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1.
孙殿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4):247-252,236
1998年 ,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做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 ,并首先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标志着中国科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四年来 ,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 中国科学院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过程中 ,中国科学院确立了新时期的发展战略目标 :到 2 0 10年前后 ,把中国科学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和具有强大、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知识创新中心 ,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造就高级科…  相似文献   
2.
1 欧洲最大的科研计划———欧共体的框架计划欧洲直接投资于科研发展的名目繁多 ,如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欧洲合作 (COST)、尤里卡计划 (EU REKA)等。欧共体的框架计划 (FrameworkPro gramme)从 1 982年开始实施至今 ,已发展成为欧洲范围内最大的科研计划。目前正在实施框架计划六 (1 998— 2 0 0 2年 ) ,总投资为 1 49.6亿欧元。框架计划投资如此之大 ,一方面是由于欧共体的经济社会发展从科研与技术发展中获得了巨大利益 ;另一方面 ,科研与技术发展已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框架计划经费投入包括四个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中科院60年院地合作的历程。从建院初期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与地方、部门、行业、企业和大学等加强合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自身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简述了中科院各个时期院地合作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要实现的五大目标,系统设计了以"国家发展安全保障线"、"国家生存安全保障线"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线"三条保证线为标志的国家主体功能区核心内容,科学论证了三个120万平方公里面积分别保障中国的发展安全、生存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可能性,三条保障线将为中国未来发展和国家的基础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德国为例,从该国研发体系与经费投入、国家骨干非营利科研机构、技术服务体系等方面论述了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概况,并提出了对我国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站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高度,在具体分析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中科院今后一个时期院地合作布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孙殿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26(6):670-676,649
文阐回顾了中科院院地合作历程,阐明了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是中科院与生俱来的使命和历史责任。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与经济关系的特点.并对新时期中科院院地合作的举措和战略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1999年 1 1月 1日 ,中国科学院迎来了 5 0周年生日。我有幸成为见证人之一 ,对科学院人以种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 ,有无尽的感慨。下面仅透过整个院庆过程谈点个人的体会。1 铭记光辉历程谈到中国科学院 ,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两弹一星”,想起陈景润和他的“哥德巴赫猜想”,想起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这些长国人之志气的成就确实值得中国的科技工作者骄傲。在庆祝建院 5 0周年之际 ,中国科学院出版了大量的文献 ,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建院 5 0年来丰硕的科学成果、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科学精…  相似文献   
9.
孙殿义 《科技文萃》2000,(10):11-14
身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杨振宁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丁肇中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马库斯教授、德国马普学会生物物理研究所米歇尔教授,和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丘成桐教授,8月上旬应邀来北京参加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咨询座谈;马库斯、丘成桐、米歇尔还在撝泄蒲г捍葱抡铰月厶硵做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