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大学生法治文化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成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条件下,大学生法治文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法治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还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此,要从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品德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法治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吕杰 《科教文汇》2012,(5):13-14
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施民族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我国高等院校中独具特色的团队.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受教育者感悟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基地,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和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推动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深入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建设符合法制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祁霞 《科教文汇》2014,(27):40-41
高校是受教育者感悟知识和接受教育的基地,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和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是推动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深入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建设符合法制理念的校园秩序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现实要求下,加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促进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法治精神培育现状的基础上,以大学生的主体特征为基点,提出行之有效的培育路径,全面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义利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大学生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正确评价大学生义利观,坚持荣辱观的正确导向,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7.
刘文琦 《科教文汇》2008,(21):57-5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反映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高校法学教育中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价值理念、良好的职业伦理以及高水准的职业技能。高校法学教育应顺应社会主义法治要求,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以培养更好更好的法律职业者。  相似文献   

8.
思政理论课是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聚集地,承担着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教学,贯彻我国教育理念方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树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艰巨任务.可见,思政课在高校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然而,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面临着重大难题.因此,笔...  相似文献   

9.
义利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大学生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正确评价大学生义利观,坚持荣辱观的正确导向,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0.
义利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大学生中进行荣辱观教育对大学生义利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正确评价大学生义利观,坚持荣辱观的正确导向,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1.
李文娟 《科教文汇》2012,(7):12-12,6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了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教育,树立法制观念,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曹晓燕 《科教文汇》2013,(14):180-181
《政治生活》(必修)的核心概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贯串全书的一根主线。①因此,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精神是《政治生活》(必修)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生活中的各种案例,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讲述我国的政治制度以及这一政治制度对公民生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树立民主法治观念。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李伟 《科教文汇》2013,(18):22-22,2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德治和法治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社会治理效果,因此,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是教育的重要基地,在高校中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精神教育的融合,对于公民道德素质和法治精神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从高校道德和法治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将道德教育的法治精神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夏果平 《科教文汇》2014,(26):16-18
2月12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培育具有法律信仰的社会公民,践行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应该加强的责任。作为在校生人数超过高校总在校生一半的高职院校,在过去的法制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法制教育边缘化。只有改变思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观念扎根学生的心灵,从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郭卫 《科教文汇》2011,(13):195-196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他对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产等一系列活动都有着沟通、规范以及保障的功能。法律权威是实现法治的一个重要支点,是维护社会生活生产,维护社会在良性秩序中运行的基础和根本。本文在阐述法律权威在当代社会秩序中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在和谐社会中树立法律权威的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法治理念是法治建设的理论向导,法治建设是在法治理念指导下的法治实践,二者呈互动之态。法治理念的发展需要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以提供思想原料,而法治建设只有在选择对法治建设历史经验客观总结、理性追求和逻辑升华而形成的法治理念时才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考察法治建设进程与法治理念之间的关系实例参照。  相似文献   

17.
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包括神学、伦理学、法学和政治学,并把四者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和谐的体系。亚当.斯密由于受先验论和经验论的影响,提出上帝、神创造和谐并统领社会的一切,社会应当是一个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和社会成员个体相互和谐的统一整体。亚当.斯密所构想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要扬弃他的和谐思想,为当代中国所要建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原则来建构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罗松涛 《大众科技》2014,(7):252-253
依法治国,早已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列入我国的宪法。但是,关于中国的法治内涵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人治"传统,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发源土壤。而由西方引进而来的法治如何在我国的本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法治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对我国当前国家治理的一种新的认识。就此,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行简要梳理,并就我国的法治特色进行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9.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战略选择,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任务、新使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宏伟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必须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水平;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依法治教,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必须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