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莹 《山东档案》2006,(5):21-22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标志着外交部保存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外交档案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对公众开放的第一个部委档案馆,这些外交档案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素材。一、外交档案开放是中国政府政务公开的产物,体现政府对公众知情权的高度重视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早在上个世纪末,外交部档案馆就向时任外交部部长的唐家璇同志建议,参照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开放外交档案,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唐家璇同志的首肯。1998年,外交部组织…  相似文献   

2.
外交部档案馆目前保存的外交档案共计33万多卷,其中很多是“海内孤本”,极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首次开放的外交档案,涉及年限是1949—1955年,这一时期形成的目前保存在外交部档案馆的外交档案近1万卷,本次开放3千余卷、1万余件,占同期形成档案总量的30%。其中有的过去发表过,如周总  相似文献   

3.
刘莹 《山东档案》2006,(5):21-22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标志着外交部保存的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外交档案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我国对公众开放的第一个部委档案馆,这些外交档案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和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素材.……  相似文献   

4.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了"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的挂牌仪式.1月18日,外交部档案馆将馆藏中1949~1955年形成的部分档案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启了我国外交档案开放的先河.这一现象不仅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成为新闻报道的"热点",也引起了相关学术界的普遍关注.2004年11月,笔者前往外交部档案馆进行调研,重点了解外交档案开放的原因和实施进程,并从学术视角对外交档案开放的相应启示作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开放档案,从理论上看应该包括国家档案馆和档案形成单位向社会提供应公开的档案.但从我国开放档案的历史和档案法律法规对开放档案的规定来看,目前开放档案主要限于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保存的尚未向档案馆移交的档案,其他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以及中国公民需要利用的,须经档案保存单位同意.日前,笔者对北京市属78家单位档案开放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为:只有15家单位表明仅对政务公开文件,或仅对当事人,或仅对持单位介绍信的个人提供利用.   ……  相似文献   

6.
30%的遗憾 100%的进步——各界人士评说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8日,外交部档案馆的网站公布了一条消息:“外交档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媒体的宣传。外交部开放外交档案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几天之内,就有上百人在外交部档案馆的批准后利用了开放的外交档案,他们当中有学者,也有记者;有官员,也有公众;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最近本刊编辑部对部分外交档案的利用者和有关人员进行了采访,这些人从各自的角度对外交档案的开放进行了评说。下面的文字就是本刊编辑根据采访记录所做的实录。  相似文献   

7.
王宇 《中国档案》2015,(9):32-33
5月26日,70多位南京市民受邀前往南京市档案馆,参与“看民国户籍卡片,寻祖辈南京印迹”活动。在活动现场,档案馆工作人员向市民展示了“民国时期南京户籍卡”档案原件,赠送了户籍档案的彩色复印件,并邀请市民讲述户籍档案背后的故事。这一活动由南京市档案馆与南京新闻广播电台联合举办,既是档案馆加大开放力度、强化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的重要举措,也是档案馆在深入开展公益性服务、借助媒体平台提升社会关注度上所做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口述历史——外交档案资源建设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健 《中国档案》2005,(6):45-46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档案馆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外交部档案馆作为保存新中国外交档案的基地,一直十分注重外交档案的资源建设,其中对口述外交史料的采集和研究,是近年来逐步开展起来并卓有成效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曾凤莲 《广西档案》2003,1500(4):41-41
柳城县档案馆保存有1500卷民国档案,是柳城县现存时间跨度最长、数量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历史档案,它是柳城县民国时期县府在履行其行政职责、实施国家统治意志过程中形成的官方件,由于该档案在进馆前已被虫蛀、鼠咬、霉变、粘连等情况,需尽快抢救整理归档。为了及时抢救这批档案.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已公开现行文件开放阅览服务在全国各级档案部门蓬勃开展,它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开设了新的窗口,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具有积极的意义。军队档案馆作为国家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一种特殊类型的综合档案馆能否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开放服务?本文仅就军队档案馆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开放服务的必要性、可能性等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乐山地区档案馆建于1974年9月,1985年乐山地区撤地建市后更名为乐山市档案馆。它负责收集、管理全市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是市委、市政府直属的文化事业机构。乐山市档案馆现保存有档案174个全宗,62379卷,资料20953册,音像档案1292张(盘)。按历史时期分为民国时期档案、建国后档案、资料三大部分。现将其主要内容介绍如下:一、民国时期档案。共有33个全宗,18725卷档案。其主要内容有:民国时期乐山地、县政府以及乐山工厂、机关、社团、学校档案和盐务类档案。1.政府及其它单位档案。共1027O卷。主要内…  相似文献   

12.
政府信息公开≠档案信息公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明 《浙江档案》2008,(1):26-28
政府公开信息与其归档的档案,在内容、形式、信息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政府信息公开,不代表其相应归档的档案就可以开放了,档案馆设置档案封闭期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并不矛盾,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档案馆是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是对当前实行的档案封闭期制度的有效补充和最佳保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30年以内的政府公开信息的保存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聚焦外交档案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月18日,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档案正式向社会开放。此举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本刊编辑部对外交档案的开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外交档案开放的背景、过程、内容以及外交档案开放的社会反映等内容。对外交部档案馆和有关方面的人士进行了采访。组织了这一组《聚焦外交档案开放》的稿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档案》2005,(10):69-69
广东省档案馆于6月21日开始,正式向社会开放从1949年到1974年间形成的127031件档案。其引人瞩目处,是省档案馆保存的相关“文革”档案也因此得以公开,研究人员、普通民众甚至外国人与外国组织均可以方便查阅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全面完成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适逢国家档案局将来沪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对此,市档案局根据本市档案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档案局的要求,提出2005年度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重点对象为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部分档案馆;部分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检查的主要内容为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执行和人员、库房、设施配备的情况;档案收集、利用和开放及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档案馆发起的“城阳记忆”档案史料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截止目前,区档案馆已征集各个时期文物档案材料400余件,抢救保存了一批珍贵档案,填补的馆藏资源中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档案开放利用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屹 《兰台内外》2005,(2):24-25
2004年,我国外交部档案馆陆续开放了一批外交档案,一时间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欣喜之余有点遗憾,我国档案开放利用虽取得了一些成效,逐步放开了限制,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结合外交档案的开放利用,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档案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保存的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应当得到社会广泛利用,实际情况是利用者并不多。本文指出,档案馆自身的特点、档案开放力度、档案馆利用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利用者利用档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民国档案,是民国时期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记录。云南省档案馆保存有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档案共154个全宗,300724卷,它全面地反映了民国时期云南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交通、民族等方面的情况。为更好地保护抢救馆藏资源,提高馆藏档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近年来,云南省档案局根据民国档案的特点及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民国档案数量  相似文献   

20.
外交部档案馆作为一个部门档案馆,目前主要服务对象是外交部机关,同时也为外交史研究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提供档案服务。我国各驻外代表机构也保存着数量不等的档案,以便在对外活动中查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因而外交档案利用人次、利用量逐年增加。这给外交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