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3,(3):8-8
天文学家发现一些类星体团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天体,光穿越其最宽的部分需时40亿年。 研究者称,当宇宙仅50亿岁时,这一类星体团就开始发光了。该类星体团远大于之前发现的类星体组合,甚至挑战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学原理——认为从大范围来看,宇宙无论从什么角度和位置观察,看起来都是一样的。研究者认为,根据该原理,宇宙中比较大型的结构——例如类星体团——最长不应超过12亿光年。  相似文献   

2.
五、类星体能量的可能来源 单一的氢核聚变供能说尤其不能说明类星体的能源机制。 类星体被认为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按照目前的认识,类星体的辐射能量极大,一个类星体发出的能量相当于1000个银河系。  相似文献   

3.
《今日科苑》2013,(1):6-6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月11日的报道,英国的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星体结构——由73个古老类星体或星系共同组成的“大型类星体群组(简称LQG)”,纵深达惊人的40亿光年,如此大规模星体的存在有可能会彻底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神秘的宇宙X射线来源的追踪,是现代天文学历史上最动人心的行动,最终牵扯出迄今为止宇宙里发现的最神秘的天体——类星体。  相似文献   

5.
夜幕降临,当我们仰望夜空,满天的繁星在闪烁。实际上,那些能够被肉眼捕捉到的星体,只是浩淼的宇宙中所有天体中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天体只能依靠仪器的观测才能够被我们发现。这些天体中有恒星、星云、星系等等,它们都在天穹中占据着自己的位置。在那些暗淡的天体中,有一类天体具有非常神奇的特性,这就是类星体。发现类星体类星体,被认为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类星体中速度较慢的也能够达到光速的六分之一左右)在宇宙的边缘处朝我们退行而去。在飞速离去的过程中,星体内部释放出来惊人的能量,相当于200个星系能量的总和,或20万个太阳的能…  相似文献   

6.
类星体,这一神秘的宇宙天体从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到现在,它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目前,关于类星体身吐上最主要的。一种说法是:它是遥远活跃星系的明亮核心。但是,这一说法却存在着不足之处。据观测,类星体的直径只有1光天左右(即259亿公里左右)。比我们的太阳系大不了多少,星系的核心是不可能这样小的。世是,有一种新发现的天文现象却有可能是类星体身世摄恰当的解释,我分析后认为,类星体有可能是超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天文奇观!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一些人的容颜会显得比自己的实际年龄年轻。在宇宙中,有一些星体看上去显得出乎意料得年轻,今天文学家惊讶不己。这类星体,就是蓝离散星。  相似文献   

8.
真空中光速不变是被证明了的事实,但有观点认为在宇宙演化的不同时期,光速可能是有差别的。本文根据这个观点,自然推导出黑洞的质量上限,由此能够很好地解释类星体超强辐射的能源机制,并由光速量子化得到黑洞爆炸乃至宇宙大爆炸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宇宙中,最令人困惑的天体莫过于类星体,它的两大谜团:巨大能量和超光速远离。虽然人们提出了许多理论,但都解决不了。下文或许能将它的谜团驱散。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际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最新观测结果,在宇宙中某一狭窄区域范围内,首次同时发现了多达21处却一直深度隐藏着的宇宙“类星体”黑洞群。这一重大发现第一次从正面证实了多年来天文学领域有关宇宙中有数目众多的隐身黑洞广泛存在的推测。充分的证据使人们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定有数量众多、质量超大的黑洞巨无霸,正借助着星际尘埃的隐蔽,在暗地里不断发展壮大着。(摘自新浪科技)宇宙中遍布黑洞  相似文献   

