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佳木斯币档案馆历经3年的艰苦工作,将馆藏8097卷民国档案全部整理完成。经过整理完成的这部分档案最早为1902年,已有100年的历史,其中清末602卷,民国档案7495卷,涉及民国时期16大类。这部分档案是比较珍贵的,它填补了佳木斯市档案馆没有历史档案的空白,为国家正在进行的民国档案信息采集工作奠定了基础。(林虎凯)民国档案著录工作是一项复杂、细致而艰苦的工作。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和各县(市)区档案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档案馆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存有零散民国档案、这些零散档案是民国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整理和编目,也是开发这些档案信息资源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做好这一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不同时期不同政权档案的鉴别与区分民国档案是指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国家机构、社会组织 (中国井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权机构、社会组织除外)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 南方革命政府档案(包括南京临时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和武汉…  相似文献   

3.
前言笔者两年半来,为寻找民国时期的外交档案访问了台北和南京。本文的目的是以十数次访问该地档案馆所获成果为基础,在已见史料的范围内对民国时期外交档案的保存、开放情况做一介绍,到目前为止有关民国时期的外交档案,日本学术界的一般说法是民国15年前的部分文书,保存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内并被开放。其他部分保存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台北,仍未公开。此外,就档案分散在大陆和台湾的情况来看,不仅日平,即便在海峡两岸的学术界里也没有被介绍。实际上,现在两岸外交档案的公开情况,已经有了和以前的说法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省档案馆接收了近六万卷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安徽邮电局历史档案.为了积极响应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同时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安徽省档案馆决定对这批民国档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笔者有幸在安徽省档案馆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民国时期安徽省邮电局部分档案的数字化业务外包实习工作.文章拟根据实习时的所见所闻,从研究民国安徽邮电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特殊性因素着手,分析民国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一系列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致陈果夫、立夫兄弟信函,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信函只署“九月一日”,不往年份。陈立夫先生坚持此函为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一日发来,沈云龙和肖挣却都认为是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一日;杜桐苏说,他在民国“二十五年盛夏普奉命陪周恩来、潘汉年上莫干山晋见蒋介石,因而推断该函为前一年——二十四年所写”(《传记文学》第六十七卷第一期75页)。杜桐苏在这里把时间整整推前了一年,实际上他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初夏陪周恩来和潘汉年由上海到杭州的,不是“二十五年盛夏”。《传记文学》上刊登苏道基《周恩来致陈果夫…  相似文献   

6.
民国档案是我国民国时期(1912——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真实记录,是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中非常珍贵而重要的档案。如何管理和开发利用好这部分档案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笔拟对此作一探讨,仅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民国"简体字运动"针对汉字简化的必要性、汉字简化的方法、汉字简化与文字改革的关系、简体字的法定地位、简体字的历史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与论争,系统的理论建构为简体字的社会推行提供了智力支撑,有力促进了文字改革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正民国时期档案又称旧政权档案,系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单位及个人形成的档案。我县档案馆收藏的民国档案,绝大部分是解放后从原国民党旧政府机关中接收过来的,还有少量是来自于民间个人上缴和捐赠。民国档案较系统地反映了民国时期镇赉县各单位的主要活动和境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民国时期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9.
黎飞 《档案管理》2021,(1):68-72
民国是近现代中国档案教育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各类型、各层次的档案教育并存发展,为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文章通过编年的方法,详细梳理了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的重要事件,以期助力民国档案教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档案立法应对法律责任明确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明新 《中国档案》2006,(12):30-31
档案的法律责任规定并不明确。1996年修订的《档案法》第五章二十四条、二十五条是关于档案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犯这两条规定,应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那么在具体执法实践中能不能依据这两条对档案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呢?笔者认为。这两条法律责任规定中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这些不明确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几乎不能作为行政主体对违法相对人进行档案责任追究和惩处。  相似文献   

