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大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没有了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只要毕业论文作得好,照样能毕业。记者从北大了解到,中文系取消了以往硕士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北大有关校领导对此表示,对于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数量,北京大学持宽  相似文献   

2.
前沿     
北大中文系推出新规定硕士毕业不必发表论文本刊综合消息北大中文系近日取消了以往硕士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硕士研究生没有了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只要毕业论文做得好,照样能毕业。北大有关校领导对此表示,对于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数量,北京大学持宽容的态度。如化学系,要求博士生所写的论文达到一定的相关标准即可,鼓励学生出精品而不是一味追求篇数。此外,为克服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带来的弊端,目前,北大中文系在教师聘岗时已经实施代表作制度,教师在聘期内只要发表一篇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认定,如在相关的学科领域里…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中文系日前开始试点推行论文代表作制,规定只要在聘期内发表一篇影响较大的论文,经系学术委员会认定在相关学科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就对该学者的科研工作不再进行量化考核。同时,中文系的研究生也没有了发表论文的要求。只要毕业论文做得好,即使没有公开发表论文也照样能毕业。  相似文献   

4.
对“论文数要求”的思考由长延现在,论文在高校越来越走俏,可谓红得发紫。如某高校明文规定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在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硕士研究生必须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才有资格进行论文答辩。并且,这一措施颇有影响力,即有...  相似文献   

5.
最近关于取消研究生毕业发表期刊论文(如SCI论文)的规定的呼声很大,理由是研究生主要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发表论文。但是研究发现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与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关系非常密切。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是研究生未来从事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他们专业能力的重要部分,取消这个规定就是否认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论文,学位论文写作不能代替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因此,建议有条件的高校为研究生提供期刊论文写作课程。  相似文献   

6.
近日,北京大学传出消息,北大中文系取消了以往硕士生必须公开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同时北大中文系在教师聘岗时也已实施论文代表作制度,即教师在聘期内只要发表了一篇有较大影响力的论文,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认定,在相关的学科领域里属于领先地位,对该学者的科研工作就不再进行量化考核。  相似文献   

7.
重视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不仅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是反映群体学风的一个标志。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强化学术气氛,我们提出了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20次以上学术活动的要求,否则不准进行论文答辩。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研究生论文报告会、出版研究生论文报告集、评选优秀论文。在评选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和优秀学生中,除了考察参评人员的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外,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学籍管理的规定中,我校就研究生的学术论文问题专门规定: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以上论文,其…  相似文献   

8.
近期,新华网等各大网站转载了<一个研究牛的烦恼:到底要不要花钱买版面发论文>,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生烦恼于公开发表论文与本校奖学金挂钩.其实,近些年来,很多研究生为了满足本校"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不得不想方设法去公开发表论文.高校为何作此规定?现在效果如何?今后怎样更科学地对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前流行的研究生(博士)必须发表一定篇数的SCI才有学位答辩资格这一不合理规定的剖析,阐述了研究生培养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论述了SCI论文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切身经历和感受,论证了SCI论文的规定对学习期间的研究生非但没有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而且是一种束缚和桎梏,取消S C I论文的规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参加科研实践,才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是否取消研究生资格论文发表规定引发争议,在破除“唯论文”评价机制的大环境下,部分高校已经降低或取消了研究生发表资格论文的要求,但是否取消资格论文发表规定仍存在争议。资格论文作为一种学术管理工具,既具有管理属性,也具有学术属性。当前,资格论文发表规定争议的本质是学术管理中的学术主义与管理主义之冲突,无论是取消资格论文发表规定还是维持资格论文要求都具有其各自的理由。研究生是否应当发表资格论文的关键是厘清研究生资格论文发表与否背后的逻辑,根据高校实际发展需要与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把握好资格论文发表规定的度,达到学术主义与管理主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之友》2006,(1):62-62
北大在中文系等院系试点实行论文代表作制度,只要在聘期内发表一篇较大影响力的论文,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认定在相关的学科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对该学者的科研工作就不再进行量化考核。中文系的硕博士研究生也没有了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只要毕业论文作得好,照样能毕业。北大以前规  相似文献   

