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都韶婷 《科教文汇》2009,(32):69-70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在处于高等教育主体和基础地位的本科生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提出了"本科生优秀学长指导制"这一可与导师指导制配套实行的新制度,并探讨了其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23)
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中坚力量,但目前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的共同育人方式不正确、内容不明确,大部分工作甚至由辅导员独自承担等不合理的现象连连不断。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的协同育人现状、其次分析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教育机制的有效对策,进而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大学改革,特别是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985"大学的改革热潮中,个别大学采取了设置"本科生院"机构的措施。有的大学已在仿效,更多大学在跃跃欲试,积极酝酿。这似乎已成为热潮中的一股"劲流"。但我却以为不可,起码"本科生院"的名称不可取。顾名思义,"本科生院"这个机构是管理本科生教育教学的。一般理解,大学"本科生"就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田青刚 《今日科苑》2010,(8):350-350,351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由于侧重点不同,特别是导师制的实施目标不明确,造成一些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探索无果而终。笔者认为,导师主要应由专业教师组成,要明确导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职责划分,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本科生进行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业指导。  相似文献   

5.
田青刚 《今日科苑》2010,(10):188-188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对本科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教育制度。由于侧重点不同,特别是导师制的实施目标不明确,造成一些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探索无果而终。笔者认为,导师主要应由专业教师组成,要明确导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职责划分,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本科生进行以学术训练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业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对本科生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而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借鉴国外教育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文章对高等教育实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度进行研究与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研究意义、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研究的内容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7.
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因时而变。改革初期存在观念和认识的偏差、课程设置不科学、研究与指导滞后,本科生导师等问题,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鼓励对"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应用的研究,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导师管理,开展多样化教育实践,完善通识教育模块。  相似文献   

8.
宋捷 《科教文汇》2009,(12):21-21,23
时代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模武也应因时而变。改革初期存在观念和认识的偏差、课程设置不科学、研究与指导滞后,本科生导师等问题,实施“2+2t,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鼓励对“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应用的研究,切实做好本科生导师工作,进一步加强本科生导师管理,开展多样化教育实践,完善通识教育模块。  相似文献   

9.
刘永  李倩  林鹰 《现代情报》2011,31(2):131-134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导师制教学模式,重点设计了该模式的结构、工作流程、运行管理规范等。通过个性化、开放式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将研究生纳入导师指导团队,并实行规范的管理,有效解决了制约个性化培养的关键——导师工作量过大等问题。实践证明,该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显著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0.
借鉴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发展机制,为本科生配备导师,建立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发展。在分析新时期本科生导师制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依据建构主义教育哲学,提出了本科生导师模式的两点基本教育原则:一是注重教育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二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交流、培养主动学习能力等方式,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有效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朱佩燕 《科教文汇》2012,(25):113-114
目前我国院校所开的生物学专业大都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三个专业,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分清楚所学专业的特点和与另外两个专业的区别和联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起与自己专业相符的专业思维。本文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三个专业学生专业思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菘  陈兆陨 《科教文汇》2011,(25):158-160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及数据统计法,调查分析金融危机下吉林省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结果表明,吉林省体育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盲点,吉林省体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覆盖面不足,体育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相似文献   

13.
陈辉 《科教文汇》2013,(17):43-43,45
如今设计专业的高校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同学们不明其咎,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觉。当然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也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己主观思想上没有很好地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没有清晰明白在课程的学习中,需要拥有很清晰的学〉-j思路以及对于自我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设计管理。只有学会自我管理,同学们才会在每个课程的学习中忙而不乱地学习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4.
杨春睿  王冰 《科教文汇》2014,(1):115-115,123
为什么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时就能感觉很快乐,很开心,而与成年人在一起时,却不能全然真实地表现自己?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不批判”。因为当我们不批判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快乐,很真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做到不唯上、不唯书,而这些都是童真所给予我们的。童真可以让我们真实地表达自己,没有否定的阴影或是随便的认同。它可以跨越二元对立的范畴,从制约中解脱出来,是一种用心去体会的直觉。在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也应该大力倡导童真课堂的实施,因为童真课堂才是真正以人为本、充分张扬孩子个性的课堂.不会泯灭和剥夺孩子的快乐,能够充分发挥孩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科教文汇》2012,(23):115-115,162
每学期开学报到拿到新课本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翻阅起历史课本,但是一上历史课,学生就昏昏欲睡,或者闲话不断。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课程改革到了今天,学生对历史学科,尤其是初中历史的认识和态度依旧存在问题,学生对历史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也不想花时间学历史。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反差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人工免疫方法中对自体的定义不是动态的,这并不符合真实的系统环境。因为随着时间的积累,有些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会变小,甚至相互转化。所以,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自体集。另外,采用有限差异变异和基因重排机制产生初始检测器集,将遗传算法引入到成熟检测器的免疫进化过程中,由于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寻优能力,可有效地提高优质成熟检测器的产生并缩短成熟时间。基于KDDcup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方法在检测异常和入侵方面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郭文娥 《科教文汇》2014,(2):183-184
一部分高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不懂得如何展开论证,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介绍了五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并从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出相应的例子进行分析,以期对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许洋 《科教文汇》2013,(26):169-169,171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针对现阶段农村语文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农村教师总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途径,课外阅读则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生也根本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要求读课外书时,学生拿出的也仅仅是几本《同步作文》,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课外书。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本班学生的调查研究后,笔者有了积极的对策和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李云华 《科教文汇》2011,(36):48-49
有考试,就会有"考点","考点"是"知识点",不能否认它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不能轻视它的副作用,老师强调"考点",学生重视"考点",长此以往,老师有可能用"考点"砍伐学生"奇怪"的思维,使其统一,学生可能习惯于"考点"而墨守成规,这样许多科学探索精神及创造的思想火花必将被掩埋,所以,不要再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考点"里了。  相似文献   

20.
李娟 《科教文汇》2011,(27):129-130
学困生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因素,除学生自身因素外.还有学科、地域、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条件。这些学生大多学习态度消极、基础水平低,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失败,最终造成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久而久之,开始厌恶学习、惧怕学习、抵触学习并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