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考试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向场外的观众求助。也可以要求我降低考试难度,还可以让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这是“开心辞典”栏目的一个广告词,无心者听了都会一笑了之.它只是个广告,有意者难道不能从中悟出一点什么吗?难道综艺节目趣味多多的考试方式不能为学校考试借鉴点什么吗?难道学校考试都要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才能名正言顺吗?那么学生的感受谁来负责?这是我每看一期“开心辞典”都会产生的思索和无奈。  相似文献   

2.
“这次考试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向场外的观众求助,也可以要求我降低考试难度,还可以让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这是“开心辞典”栏目的一个广告词,无心者听了都会一笑了之,它只是个广告,有意者难道不能从中悟出一点什么吗?难道综艺节目趣味多多的考试方式不能为学校考试借  相似文献   

3.
“这次考试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向场外的观众求助,要求我降低考试难度,还可以让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这是央视“开心辞典”栏目的一句广告词。无心听了都会一笑了之。虽然它只是个广告。有意难道不能从中悟出一点什么吗?  相似文献   

4.
这次考试你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场外的观众求助,也可以要求降低考试难度,还可以让电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这是“开心辞典栏目的一句广告词。作为一名职业学校教师,难道不能从中悟出一点什么吗?  相似文献   

5.
“新来的政治老师风度翩翩,讲课生动幽默,让我爱上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努力学习争取政治考试第一名,为的只是吸引老师的注意。可是政治课一星期才两节,其余的时间不能和老师见面,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难道这就是‘爱’的滋味吗?”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情感烦恼。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中学生与她“同病相怜”。他们真的爱上老师了吗?他们该怎么办呢?欢迎同学们来信讨论。  相似文献   

6.
父母为什么不能理解我呢,好像对我所做的什么事情都不满意,整天眼睛就盯着分数,分数。难道真的只有好分数,才是好孩子吗?”“妈妈老是把我还当成3岁的小娃娃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唠叨,一件小事也会询问半天,我就不能有点自己的秘密吗?难道在他们面前,我就应该像个透明的玻璃人一样吗?”“爸爸对我追星很是反对,  相似文献   

7.
喧宾夺主     
我心中的教育模式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喧宾夺主”。即喧学生这个宾,夺课本这个主。这是什么意思,很好理解。也就是说.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观戏”。而是老师提出某一个问题或现象,由学生来讨论、探索。这时,老师就像是裁判.对学生的思路、观点和结论进行纠正,这对于传统教育来说.难道不是“喧宾夺主”吗?  相似文献   

8.
并非戏言     
《师道》2021,(4):64-64
小明最近每次考试都是99分,爸爸问他:“你难道就不能再多得1分吗?”小明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了,成功是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天才,是你和妈妈没给我这1分天才呀!”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动物园。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看那个黑猩猩多像边上的叔叔!”老师:“你怎么这么说话?人家会生气的!”学生:“可是,黑猩猩又听不懂。”  相似文献   

9.
“明天我们语文考试,我得看看笔记,上次单元测验,有一道题是‘学了《守株待兔》一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因为没有按照笔记上的答案回答,丢了五分。”“你的答案你觉得有道理吗?”“当然,我觉得守株待免的人太死板,不灵活。难道不对吗?”  相似文献   

10.
“真不巧,这堂课讲评试卷。没什么可听的。”这是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带领几位教师听课时遇到的场景。难道试卷讲评课就真的没有什么可听的吗?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坐下来听这节试卷讲评课,只见教师在课堂上拼命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在听,面  相似文献   

11.
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发现,每次考试后要求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都会看到学生写在试卷上的几个字——“粗心大意”。学生出错的原因难道全归于粗心吗?其实我们老师都意识到,学生做题出错并非都是粗心,而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审题的技巧和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12.
梁老师: 我是将要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有一个问题经常困扰着我:做作业或考试,总是出现计算上的错误,虽然这些题目都会做,但总不能得满分.中招考试是大考,我担心在心情紧张的情况下更会出差错.您有什么方法帮我克服这个毛病吗?  相似文献   

13.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今后在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哪!”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语高考考试说明都会对语高考考点作明确而细致的说明,逐条列举,条理清楚,一目了然。高考试题则基本按照考试说明知识点顺序逐块逐点逐题设计安排,高考复习便也按照高考考试说明和高考试卷的结构,安排复习的知识点、习题类型和复习顺序。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考什么就复习什么;怎样考,就怎样复习,这难道还有什么要怀疑的吗?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集体氛围不仅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 --艾里克· 斯盖普假如你是一个刚入学的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学校,你的脑子里都想些什么呢?你是否会想:“我在这能交到朋友吗?大家会喜欢我吗?” 或者“老师会喜欢我吗?他们会关心我吗?” 或者“我能适应这的学习生活吗?我能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吗? ” 再或者你可能会考虑:“我在这里安全吗? 我会不会受到取笑?人们会不会讨厌我、羞辱我呢?”甚至你可能会想:“我会不会挨打呢?”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基本的心理需求——对情感及身体安全的需求,对一种亲密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金苹果     
10年前,我们当地一所学校办了一个经济管理班。我拿了一个苹果走进教室说:“这个苹果价值3角钱,谁能用智慧为它增值,将它以30元卖出?”“哄”地一声,台下笑了。我听见学生们在说:“不就是一个普通苹果吗?”“难道这个苹果是吸油长大的?”“难道靠行骗来增值?”我将苹果端端正正地放下,指着  相似文献   

17.
完美的想象     
不少学校和教师对无人监考已经做了尝试,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有不少学生表示认同,认为这是极为恰当的考试方式因为它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更能体现“人文精神”,将对生命的尊重放置于最高的层面上。但一切真的如此吗?我对此持怀疑态度。考试的意义是什么?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验证,当然,无人监考从一个角度看是能验证人的一方面素质。但是,前者仍然是根本,本  相似文献   

18.
1.孤独、陌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样的孤独和陌生? 2.“我一点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许也不懂得我”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3.“他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我错了吗?”这句话是不是“我”肯定  相似文献   

19.
忽有学生到办公室向我告状:“张玉龙写诗诅咒您!”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被学生“诅咒”。诅咒,多么恐怖的一个词儿!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致让一个12岁的孩子如此怀恨在心? 喜的是,我的学生竟然能写诗,而且把诗当作“批判的武器”!这不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典型范例吗? 一种伯乐的心态驱使我急于一睹诗作的风采,然而理智告诉我,现在不是时候。面对一只惊弓之鸟,更瀛难道还不够残酷吗? 然而告状的学生似乎欲罢不能,犹豫了  相似文献   

20.
忽有学生到办公室向我告状:“张玉龙写诗诅咒您!”我又惊又喜。惊的是被学生“诅咒”。诅咒,多么恐怖的一个词儿!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致让一个12岁的孩子如此怀恨在心? 喜的是,我的学生竟然能写诗,而且把诗当作“批判的武器”!这不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典型范例吗? 一种伯乐的心态驱使我急于一睹诗作的风采,然而理智告诉我,现在不是时候。面对一只惊弓之鸟,更瀛难道还不够残酷吗? 然而告状的学生似乎欲罢不能,犹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