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广东省内五所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探索五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应对策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采用职业倦怠调查表MBI-ES、MBI-GS,问卷调查针对300名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结果: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情况,相对于本科学历与硕士学历、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的辅导员,博士学历、高级职称的辅导员较严重一些。结论:高校辅导员出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高学历、高职称辅导员情况更严重一些。  相似文献   

2.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简要介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对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进行了改编。经检验,问卷的信度、效度较高。采用改编的英语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朝阳市初中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初中英语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偏高,非人性化现象不太严重,个人成就感较强。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明显高于男性,职称、学历因素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职称、学校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职业倦怠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对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整体上已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处在比较严重的水平;6-10年和16-20年两个教龄段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峰期;1/3的教师对现有薪酬不满意,并在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影响;学历不同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有显著的主效应,职称不同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上有主效应。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因性别、学历和职称等的不同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修订了MBI-GS量表,通过三个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研究,测量、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因素,并就各影响因素对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作用途径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已经产生职业倦怠现象,但整体上并不严重;职业倦怠程度随教龄的增加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教龄6~10年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严重的阶段;学历、职称是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广东地区为样本,通过分类随机抽样,对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农村山林地区与传统文化留存完好地区的1720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测量,考察个体因素和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约22.7%的教师表现出较高的职业倦怠,同时教师职业倦怠在量表测量的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情绪衰竭维度最为严重;②教师的性别、学历、所处层面(中、小学)以及每周课时数是影响教师情绪衰竭的重要因素;③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对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362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p<0.01);2.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3.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结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较高;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通过调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师工作5—10年是职业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职称与学历是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因素。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必须从学校和教师个人这两方面出发,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瑶族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方法:采用编译后Maslach的MBI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对57名瑶族中学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论:瑶族中学英语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偏高,去人性化程度中等,而个人成就感较高;瑶族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是否班主任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通用量表(MBI),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比较高,去个性化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也很高;工作6-10年是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表现最严重的阶段;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在性别、职称、是否重点学校、是否班主任存在差异,但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不能有效应对职业压力而出现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情绪衰竭现象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本文对我国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基础上阐述了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表现,总结多年来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经验。为学校、社会、教育行政机构等了解和认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史云静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从赣中、赣西、赣南等地的30所城乡小学,随机抽取1477名教师进行调查测量.结果表明:江西省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处于中下水平,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得分最高,低成就感得分最低;农村小学教师的去人性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小学教师,其他维度上则未见显著性差异;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婚姻、工作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不明显且主观幸福感得分高于全国常模。2)不同性别、不同教龄高职教师在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及其各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教师在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教师在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上差异极其显著。3)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八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外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在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作者从情绪枯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调查了当前河南省地方性高校外语教师群体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分析了这一群体整体上的职业倦怠状况,而且从性别、学历、职称和教龄差异角度进行了数据分析,进而提出了缓解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进修深造机会少、职业发展空间小、职业成就感低和福利待遇偏低等原因,部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产生了工作消极、情绪焦虑、人际交往不畅和职业认同低等职业倦怠情绪,严重地制约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主动增强应对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能力,高校也应该在职业培训、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给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邹群  田铁杰 《教育科学》2012,28(1):71-74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减轻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方法采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调查问卷对8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约有50%的辅导员有着不同程度的倦怠表现,已婚辅导员比未婚辅导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χ2(1,80)=10.208,p<0.001),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职业倦怠的人数比例有上升趋势(χ2(1,80)=3.810,p>0.05),不同学历的辅导员,其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忽视,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对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高校"两课"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高校"两课"教师职业倦怠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普遍性地存在.最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接着依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等方面.(2)不同年龄、职称的高校"两课"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玛勒诗的教师测量量表修订本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12所高校的167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中等强度;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就教龄而言,5~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强;职称高低在职业倦怠的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各职称之间有显著差异;职业压力源的各个层面(学生因素、工作因素、职业期望、组织气氛、自我发展、科研)及总职业压力同总倦怠及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对1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78名辅导员进行调查,以揭示该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被测辅导员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职业倦怠检出率分别为16.67%、6.41%、47.44%。三个维度在婚姻和学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在低成就感上的均值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维度上男、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转岗态度与职业倦怠程度呈正相关。文章还探讨了职业倦怠的致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