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国际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态势,为加强该领域的源头创新和集成应用,推进产业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生物医药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能力,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经协商决定在广州共同建设国家级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开发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并于2003年7月5日签署协议,7月25日组成理事会。研究院建设目标是:通过三方共同努力,将研究院建成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具有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研究开发机构,使之成为…  相似文献   

2.
正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SKLRD)是依托广州医科大学于2007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为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作为临床型定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积极贯彻着"临床-基础-临床"的转化医学研究理念,瞄准国际前沿理念  相似文献   

3.
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需求和世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 ,为全面推进上海地区生物学研究单位组织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发挥整体综合优势提供了契机。 1998年中国科学院把建设上海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列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启动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上海地区八个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基础上 ,以人口与健康的国家目标为主 ,瞄准国际科学前沿 ,筹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加速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基地。 1999年 7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两年来 ,围绕“发…  相似文献   

4.
声音     
正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编码核酸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精准医学就是组学大数据与医学的结合,对人类健康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精准医学研究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科技竞争和引领国际发展潮流的战略制高点。各国在基因资源利用、新药靶点发现、新的诊断治疗方法开发、生物医药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竞争进入新阶段,对我国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出资建设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2003年7月5日签订三方合作协议,2006年3月研究院获批成立。  相似文献   

6.
正专家简介:李懿,广州市香雪生命科学中心总裁、GIBH香雪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GIBH)研究员、呼吸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广东省领军人才。1963年生,湖南人,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科学院生物系博士。长期从事抗体和T细胞受体的药物研发,主要论文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Journal of  相似文献   

7.
<正>彭涛,广州中法霍夫曼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病毒免疫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3年入选第三批"广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同年入选第十批国家"千人计划"。在病毒免疫逃逸机制和入侵机制,抗病毒药物以及疾病快速诊断方法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9):封二-封二
正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以下简称"武汉P4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的核心生物安全平台,主要开展烈性传染病的病原学、感染致病机理、抗病毒药物筛选、疫苗研制等相关研究工作。通过不断建设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生物资源保藏能力、科研支撑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和服务国家生物安全战略能力,成为我国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殿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247-252,236
1998年 ,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做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 ,并首先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标志着中国科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四年来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 中国科学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过程中 ,中国科学院确立了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 :到 2 0 10年前后 ,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和具有强大、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知识创新中心 ,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  相似文献   

10.
王飞 《科研管理》2012,33(2):48-54
在资源和知识流动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向合作创新的阶段性跨越,创新网络成为新药研发的主要组织形式。但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尚待研究。本文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为典型案例,从合作创新和集体学习两个维度,解析我国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生成机制。研究表明,合作创新是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形成的内在驱动力;集体学习则通过知识、资源的流动与扩散,加速了创新网络结构的拓展。随着地理空间开放度和合作扁平度的变动,生物医药创新网络呈现出从企业内部创新网络、本地化创新网络向全球化创新网络过渡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