12.
学术论文量化考核:研究生教育的一把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链接: 博士学位获得者在学期间必须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不少于一篇学术论文,该论文应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部分内容,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中山大学(学术论文在发表前应交导师审阅)。各学科学位评议组可根据学科的特点,对本学科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提出不低于本规定标准的具体要求。对于未能达到要求的研究生,其学位申请不能提交学位评议组审议。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命中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多数高校硬性规定,在读博士生甚至硕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或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至两篇以上,才能准予答辩并授予学位。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仅就在有限的时间和数量有限的刊物范围里,研究生如何有效提高论文发表命中率做一点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文与期刊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1):F0003-F0003
手头有两条报载新闻,一条是广东省人事厅去年底发出通知,明确规定取消该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关于论文发表期刊的要求,统一调整为在具有CN刊号、ISSN刊号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另一条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取消了以往硕士生必须发表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只要毕业论文做的好照样能毕业;同时北京大学正在试点推行中文系教师聘岗时已经实施的论文代表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江苏省S大学为例,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S大学研究生都能够完成毕业前发表论文的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所发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发表论文具有功利目的,存在一定的学术失范现象,研究生存在发表论文压力,以及导师对论文审查存在一定的责任缺失等。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评价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发表要求,合理修正研究生论文发表制度,积极创造有利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条件,同时广大研究生也要调整心态,树立学术自信,保持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江苏省S大学为例,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S大学研究生都能够完成毕业前发表论文的要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所发论文总体质量不高,发表论文具有功利目的,存在一定的学术失范现象,研究生存在发表论文压力,以及导师对论文审查存在一定的责任缺失等。因此,要正确认识和评价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发表要求,合理修正研究生论文发表制度,积极创造有利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条件,同时广大研究生也要调整心态,树立学术自信,保持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部分高校不再将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与学位授予挂钩,也有不少高校仍然坚持这一规定。面对这两种情况并存的现状,社会各界反应不一,作者不是简单地否定或附和哪一方,而是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深入分析,权衡利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或调整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规定,为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创造充分条件,使其科研水平真正得以提升,并对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破“唯论文”导向下,高校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加关注其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术素养的养成,而不再盲目地要求发表论文,尤其是低层次论文。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和青年导师而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可以更好地实践破“唯论文”政策。但矛盾的是,在研究生扩招背景下,很多研究生由于学校政策或以就业为导向,只追求低层次快速发表的论文,从而满足最低的毕业要求。这与破“唯论文”是相背而驰的,也潜在地导致了研究生和青年导师之间关于论文发表层次的矛盾。因此,通过分析他们之间的博弈关系,认为缓解矛盾长效机制为:增加科研成果的对等条件;从其他方面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质;降低发表低水平论文的收益或增加撰写高水平论文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研究生教育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规模迅速扩展,目前已居世界前列。在研究生培养成果必须以在高端杂志发表论文来体现的政策下,SCI收录我国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也同步达到了世界第二。虽然SCI收录我国发表论文的总被引用次数上升较快,但是单篇均被引用次数的上升却稍显缓慢,从单篇均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反而呈下降的趋势。由此造成一些国外学者对我国的学术影响力、创新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在如此规模的研究生培养状况下,研究生论文发表的情况以及与学术影响力、创新等是否成正比是目前急需归纳总结的。改变对论文数量的追求,调整为对质量的要求也必定成为当前乃至今后研究生培养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认为在校研究生对国际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贡献情况可以反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详细分析了2011年至2012年的ESI热点论文中中国学者参与的论文作者情况。研究表明,在以中国学者为第一作者发表的210篇论文中,我国在校研究生参与撰写的论文占76.19%,并集中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领域。同时,在校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占52.86%。通过对不同身份作者的学术贡献进行加权估计,我国在校研究生对以中国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ESI热点论文的贡献率为36.84%。虽然具体的权重尚可继续讨论,但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从高水平论文发表情况来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能够立足国内,培养具有国际一流科研水平的科技精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