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8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公约》以文明守法、诚信自律、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原则,旨在通过规范互联网博客服务,推进博客健康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博客自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展。2003年是中国博客发展年,用户达到20万;2004年是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元年,博客开始从精英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6年,中国则兴起了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3.
从"博客元年"之争透视中国博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柳 《新闻知识》2006,(7):48-50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属于全球网络,二十一世纪头十年将属于博客。博客这个概念在2002年引入中国互联网界,在它刚刚出现的时候,许多行业人士都认为它是小儿科,不值一提,但如今博客以其令人吃惊的速度改变了人们对它的看法。博客文化的异军突起,正以一种不可逆转的方式改变中国网络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运做及表达方式,博客已不仅仅是一种网络现象,从深层意义上说更是一种文化的诠释。一.中国博客发展历程2002年,博客开始引入中国,博客1.0时代拉开序幕,此时博客数量不足1万人。同年12月,闵大洪在《2002年回顾》中,将博客列入中国网络媒体5大…  相似文献   

4.
"博客"是英文单词"Blog"的译名.自2002年方兴东等人的一声呐喊,博客以野草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国互联网上蔓延.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建构了一个现代网络语境.在这个语境下,博客成为现代人表现个性、展示自我风采的新型的交往和互动平台.在博客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博主的群体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博主从最初的"草根"群体为主转变到以名人博客为主,博客似乎脱离了本身的作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工具性含义,进而成为了一个"秀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辩证心理学视域就目前中国国内对官员博客的三种负面评价进行辨析,分析官员博客这种特殊的网络形态存在的基础,为解读其意义的社会背景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提供一种心理学的理论依据,旨在辩证地、客观地认识官员博客存在的价值,推动官员博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两会"博客现象看博客的社会传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6年"两会"中,由于对博客这种新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与报道,形成了独特的"博客现象".新传播媒介的出现,不但成为"两会"的新闻点,也改变了已有的传播形态.本文试图从"两会"的"博客现象"切入,分析博客这种新的传播渠道所具有的特质,及其对传播理论研究的承继与开拓,从而发现其社会传播价值,以期引起实务界的重视,以更好地利用并发挥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云 《新闻实践》2007,(3):40-41
如果说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的话,那么,2006年则是中国博客及博客研究迅速发展的一年。一、博客研究的专业化说去年是博客研究专业化的一年并不过分,因为这一年有一个专业研究组、一本专著和一份调查报告可以成为中国博客研究专业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作为"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的博客以其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便捷高效等特点受到广大网民的热捧并迅速普及,博客及其作为博客特殊形式的微博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然而,博客在成为一种新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从2002年博客衍生于"博客中国"至今,博客已然成为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事物,中国几乎进入"全民皆博"的时代。博客本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的交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已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也达到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0%以上。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6《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明年可能接近1亿。博客研究专家、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表示,众多网民热衷博客,是因为博客契合许多人的心理需求。记者分别采访名人博客、精英博客及草根博客各一名,并记录了他们的“博客心态”。  相似文献   

12.
"博客书"出版的传播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博客的普及,博客写作逐渐成为了出版界挖掘的重要资源之一.在2006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金丽红、黎波等著名出版人更是隆重推出"博客书"概念,一时间,"博客书"掀起了新一轮出版热潮.中信出版社高调推出素有才女之称的徐静蕾的"博客书"--<老徐的博客>,首印就是10万册;随后,地产名流潘石屹,童话大王郑渊洁,<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小峰等的"博客书"也纷纷出笼.  相似文献   

13.
陈俊妮 《青年记者》2006,(11):76-77
2006年3月8日,两个中国记的博客网突然关闭,西方媒体纷纷以这两个博客网被中国政府关闭为内容进行报道,结果造成新闻失实.在这起引起广泛讨论的所谓的“中国博客门”事件中,西方媒体无疑是自取其辱,然而这个事件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西方媒体的“偏见”和客里空表现,对照这个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方兴东将博客引入到中国,从此博客作为一支新锐的发展力量,进入了人们的视野.2005年,博客作为草根媒体,在新闻传播中首次显示出自己强大的力量,成功地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江西九江地震事件,使人们对博客传播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博客的发展,其商业价值也为各方所重视,博客开始"卖钱"并引发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博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客"可以说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博客"的原意是指写Blog的人(即Blogger),但后来逐渐把它用作Blog的中文称呼.  相似文献   

16.
孙雯 《编辑学刊》2007,(6):18-21
2006年3月底,随着"新浪博客"人气最旺的"才女"徐静蕾的《老徐的博客》高调亮相,接踵而来的是地产名人潘石屹的《潘石屹的博客》、京城名记王小峰的《不许联想》、"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勃客郑渊洁》……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不由产生这样的疑问:"博客图书的春天真的来临了吗?"然而随后各大书店的销售情况显示:"博客图书"的春天并不如预期的那样"春意盎然",反而有点"春寒料峭".  相似文献   

17.
姜芳 《传媒观察》2007,(10):41-42
戴夫·温纳大概没有想到,他在1997年推出的、献给草根族的礼物——博客,是以"名人开博运动"这样一种轰轰烈烈且具有戏剧性的方式在中国推进的。第一位将博客引入中国的方兴东也许不会想到,博客不但大热,而且出现所谓"全民皆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6,中国博客年"领导博"、"名人博"、"政府博"、"警察博"是经常见诸报端的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  相似文献   

20.
张东亚 《今传媒》2007,(4):54-55
博客从2001年在国内落地以来,到2005年"中国博客元年"到来,"全民博客"加上"名人博客"的火热创造了惊人的点击率,博客的发展具备了投放广告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