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李艳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164-161,164
近几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段译介、出版"白银时代"文学的热潮,但对于怎样界定"白银时代"这一概念,一直以来有比较大的意见分歧。本文初步探讨了"白银时代"的内涵及外延,对其主要流派作了分析,总结归纳出"白银时代"文学的几个特征。以期对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文学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燕立乾 《科教文汇》2011,(22):84-85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好不AP"这一奇特的现象展开讨论,从结构和语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这个现象所体现的语言规律,对这一肯定和否定不对称的现象加深认识,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正确的表达思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田荷梅 《科教文汇》2010,(33):168-169
在青少年中有一种心理上自我封闭、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家庭亲子关系冷漠、怯于交往、难于融入社会生活的现象,即"心理孤儿"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这一心理问题的形成,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又有环境的因素。因此,家庭、社会和学校应该予以重视,分析其原因,寻求减少这一现象的对策,使青少年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王娜 《科教文汇》2011,(11):163-163,174
母语"负迁移"是中学生英语作文中"汉式英语(chinglish)"形成的主要原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母语"负迁移"的形成原因,并针对其成因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对中学英语教师写作教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孙媛媛 《科教文汇》2010,(18):70-70,115
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学生"选题难"现象,本文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两种原因,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学生外语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介绍和分析当代心理学界有关"习得性无助"的一些新理论和实验研究,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影响英语学习的"习得性无助"现象,重点探讨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用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求拐点温度的方法测定了3种鸢尾的耐热性。叶片经梯度高温处理后,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S"型曲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分别为:玉蝉花59.75℃、溪荪51.7℃、山鸢尾45.17℃,耐热性的大小依次为:玉蝉花〉溪荪〉山鸢尾。其结果与3种鸢尾的实际耐热趋势相一致,为这3种鸢尾夏季高温胁迫下在城市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时芸 《内江科技》2011,32(8):34+12-34,12
在基于"教育是政治的"这一批判教育观的认识下,通过对教师立场和课程的分析,阿普尔指出教师教育中存在"去技术化"现象。他主张教师应该批判地反思教育教学,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吴会旭 《科教文汇》2010,(2):128-128,134
声乐艺术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文化艺术现象,是多元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拥有隶属自己本民族的独特声乐艺术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域和种族的声乐艺术五彩纷呈,多姿多彩。然而,由当代学院派歌手亲情演绎的民歌艺术却在不经意间失去了它的缤纷色彩,呈现出"千人一腔"的奇怪现象。那么,什么是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为什么我国会出现"千人一腔"现象?这种现象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以何种态度应对这一声乐艺术现象?本文关于学院派民歌"千人一腔"现象的再认识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具体和详细解答。  相似文献   

10.
对“高考移民”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玫 《科教文汇》2010,(20):196-197
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本文从分析其发展趋势入手,揭示这个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并着重从教育公平性及其历史原因的角度论证了"高考移民"这颗毒瘤被铲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赵玥 《科教文汇》2011,(34):85-86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过度启蒙和开发的现象,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学前教育向童年回归的主要措施有:在教育目标上由"成人为本"回归到"发展为本";在教育方式上由模式教育回归到科学教育;在教育方法上由书本教育回归到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基于杜威《教育演讲》中收录的8篇有关教师职责讲稿的一些总结和见解,通过对8篇讲稿进行归纳总结后,分别从"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资格"以及"教师的职业精神"这三个方面论述杜威教师观的形成。同时,本文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谈我国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称为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13.
每位班主任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了.但是.无论从提高民族素质的认识高度,还是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着想,我们都应该千方百计转化后进生.笔者以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几个生动的实例得出结论:只要对待后进生热情而不冷漠、亲切而不疏远、帮助而不嫌弃.用爱心去感化,用宽容去教育,尊重他们的人格,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晓菊 《科教文汇》2011,(34):138-139
中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输出能力普遍比较差。本文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为理论基础,探究了中国学生口语输出能力差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途径:扩大输入,加强输出,采用多种多样的互动教学模式,正确对待学生口语中的错误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口语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戴佳玲  陈芳芳 《科教文汇》2011,(4):27-27,48
本文以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为依据,通过对"第十名现象"的分析,阐明了我国高校智力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对高校智力培养模式改革的启示,即更新高校智力培养理念、转变高校教育评价机制、改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受到全世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广泛关注。《非诚勿扰》成为全世界大龄青年男女的重要交友平台,这个节目的出现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它深深抓住了人们的内在心理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感知。然而,在《非诚勿扰》栏目被搬上银幕之前的中国古代社会,相亲的方式和方法完全与当代迥然不同。对此,本文将探寻《非诚勿扰》的前身中国古代社会的相亲是什么情状,及是如何发展到当今社会《非诚勿扰》的历史轨迹的。  相似文献   

17.
陈峰  徐明华 《科教文汇》2011,(15):62-62,68
本文从实施分组教学法的关键、根本、基础、保障、实效、延伸、与项目教学法如何结合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在机床排故技能实训课中如何实施分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郑子荃 《科教文汇》2011,(14):57-58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经典军事著作。所谓"兵者,诡道也"[1],这也造成了后人的误解,片面地将之解读为诡诈之书。本文从《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角度着手,从战争观、战略观、将帅观、行军作战方法等角度总结了散落在其中的仁本主义思想,便于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9.
叶少斌 《科教文汇》2014,(29):119-120
五四前后,在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片鞭笞声中,中国的西方戏剧汉译达到了一个高潮,并因此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文学场域“话剧”。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中的“资本”这一概念为这一时期外国戏剧汉译提供了全新的阐释视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出发,从三个方面就高等学校如何实践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