11.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人们众所周知--光是一种波,也知道光的速度是一个定义值:3100000000m/s0"一切静止质量不为0的物质不可能达到光速."由于爱因斯坦在<相对论>里提出--质能等价理论,它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最重要推论,即著名方程式E=mc-sup2,式子(质能方程)中E为能量,单位电子伏特(eV),m为质量,单位MeV/-sup2,c为光速.也就是说,-切物质都潜藏着质量乘于光速平方的能量,光速是宇宙的极限速度.对此,人们坚信不疑.宇宙中的一些星体却以光速甚至超光速运行--类星体,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静止质量不为0的东西达到光速(类星体一般都由质量很大的核和核外的起晕构成,类星体黑洞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5170~5108倍.对此,可以说明达到光速的东西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王俊贤教授和他的同事王挺贵教授、周宏岩副教授等人使用欧洲空间局XMM-牛顿X射线卫星,在X波段探测到一类特殊的星系核——极向外流宽吸收线类星体。这一发现改变了天体物理学家对类星体外流的认识,有助于人们更清楚的理解巨型黑洞如何吞噬和抛射气体。该研究结果发表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天体物理快报》上。欧洲空间局4月7日以“宇宙引擎给XMM-牛顿卫星带来惊喜”为题报道了该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9,(3):42-42
一个宇宙再游离过程,被认为是在宇宙足够冷却、以允许第一代恒星形成之后开始的。人们是通过观测在大爆炸之后不到10亿年形成的天体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红移值z=6.42的类星体SDSS J114816.64+525150.3的宿主星系就是这样一个星系.现在研究人员已用很好的空间分辨率对其进行了威像,显示了一个存在强烈恒星形成过程的巨大区域。  相似文献   

14.
它们是遥远的宇宙深处的一种星体,它们的直径不到一光年,而亮度(每秒所释放的能量)却比直径为10万光年的巨型星系还大千倍!它们看起来如同普通的恒星,但其璀璨的光芒使远在100亿光年之外的我们也能看到它们,于是科学家叫它们“类星体”,并形象地称它们为“宇宙的灯塔”。40年来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6,(6):15-15
密苏里州的ST.LOUIS巡天是目前最深度最灵敏的空间探测器,天文学家曾经试着用它揭示了宇宙深处存在异常明亮的X射线源。这些引人注目的X射线源正是超大质量黑洞,而并非其他已经被预言的任何天体。这还算不上是最惊奇的,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结论证明:几乎所有称之为宇宙灯塔的令人炫目的类星体,都仅仅存在于那些最古老的星系中。  相似文献   

16.
就像高档女装一样,宇宙学也有自己的时尚和谬误。星系巡天和发现类星体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当前,搜寻宇宙第一代恒星以及探寻暗能量特性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如同超短裙和喇叭裤一样,一些已被抛弃的东西又开始复苏。特别是1990年代末被冷落的宇宙弦,正在卷土重来。现在的一些观测可能确实已经探测到了它们。  相似文献   

17.
据美联社报道,一个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约翰@韦伯教授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设置在美国夏威夷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分析宇宙深处最遥远的一些类星体后发现,在宇宙诞生以来的150亿年中,光的速度是有轻微变化的.若该研究成果获得进一步的确认,则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光速恒定不变的理论就是错误的,粒子物理理论中的标准模型也需要彻底修正.有关论文发表在8月27日出版的<物理学评论>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吸积盘是现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课题,涉及到了天体物理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到的124个射电类星体(包括55个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6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基本数据,特别是黑洞质量和宽线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黑洞吸积盘的吸积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率之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表明两类射电类星体的宽线区辐射的光度可能是由于吸积盘辐射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光具有粒子性,用动量公式计算出不同频率的普通光子产生的动量,类星体光谱产生的红移现象是由于类星体表面是超原子,从而由超原子中产生出来的光子的动量大于普通氢原子爆发产生的,光子产生的动量;由于人类吸收的光的动量有限,要看见类星体光,类星体光的频率要降低,动量要减小直致普通紫光动量值,并计算得出类星体的红移值,波峰增加值,光谱变宽值。  相似文献   

20.
类星体是遥远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们不断地吞噬周围的气体,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类星体虽然是奇特的天体,但是并不稀有,现在找到的类星体就足有十几万个。而在众多类星体中,有一个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更有人把它视若珍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