。鲜为人知的是他的一本写有八十多首诗的册子。这些诗大部分是写给子女的,如《望儿牢记》写  相似文献   

5.
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应该理性审视这一文学现象:一方面,这部作品确实渗透了作家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革命话语干预的痕迹在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半个多世纪前,被毛主席称为“战士作家”的高玉宝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出版后,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年事已高的老作家高玉宝在为孩子们写书的同时,每年还要拿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读书十几年,长大教书几十年,生来与书有缘。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对我影响最深的书,要数《高玉宝》这本自传体小说。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1952年冬,我在家乡高小住宿读书。一天晚上,班主任任海鹏老师拿来一张《文汇报》,让我们学习高玉宝写的《我要读书》。在煤油灯下,我们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林自仁 《师道》2003,(1):55
我从小读书十几年,长大教书几十年,生来与书有缘。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对我影响最深的书,要数《高玉宝》这本自传体小说。那是一段难忘的往事。1952年冬,我在家乡辽宁省朝阳市顺兴隆高小住宿读书。一天晚上,班主任任海鹏老师拿来一张《文汇报》,让我们学习高玉宝写的《我要读书》。在煤油灯下,我们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听张勤同学朗读。听着听着,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哭了,最后张勤也泣不成声了……高玉宝的童年也太苦了!和旧社会的高玉宝相比,我们在天堂呢!自从学习《我要读书》以后…  相似文献   

9.
童年时代,在课本上学过《半夜鸡叫》,因此对该文作者高玉宝有着一种崇拜和敬仰之情。多年来,一直想拜访他都未能如愿,后来,终于获得一个机会采访了这位战士作家。高玉宝70多岁了,早已离休,但身体健壮,善于言谈。我开门见山,连续问了他几个问题,他滔滔不绝,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高玉宝1927年4月6日出生在辽宁省  相似文献   

10.
一)高玉宝:从哥哥到爷爷 马兴宇 赵达 他.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却先后写出了总计两百多万字的小说。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拍成木偶电影;长篇小说《高玉宝》在国内用7种民族文字出版,被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15种外文翻译出版,仅在国内就印行460多万册.被改编成24种连环画。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17日至22日,应本刊邀请,著名作家高玉宝老先生专程来烟台,为全市中小学生做了十几场题为《人生价值和成才之路》的专场报告。在和高玉宝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地了解了——  相似文献   

12.
战士作家高玉宝,在几代中小学生中广为人知。他写的《我要读书》、《半夜鸡叫》被选进课本,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3.
高玉宝画书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不会陌生。然而,你可知晓他的识字求学与创作经历?1947年11月,20岁的高玉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是一个文盲,他在行军途中学写字,没笔没纸没老师,就捡薄石片和瓦片,请识字的人用铁钉在上面刻上“红、黄、蓝、天、地、人”等字,在心里默念字的形状、笔画及其字意。后来,高玉宝决定写一本书。日本鬼子的“鬼”字不会写,他就画个伸着舌头的吊死鬼代替鬼子;杀人的“杀”字不会写,他先画个人,然后在人脖子上再画一把刀。还有很多字,很难画出字的意思,他就画个圈圈空起来,等向别人问清楚再填到圈圈里。部…  相似文献   

14.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11,(10):44-45
1918年4月,鲁迅先生应老同学钱玄同之约,创作了《狂人日记》,发表在当年五月的《新青年》上。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至1922年10月,他又先后创作了《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等小说,  相似文献   

15.
陈晓 《下一代》2013,(1):16-17
高玉宝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积极要求进步,主动交纳党费,但不是党员党组织不收党费。指导员让他写入党申请书,他既高兴又为难,因为他大字不识几个。但他入党心切,不会写的字就以画代替,写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入党自愿书。入党志愿书名片图案就是他当年写的那份入党志愿书。第一句话“我从心眼里要入党”。  相似文献   

16.
童年时代,在课本上学过著名作家高玉宝的《半夜鸡叫》。多年来,一直想拜见这位仰慕已久的作家,近日,笔者终于采访了这位赫赫有名的“战士作家”。1927年4月6日,高玉宝出生在辽宁省大连市复县(现瓦房店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8岁开始给地主放猪;9岁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随父母到处逃难,过着流浪生活;15岁时,代替父亲外出当劳工。1947年,高玉宝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里,他当过通讯员、军邮员、收发员,参加过许多战役,立了六次战功,参加过著名的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从北京南下一直打到广西、…  相似文献   

17.
孙碧霄 《考试周刊》2011,(63):26-27
一部《三国演义》的小说,一曲京剧老生戏“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使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马谡成了一个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反面典型,知名度甚至可以和战国时期的赵国主帅赵括相比——当年由于错误指挥,赵括他亲手葬送了自己和赵国四十万大军的性命。  相似文献   

18.
王高岩 《下一代》2012,(6):17-19
2012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给全国唯一一位因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而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军旅作家高玉宝寄来贺信,祝他新春快乐!  相似文献   

19.
图览世界     
毕飞宇凭小说《玉米》荣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中国作家毕飞宇凭《玉米》击败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荣获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据了解,英仕曼亚洲文学奖(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创立于2007年,与英国"布克奖"一样受到英仕曼集团资助。早期奖项颁发给未以英语出版过的亚洲小说,2010年以后改为颁给当年度首次以英文发表的亚洲小说。此前,中国作家中已有姜戎的《狼图腾》和苏童的《河岸》获此奖项。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人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