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笔者有幸听了一堂关于“圆的认识”的室外教学,体验到了教者是如何通过活动实现数学“再创造”的。现将教学片断实录介绍如下。师:CAI课件演播各种车轮、硬币等同学们,你们认出它们是什么图形了吗﹖生齐答:圆形。师:大家想知道圆形的知识吗﹖生答后师板书:圆的认识现在我们到操场上去学习,高兴吗﹖(学生们带着疑惑的表情和高昂的情绪来到操场,围成两个大圈,前排的学生下蹲。师:我在场地中央固定一根铁钉,请两位同学帮助我用3米长的皮尺,一端固定在铁钉上,拉直另一端绕着钉子转一圈,看画出的是什么图形﹖生:画完后异口同声是圆形。师:对了…  相似文献   

2.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真能“创造”数学(或“再创造”)吗?我想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  相似文献   

3.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数学学习应提倡自主探索、交  相似文献   

4.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们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地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因此,“关注学生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有效合理地组织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幸听了一堂关于"圆的认识"的室外教学,体验到了教者是如何通过活动实现数学"再创造"的.现将教学片断实录介绍如下. 师:(CAI课件演播各种车轮、硬币等)同学们,你们认出它们是什么图形了吗? 生(齐答):圆形.  相似文献   

7.
米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主探索活动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进行解释与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方法。”并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将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他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引领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再创造”过程呢?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已完成的数学”变成“未完成的数学”,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1.引导学生参与数学问题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高考复习课如何实行“再创造”,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处理不好,就成为上新课时的简单重复,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听课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呢?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以下是课堂中学生学习情景的描述: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分数(板书),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分数是一种什么样的数? 生:分数是不是考试分数?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生:分数有什么作用? 师:既然是分数,会跟什么有关? 生:与数有关。生:与分东西有关。师:下面我们就来分一分圆纸片。把4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  相似文献   

11.
陈敬秋 《山东教育》2003,(28):46-46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他还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观点正在被接受。做数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环节:创新、听讲、实践。它的核心是,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应学生创造性地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浅显的体会。一、…  相似文献   

12.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生1:(被指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师:是这一句吗? 生2:“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师:怎么那么笨,难道找不着吗? 生3:(冒着风险站了起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师:回答完了吗? 生4:(学习委员站了起来)“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师:终于找出来了。那么,这说明海伦·凯勒学习怎么样呢? 生:(齐答)刻苦!师:对!(和…  相似文献   

13.
犤教例一犦师:(指名读课文第4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生1:(被指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师:是这一句吗?生2:“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师:怎么那么笨,难道找不着吗?生3:(冒着风险站了起来)“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师:回答完了吗?生4:(学习委员站了起来)“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师:终于找出来了。那么,这说明海伦·凯勒学习怎么样呢?生:(齐答)刻苦。师:对。(和教案上相符,于是板书“刻苦”)我们一定要学习海…  相似文献   

14.
时代呼唤教育教学改革,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研究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再创造”学习理论。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 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  相似文献   

15.
一、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中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传统数学教育的片面性造成了一种数学远离生活、远离大众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 ,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例如陶莉老师在《认识人民币》导入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多媒体显示小朋友在超市购物、付帐画面)师 :小朋友在干什么呢?生 :买东西。师 :8元、13元、1元5角这些表示什么呀?生 :货物的价钱。师 :这些货物用什么来买呢?生 :用钱来买。师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 :不知…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索与研究,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积极努力地探索才能产生“新的结果”。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教例一 师:(指名读课文第四节)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学习盲文的? 生1:(被指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生2:“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师:怎么那么笨,难道找不着吗?  相似文献   

18.
“圆的认识”课堂教学片段师:现在,我在圆上找了一个点,并且把它和圆心用线段连起来。这样的线段,你们能画吗?请试着画一条。 (生学习操作,师个别指导) 师:这样的线段有个名字,叫做半径,我还想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浙教版新思维《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练习课. 教学过程 一从单个圆的周长到组合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圆周长,会算这两个圆的周长吗? (师出示两个圆并分别给出数据:d=1 cm,r=2 cm.生计算,然后汇报) 师:有一个圆把这两个圆紧紧包围在一起,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圆?  相似文献   

20.
一、引趣质疑课件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猜一猜,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谁的面积大?生1:长方形面积大。生2:正方形面积大。生3:圆面积大。生4:我还不会求圆的面积呢。师: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哪些知识?生1:什么是圆的面积?生2:怎样求圆的面积?生3:怎样用圆的面积?生4:谁发现了圆的面积?……师:根据你们的提问,知道你们最想知道的是怎样求圆的面积?怎样应用圆的面积?那么下面我们主要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就有了一种学习的欲望,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