11.
宋淑洁 《出版广角》2016,(12):52-53
民国是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档案资料也是我国档案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的档案数量众多,内容庞杂,具有重要的现实利用价值和长远的研究价值.目前,民国档案整理出版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大量沉睡在档案馆中的原始史料相比,这些出版的档案资料仅仅是极小部分.本文试图在梳理民国档案出版特征的同时,引起相关研究者及出版者重视民国档案的出版价值,促进民国档案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98年,青海省档案馆在组织业务人员整理积存零散历史档案时,发现一批民国时期的甘肃重要档案。这批民国元年至民国三十三年的甘肃历史档案,涉及人事任免与晋封、民政与治安、民国年间甘肃全省分县地图以及马步芳在甘肃各地驻军的电报等内容,是研究甘肃民国时期的重要史料。青海发现一批民国时期甘肃重要档案@董继瑞  相似文献   

13.
《陕西档案》2012,(4):14-14
甘肃省平川区复兴乡一村民日前向甘肃省档案局捐赠了一批珍贵民间档案,包括民国25年土地管业执照、民国32年房屋买卖文契、民国时期田赋执照及征粮收据税票、民国37年国民身份证等共计27件档案。  相似文献   

14.
开展民国档案鉴定,虽然早在民国时期已有规定,但当时并未贯彻执行,解放后,民国档案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清理、整理,也仍未真正予以鉴定过,更因民国档案工作中长期片面理解执行档案“片纸只字不得损毁”的指示,致使大量重份、破碎、纯庶务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妨碍了对真正有价值的民国档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因此开展民国档案的鉴定,是民国档案工作必须补上的一课,不过,由于邕终并未将其真正付诸过实践,所以圣其内涵的认识是模糊而不确定的,而这是我们需要首先加以明确的,笔现拟就是民国档案鉴定内涵作如下浅探。  相似文献   

15.
<正>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云南省档案馆保存有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档案共154个全宗,300724卷,它全面地反映了民国时期云南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交通、民族等方面的情况。为更好地保护抢救馆藏资源,提高馆藏档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近年来,云南省档案局根据民国档案的特点及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数量  相似文献   

16.
<正>民国时期的中学生暑期作业到底有些啥内容,政府和教育部门又有哪些规定,它和现在的暑期作业又有什么不同?泸州市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民国档案来告诉你。在你眼前的是一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私立育群女中"档案,该件档案三页正文,标题是"为规定中等学校学生假期作业事项通饬遵办具报由(四川省政府关于规定中等学校学生假期作业的训令)",训令对学生暑假作业做了七条规定,前四项为固定作业,后三项为指定作业。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谭春霞 《出版广角》2016,(17):55-57
从2007年起,我国不少学者开始着手研究“民国新闻史”。新闻史研究属于历史学研究范畴,需要大量史料的支撑,而档案史料就是研究的一手资料。然而,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新闻史料分布区域较为分散,集中整理难度较大;新闻史料基本融合在其他史料文献资料中,难以翻阅查找;近些年,档案修复技术的突破,档案数字化的出版趋势,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出版社与档案馆的业务合作,为“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挖掘和整理提供了可能性。民国时期新闻史料的整理出版是研究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事实依据,是“隔代修史”的现实需求,对于研究民国新闻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一、民国档案的休闲利用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真实记载,在现存历史档案中,民国档案以其涵盖面广,库存浩繁为特色。民国档案在为政府工作,经济建设,编史修志,史学研究,对外交流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各阶层对民国档案利用层面的要求越来越广,民国档案也已逐渐在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表现出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民国档案为蓝本创作的影视作品和利用民国档案制作的各种类型的展览,把民国档案与民众的距离缩小了,为推动民国档案走向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形成的史料,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存有 1460余万卷。基于民国时期文书制度的特点以及档案管理现状,民国档案存在“玉石不分”现象,需要通过鉴定工作进一步区分价值,以利保管和利用。目前,档案界对开展民国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基本持肯定态度。至于鉴定后是实行定级分级管理,还是通过鉴定销毁一批我们认为不重要的档案,档案界对此意见不一。本文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教于档案界同仁。  首先,民国档案数量未到爆炸状态,不必急于销毁。  销毁历史档案应持审慎态度。档案是一种不可再…  相似文献   

20.
研究清末甘肃史、西北史者,无不抱憾于这一时期档案的匮乏、残缺,因为档案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民国时期,甘肃曾发生两次大规模的毁档事件。一次是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所毁档案时限在1915年至1930年间。[1]一次是在民国二年(1913年),所毁档案上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