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这个逐渐进步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幼儿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但好的条件运用不恰当时,孩子们抗挫能力的缺失会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王宏利 《科教文汇》2010,(6):167-168
如何对学生中弱势群体进行抗挫教育,是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尝试分析了如何在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抓住细节,对弱势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挫折教育,提高弱势群体抗挫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熊国祥 《今日科苑》2010,(14):151-151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重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抗挫折教育渗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提高学生耐挫素质。  相似文献   

4.
挫折是每个幼儿都会碰到并必须面对的情绪状态。错误应对,可能会使幼儿出现消极情绪,产生焦虑、紧张、失望、沮丧、愤怒等不良情绪反应,出现攻击性行为或退缩行为;正确引导,则能够使幼儿磨练意志、奋发向上,提高耐挫力。分析幼儿受挫的具体原因,施以正确的引导策略,就会使幼儿耐挫力培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幼儿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幼儿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经受挫折、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承受力的教育。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要让孩子充分感受体验挫折,正确认识理解挫折,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掌握方法战胜挫折。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较差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大学生面临的挫折及其表现形式、大学生为何会产生挫折心理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进一步给出大学生应对挫折心理的办法,提升大学生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8)
所谓耐挫力,是指个体遇到困境时免于失常的能力。在现代社会教育体系中,青少年耐挫能力普遍较弱,因经不起挫折而情绪失控致种种极端行为令人担忧。本文主要探讨青少年经受挫折的成因,在教育中如何增强学生耐挫能力,从而引导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挫折是每一个孩子都会遭遇的经历,如何面对挫折,决定着人的心理及生存质量。笔者从正视挫折;挫折干预;巧设方式三个方面阐述了关于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低、耐挫能力差的现象。进行挫折教育通过准确把握大学生挫折心理的主要表现,客观分析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并通过干预措施引导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向积极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增强体育后进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尝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理耐挫力,提高挫折自我排解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娜娜 《科教文汇》2014,(14):12-12
在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僵化的德育模式,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学会欣赏学生,全力改进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尚未被攻破的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江西修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章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结合心理学分析了教育问题,并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葛书含 《科教文汇》2020,(15):24-25
隔代教育在中国渊源已久,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是年轻父母在平衡工作生活与教育子女的产物。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很多家庭生了二胎,老一辈人帮助子女带孩子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农村年轻夫妻外出务工,孩子由老人教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加尖锐。因此,怎样才能在隔代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教育好孩子的平衡点,发挥出隔代教育的优势,让孩子全面健康成长,是当代年轻父母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卢嫔 《科教文汇》2013,(28):32-34
负面教育是一种相对于正面教育的挫折教育,在“以人为本”的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者往往不敢或者忽略使用负面教育手段,致使负面教育陷入转移、弱化和被抛弃的境地,从而使得教育趋于软弱无力。本文在进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呈现负面教育的缺失,教育意义及其伦理价值,即体现对儿童伦理主体的尊重,恢复建设儿童因教育而培养的正义感,理性生活启发主体生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刘润 《科教文汇》2011,(35):27-27,49
在当前倡导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德育已经成为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幼儿德育作为整个德育的基础,已引起了众多的关注。本文从广泛意义的幼儿德育的内容入手,来进一步论述幼儿德育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生态道德上的缺失,提出了幼儿德育另一个新的范畴,并从德育内容、实施过程、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德育的方法:1)确立幼儿生态德育目标,坚持观念与时俱进,补充生态德育的内容;2)坚持幼儿生态德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3)建立新的幼儿德育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笛 《大众科技》2014,(10):169-171
文章围绕当前幼师高专中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相关含义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幼师高专中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存在问题,并从多方面探讨提高幼师高专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有效方法,更好的促进幼师高专中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刘永艳 《科教文汇》2013,(7):180-181
本文从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出发,探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模式。本文认为民办高校在坚持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种模式外,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转变模式,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如:大胆尝试心理健康教育和活动新方式方法;努力发挥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坚持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  相似文献   

18.
曹雪芳 《科教文汇》2012,(26):26-27
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幼儿生命教育,又是个体生命教育的最初阶段,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开展生命教育,借助绘本资源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能促进其生命教育的发展。下面就我园利用绘本资源开展的相关课题积累的相关经验做交流。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经过研究分析,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就如何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路径:家校联手找出原因,一人一策加以疏导;学校提供交流平台,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高监护人的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使其可持续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Policy》2023,52(4):104743
Despite its potential benefits, Internet adoption among older adults has long lagged behind that of younger age group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adult children’s education affects elderly parents’ Internet use. We exploit the arguably exogenous variation in children’s years of schooling induced by the enforcemen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law around 1986 in China. Using a sample of rural older adults from the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we find that one additional year of children’s education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parents’ Internet use by 3.4 percentage points. The increase is driven by Internet use via mobile devices rather than computers. Parents with better-educated children are more likely to use the Internet for study, social,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The subsample analysis shows stronger effects of daughters’ education, and the estimated effect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are larger for fathers or parents with relatively more education. We also provide suggestive evidence that better cognitive health might help explain the effects of children’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