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勇  刘冬荣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85-1695
 新兴市场的企业集团具有重要的创新支持作用。在受到融资约束时,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为成员企业的R&D活动获得比外部资本市场更为便利的资金提供了可能。基于我国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的数据,以集团内部资金支持为中介变量,研究了企业R&D投入与融资约束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民营集团控制型上市公司在资金短缺时会通过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集团控股股东倾向于支持拥有高现金流权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R&D投入随着所获取的集团内部资金的增加而上升,而且在金融危机后的中度不利经济环境下具有显著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创新和组织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2.
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企业R&D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我国148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数据,从终极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层面,检验了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企业RD投资的关系。研究表明,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企业RD投资显著负相关;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仅存在于高科技企业中,对非高科技业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在高科技企业中降低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有利于增加企业RD投资。  相似文献   

3.
新兴市场的企业集团为创新研究中分割的制度路径与组织路径提供了融合的基础。通过构建内部现金流和外部股权两种融资约束的测度方法,以集团属性为调节变量,控股股东支持为中介变量,研究了我国民营高科技上市公司金融危机前后的RD投资问题。研究发现,集团成员企业的RD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而对外部股权融资不敏感;企业的集团属性不会显著改变两种融资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负向影响,即集团属性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但考虑控股股东支持的中介作用后,企业的集团属性使内部现金流约束对企业RD投资的负向影响消失,即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显著存在;而实证结果不支持中介作用与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假设。  相似文献   

4.
以2007—2014年已披露RD支出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基于层次分析的思想,采用Daniel Hoechle提出的稳健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自由现金流与企业RD投资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与RD投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货币政策对这种正相关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在高成长企业中表现得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5.
信息经济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资本结构问题分析,学者们对融资约束下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关系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在借鉴相关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根据高、中、低三种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等级分类,运用2006—2010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金融市场的特殊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敏感性呈非单调关系,隶属于高等融资约束组和低等融资约束组的公司,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低于中等融资约束组的公司。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进程与上市公司R&D投资: 基于产权特征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颖  刘星 《科研管理》2010,31(4):81-90
摘要:基于市场化进程驱动企业R&D投资的理论阐释,本文实证考察了市场化程度对不同产权企业R&D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市场化程度不仅与企业R&D投资强度正相关,而且市场化程度与行业竞争的共同作用对R&D投资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2)央企和民企的R&D投资对市场化程度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地方国资委所控企业的26倍和23倍,为地方企业集团公司的2倍和18倍;(3)与地方国资委直接控制的公司相比,相同的市场化程度对企业集团R&D投资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4)只有在市场化进程达到一定程度后,R&D投资的价值效应才可能因市场环境的实质性改善而逐步彰显;而地方政府基于短期利益的干预,很可能削弱了市场化进程对R&D投资价值的边际贡献。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企业R&D投资的市场驱动机制和产权约束条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晓华  王昀  徐冉 《科研管理》2015,36(5):47-54
将金融发展程度纳入到融资成本函数和研发投资决策模型中,讨论了金融发展对于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激励研发投资的理论机制,进而以中国2006-201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欧拉方程"就金融发展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企业研发强度与内部现金流显著正相关,说明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的融资约束的确存在;(2)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RD投资对内部资金的依赖,强化银行贷款和实收资本的作用;(3)资本市场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不完善,尚未真正成为企业研发投资融资渠道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9—2013年度中国A股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基于公司治理的融资约束、技术资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1)技术资本配置与公司市场绩效显著正相关,与会计绩效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对技术资本与市场绩效的关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技术资本与会计绩效的关系促进作用不明显。(2)技术资本配置存在融资约束,配置水平依赖于企业的内部现金流的高低。公司治理和融资约束均会影响技术资本配置对内部现金流的依赖程度。(3)外部融资方面,企业首选外部股权融资,其次是外部债权融资。公司治理水平影响技术资本配置对外部股权融资额的依赖程度;融资约束程度影响技术资本配置对外部债权融资额的依赖程度。(4)融资约束程度与技术资本配置显著负相关,公司治理影响融资约束对技术资本配置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负债期限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0~2006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对3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负债期限结构影响投资的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就全样本而言,长短期负债均与企业投资规模显著负相关,按企业投资增长机会和内部现金流进一步分组后发现一方面长短期负债均加剧了高投资增长机会低内部现金流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短期负债并不能抑制低投资增长机会高内部现金流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以2010—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及其拓展模型,基于期限错配视角对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融结合通过抑制期限错配从而达到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作用,且高度的产融结合对抑制期限错配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显著;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的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显著,并且这种融资约束的缓解在金融欠发达地区作用更显著。为产融结合缓解融资约束的影响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