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汉英口译作为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主要涉及说话者、译员和受话者三方的明示和推理。由于交际各方语言和思维方式不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汉英语言结构上的差异、译语表达及受话者的需求,以求最好地传递说话者的信息和交际意图,提高口译的质量和听众满意度。因此,口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中英句子结构快速转换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动态的交际中进行口译教学,而不是单纯依靠口译结果进行学生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2.
严丽 《考试周刊》2011,(55):31-32
口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再表述出来的活动。而不同的民族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色,要想把口译的工作做好,那么就必然涉及跨文化交际这方面的知识。因为不同民族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文化冲突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口译中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了。本文以口译中因为文化冲突所产生的交流障碍作为案例分析,研究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力求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3.
口译,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合格的译员应该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着口译工作质量,职业口译教学与培训中需要加强对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联络口译包含了会议口译之外的所有口译形式.由于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交流中必然存在文化缺省现象.联络译员应增强其跨文化意识,在传译中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删减等策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口译是一种即席性的面对面跨文化交际活动,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跨文化能力对口译质量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及思维方式差异出发,举例说明口译活动中译员容易出现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并就如何避免此类失误提出应对策略,旨在交流过程中减少误解,进一步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口译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它是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职业.目前,它已经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为了方便不同语言使用者们之间的顺畅交流,口译人员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努力,在语言交际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口译中经常出现的口语体信息以及口译员的自身记忆力是影响译员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朱慧 《时代教育》2010,(6):166-166,184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各国经济、政冶、文化问的交流日益频繁,空间距离逐渐缩短.口译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沟通的桥梁,本文就商务活动中英文口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及时策分析进行探讨.本文首先阐述了商务活动中英文口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主要原因--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其次,就如何应对商务活动中英文口译的跨文化交际障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慧华 《考试周刊》2008,(13):215-216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口译,分析了语言文化与口译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指出培养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流往来日益密切,外交口译行业得到蓬勃发展。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外交口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交际障碍。要想妥善解决这些障碍,更好地塑造中国的大国形象,口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口译员张璐的经典翻译为例,分析跨文化意识在外交口译上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传递跨文化信息,保证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会展口译作为商务口译中颇具代表性的“双向式”或“多向式”语言交流的交际行 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化过程,更是一个大商务环境下推进各方相互理解与沟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会展口译既享有普通商务口译的共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根据会展口译的特点,合格的会展口译员应具备良好的双语能力、专业知识、口译技巧以及交际应变能力,有效的会展口译技巧包括基于听众的语域选择、利用图式促进记忆、利用现场工具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完善了前人的评估方法,提出了计算口译忠实度的公式。利用评估公式,计算出同一篇汉英交传语料、不同口译学员译文的口译忠实度。研究结果表明了忠实度公式的可行性。而通过对比口译总体印象分和评估公式计算的口译忠实度百分比,也证明了这一公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跨化交际行为活动,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本正是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试图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文本语意的诠释依托于教学主体的能动意识,交往教学为教育主体开启了提升综合素养的可行性渠道。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交往教学的顺利实施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组织构架中,学习共同体重塑了传统教学的关系结构,为提升主体的认知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情感动因。以文本审美意涵的交流为核心的小组讨论是中国现代文学开展交往教学的实践路径,开放自由的言说语境和表现性评价体系保障了中国现代文学课程交往教学理想价值的实现。中国现代文学交往教学还原了学生的教学主体身份,全方位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和社交技能。  相似文献   

14.
法庭口译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涉外诉讼案件的日益增多,我国的法庭口译工作也在显著增加。然而,法庭口译具有与一般口译不同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为了维护我国法律的尊严,维护和保障涉外诉讼当事人的权益,从法制原则和法制文化,以及法庭交际中的语体的差异性、事实的客观性与观点的对抗性的角度,探讨法庭口译的求变与求不变,以帮助提高法庭口译的质量,实现法庭诉讼的公平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斯皮伯和威尔逊(Sperber and Wilson)的关联理论是一门新兴的关于认知和交际的理论,它已被广泛运用于口译和笔译研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委婉语口译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一个语际间的阐释过程,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动态过程。其口译策略是:直接翻译法、间接翻译法和变通法。  相似文献   

16.
黄如英 《海外英语》2012,(6):137-138
该文探讨了跨文化语境下的口译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作者提出口译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行为,同时口译也是跨文化交流的高速信息通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口译与文化的关系,并强调译员在真实的口译环境中,译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不断克服文化障碍,最终促成交际双方信息流的畅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是,在翻译或导游解说过程中,难免出现语用失误,从而引起语言交流障碍。分析景区英文解说中引起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提高译者的解说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英语口译教学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红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5):104-106
口译作为即席性很强的言语交际活动,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口译教学在传授口译理论、知识、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出色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综合性语言(母语和外语)操作能力、拥有广博知识的能力和严格遵守职业操守的能力等。因此口译教学不但对巩固学生的外语水平起到特殊的作用,还可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汉语教学,从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入手,讨论汉语教材中的词语选择、语法点的布局、素材的选择和交际功能的体现等问题,并探讨教材的定量分析对教材编写、教材评估和课堂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行为活动,是言语符号与非言语符号的交往过程,更是语境对其信息、意义在主体间互动的制约导向过程.从语境的本体性认识来诠释"互境暗示"、"定位推理"和"语用连贯",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