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Vojta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对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46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BTX-A位点注射结合Vojta训练)和对照组(仅采用Vojta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双下肢痉挛与ADL改善情况。结果经过4个月和8个月治疗后分别比较,观察组患儿的双下肢痉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BTX-A注射结合Vojta训练能显著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治疗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引导式康复训练在提高脑瘫儿童生活质量中的价值。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在莆田市儿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的脑瘫儿童162例,按康复训练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儿84例,对照组患儿78例,对治疗组患儿行引导式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康复训练,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相关评分差异。结果显示,康复训练前,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自理动作、言语功能、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得分无明显差别,训练后,两组患儿的上述维度得分均较训练前增高,且治疗组增高更明显。结果表明,引导式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推拿及运动疗法干预,对脑瘫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肌张力、肌力、关节角度(ROM)四项指标的变化,以此为依据讨论分析推拿配合运动疗法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推拿及运动疗法干预后脑瘫儿童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说明该疗法对脑瘫儿童具有一定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活动性游戏对脑瘫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效果,文章采用单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对两个个案进行16次的活动性游戏干预训练,通过对粗大动作个别教育计划中的项目以及粗大动作发展能力进行评估以了解干预效果。研究发现,两个个案粗大动作相关项目及发展能力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三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测试顺序主效应显著(p<0.001)。因此活动性游戏对脑瘫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的干预训练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在治疗结束时和3月后随访。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3月随访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对腰肌劳损的远期疗效和预防复发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对一例学龄期脑瘫儿童开展的运动康复训练中,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据此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并分阶段予以实施。训练后,该儿童在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取得明显改善,表明运动疗法在治疗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肢体功能障碍、矫正运动姿势异常、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其社会参与的适应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采用沐舒坦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方法:选取98例小儿肺炎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患儿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联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生素联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愈时间和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第5天、第7天分别为83.67%(41/49)、93.88%(46/49)与对照组71.43%(35/49)、81.63%(40/49)比较(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采用沐舒坦治疗小儿肺炎患儿,其可加速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早期家庭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核心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 :以《早期训练纲要》(FFK)为宗旨对 2 1例孤独症儿童 ,进行为期 18个月的家庭训练对照研究。结果 :18个月的家庭训练中 ,指导组患儿技能平均增长 10 0项 ,对照组患儿技能平均增长 53项。两组结果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系统指导下开展家庭训练对促进孤独症儿童早期技能的发展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7):195-196
目的:观察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取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患者。一组接受早期胫前肌加强训练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即治疗组,另一组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即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周,并都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结果:将踝背屈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肌张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胫前肌i EMG值进行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胫前肌加强训练,对改善患者的足下垂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柴胡香薷饮治疗小儿夏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98例,随机分为柴胡香薷饮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小儿速效伤风冲剂,静滴利巴韦尔10m g/kg。治疗组113例,男71例,女42例,年龄11月~7岁,平均年龄3.6±5.2岁;病情轻度26例,中度12例,重度75例。对照组85例,男51例,女34例,年龄12个月~7岁,平均3.8±5.9岁;病情轻度13例,中度18例,重度54例。结果:体温变化:二组治疗前后6小时无显著性差异,轻中度患儿二种方案均有较好效果,但重度患儿中治疗后12、48、72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退热效果显著低于治疗组。症状积分变化:轻、中度患儿两组治后无显著性差异,重度患儿治疗后3天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柴胡香薷饮对缓解小儿夏季急性上感各症状优于对照组。综合疗效比较:轻、中度患儿治疗效果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重度患儿治疗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柴胡香薷饮治疗夏季急性上感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香薷饮有较好退热、缓解症状的作用,治疗效果较单用西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60例,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内科药物脑复康和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组采用经络导平治疗,二组均结合康复训练,根据简式Fug1-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记分法(M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及MBI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MA及MBI评分上升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络导平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好,值得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2.
脑瘫儿童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两个方面,这与其脑部相关区域损伤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受到自身大脑功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其接受感觉统合刺激的机会相应就会减少,进而造成脑瘫患儿或多或少的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以脑瘫患儿感觉统合训练的个案入手,试图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选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针灸组32例,对照组30例,评价患者在残损和残疾水平的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初次评定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末次评定的肢体运动评定(FMA)和残疾功能评定(FIM)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可以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专业1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试验组进行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然后对比两组的高尔夫技术成绩,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高尔夫技术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击球距离和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核心力量训练对高尔夫运动练习者运动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7,(16):35-36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治疗的86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单一的康复技术治疗,分析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功能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因其具有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优势,且尽可能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维持在正常水平,有较高的临床运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属介入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门诊或出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性康复指导的基础上,康复组接受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采用Fugl-Meyer积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初、中、末三期评价。结果:初期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个月疗程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家属介入早期康复治疗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从独竹漂竞速的技术结构、运动特征和核心稳定性的关系出发,结合多年训练实践,对独竹漂竞速训练中融入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可加强独竹漂运动员的躯干稳定性,提高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有效发挥全身力量,提高力量产生和传递效率;稳固各动作环节之间衔接,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发生。在发展独竹漂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训练中,可采用不借助器械的练习、借助器械进行的练习、与传统力量训练相结合的练习及结合心理技能训练的练习。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91):194-195
目的:观察利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中的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训练的效果。方法:将60例处于早期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除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之外,还采用PNF骨盆前伸和后缩加强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均持续八周,观察患者在日常行动中有没有自我坐站转移能力,采用Fugl-meyer(FMA)量表和5m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来评定。结果:训练八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后,两组患者的5m起立-行走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下肢FMA评分两组均明显提高,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利用PNF骨盆前伸和后缩模式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坐站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梁翠苗  彭丽珠  陈昶  赵敏 《考试周刊》2015,(21):140-141
目的 探究口服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商品名:希舒美),对照组静脉滴注乳糖酸阿奇霉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91.43%)与对照组(94.29%)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明显减轻时间(5.4±1.5)d、发热消退的时间(4.0±1.0)d与对照组的时间(5.2±1.2)d、(3.4±0.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与静脉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口服用药经济,不良反应少,患儿易接受,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陈建良 《考试周刊》2015,(19):12-13
目的 对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76例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取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微创治疗小儿疝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有效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促进了患儿的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