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金则霜 《科教文汇》2011,(21):32-34,101
西方传统智力理论旨在鉴别个体的学业差异,侧重于对智力结构、成分的描述和分析。受信息加工论、认知神经科学等新科学发展的影响,现代西方智力研究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研究视角和智力理论,主要代表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和成功智力、戴斯等人的PASS模型、塞西的生物——生态学智力模型和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等。在此过程中,智力研究逐渐从智力因素论转变为智力过程论,智力发展过程的动态性受到空前的重视。同时,现代智力研究越来越注重智力研究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其理论取向也逐渐回归,在未来的研究中将呈现出一种"聚拢——发散——再聚拢"的融合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李彧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148-149
引进国外智力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讲求引智工作效益则是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加强需求分析、建立引智的新型模式、效果评估和人事及外事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入手,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引智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3.
朱文谨 《科教文汇》2013,(25):76-78
论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江苏沿海港航工程的发展情况、高等教育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与效果和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总结了现有港航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其次根据淮海工学院的高校定位、区域优势及港航专业的依托学科,对现有港航专业"设计重于施工"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制定了"设计和施工并重"的港航专业新培养模式。新的模式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上手快、后劲足"的培养理念,更适合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的的地方高校。  相似文献   

4.
何晴利 《科教文汇》2014,(1):208-209
智力和智力测验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对其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认识误区和不良导向。本文在介绍智力的内涵后,分析了作为智力测量理论依据智力结构理论的不足之处,指出应慎重对待智力测量的成绩,同时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小帆  方平 《科教文汇》2009,(35):284-285
本文首先阐释了智力的概念,介绍了心理学界主要的几种智力理论,并提出了智力与身体健康关系的问题。论证了三种可能的模型:以基因、营养为例的同源模式、基于智力适应性观点的身心模式、心身模式。在心身模式中,智力又会通过下列方式影响健康:情绪智力影响情绪、计划性影响作息安排和工作效率以及信息加工影响保健类讯息的取舍等。  相似文献   

6.
高校智力成果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木棋  王政贵 《科技通报》1998,14(5):378-383
高校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是社会中智力成果最大生产基地之一,然而高校智力成果流失却十分严重.从高校智力成果的流失形式分析了高校智力成果管理的现状,探讨了职务与非职务智力成果的界定,正确区分职务与非职务智力成果是做好高校智力成果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提出了完善高校智力成果管理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阳荣威 《软科学》2000,14(1):8-10
目前科研与开发(R&D)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高校主导型,一种是企业主导型。我国推行的是高校主导型。从世界总体上来看,推行企业主导型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要较高校主导高。于是有的学者主张我国应由高校主导型向企业主导转变,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笔者认为:在现有情况下,没有必要刻意去强调哪一个。而是应该疏通高校与企业的人才互动渠道,形成智力对流,改变我国科研生产“两张皮”的现状。一、智力对流:现实与时代的选择智力对流就是指通过高校与企业的人才互动,从而带动彼此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取得优势互补、推动知识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8.
邵俊鹏  隋秀凛  高军  葛江华 《科技与管理》2009,11(6):119-123,127
分析了我国高校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高等教育变化,指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向多层次教育形式、多样化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目标的方向发展的现实必然性,探讨高等教育多层次教育形式培养目标,建立了高等教育多样化教学培养模式,论证高等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四种定位及培养方式,提出了适应大众化教育的本科"3M"创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斯腾伯格智力理论包括有三元智力理论(情境智力、经验智力和成分智力)、成功智力理论以及智慧平衡理论。本文结合斯腾伯格理论以审视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该理论对我国音乐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文理 《科教文汇》2011,(3):179-179,196
学生教育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大理学院在2004年就提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教育管理也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竞争情报的理论基础——奥地利经济学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的竞争情报研究虽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至今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本文试图通过引进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为竞争情报研究奠定一个经济学理论基础。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的观点和"企业家发现"的观点为竞争情报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奥地利学派强调信息的"主观发现"、强调"主观信息"以及强调定性的分析方法,对竞争情报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Abstract:
Although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hina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search,we haven't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framework of theory yet.This paper tries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s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search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Austrian School to China.The"market process"viewpoint and the"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viewpoint of Austrian school have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xistence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Austrian school's emphasis on"subjective discovery of information","subjective information"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相似文献   

12.
对提升基层科技情报单位情报能力的思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车玉梅 《现代情报》2009,29(3):162-164
本文在阐述什么是情报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基层科技情报单位的特点指出,基层科技情报单位生存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情报能力的大小。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提升情报能力的重点是以人为本提升情报分析能力,作者据此提出了打造领军型人才和优秀团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守正是办好一切事业的根本,守正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必须将守正作为谋求新时期情报研究工作发展的新起点;守正就是要准确地把握情报研究的本质,遵循情报研究的内在规律。鉴于当前还有多种不利因素,作者提出可以从4个方面择易而守正,并简要阐述了情报的概念、专业情报的功能、情报研究的本体、情报研究的基本规律与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图灵测试本质上是对人类智能的一种操作性定义。图灵本人充分意识到这一定义可能会遇到各种诘难,并对自己设想中的9类反对意见逐一作了辩驳。60年来围绕图灵测试的大量哲学争论,直接指向这一定义的3个核心要素,即语言、推理和模仿。古老的哲学问题,正在慢慢步入科学探讨的轨道。图灵测试的提出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学科兴起的标志,如今它虽然不能说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但至少是该领域的核心目标之一。以通过图灵测试为目标的智能机的研制,也向传统的智能概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薛菁华  蒋慧 《情报探索》2014,(10):60-63
阐述技术竞争情报的概念,分析各国政府和咨询机构热衷于开展技术竞争情报工作的原因、现状,以及得到技术竞争情报的5种途径和方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利用咨询机构等外脑、技术成熟曲线、依靠媒体人、全球企业家访谈,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竞争情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以"西学东渐"为线索,对我国的情报事业进行了梳理.并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基于军事与哲学的情报事业阶段;基于科技与图书的情报事业阶段;以及基于信息与知识的情报事业阶段.同时,分析归纳出了我国情报事业在经历了辉煌而悠久的古代阶段以后,经历了三次"西学东渐".最后,本文对我国情报事业的"西学东浙"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当前我国情报界在"西学东渐"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开源情报与其他来源情报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世界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飞速传递与交互对开源情报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分析网络开源情报与其他来源情报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有利于正确认识开源情报并为情报融合拓展新的思路。[方法/过程]通过简要了解开源情报与情报融合概念,分析网络开源情报与其他来源情报融合的必要性,并对网络开源情报与图像情报、信号情报及秘密人力情报手段融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结果/结论]开源情报不同于其他情报手段,其本身就带有融合属性。作为常见的开源情报来源,网络开源情报与其他多种手段情报都有较好的融合基础,融合后也会对情报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丹  肖贤勇 《现代情报》2009,29(10):182-184
西部制造企业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逐步成长起来,企业自身成长需要企业走出西部到全球市场上去竞争;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西部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东部企业西进,西部市场竞争变得更加透明、开放和激烈;在波动的经济环境和严峻的成长环境下,西部制造企业需要竞争情报工作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前驱动力和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应对经济波动、实现"转危为机"的过程中获得前瞻性、重点性和系统性的信息资源的支持,实现企业应对外来竞争、走出西部成为国际化制造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探讨了竞争情报对西部制造企业崛起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发挥竞争情报在西部制造企业中的战略作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