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孙志毅 《师道》2007,(2):18-18
去年似乎是课改进入“低谷”的一个年头,民间私下里的怀疑、抵触、否定自不必说,见诸媒体的精英层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发现式学习”一定优于直接传授吗?“只重知识灌输,不重社会实践,是传统的弊端,还是现代教育的歧路?”“唱唱跳跳就等于快乐?”形  相似文献   

2.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课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载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是音乐的艺术特点。今年是进行课改的第一年,我所承担的是一年级的音乐课。“什么是课改?”“课改以后该怎样上课?”是我心中的疑问。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培训,听专家的讲座、学习各种材料,一次次地接受头脑风暴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幼儿园二期课改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整合幼儿园学习活动内容,教师们在翻阅参考用书时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数学活动怎么少了?主题活动中能不能融入数学教育?怎样体现数学教育?”在此,我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主题活动中有没有数学记得在一期课改时,我参加《讲讲做做》一书的编写,当时编写的初衷就是试图把科学、常识、美术和数学进行整合,但编到后来觉得十分勉强,所以还是把数学一并放在了最后。由此,在二期课改编写教师参考用书的初始阶段,就有了“数学难以整合”以及“数学能融入主题就融,不能融入就分”一说。其实,这是片面强调数学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改的主渠道,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课堂教学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是数学课吗?”——“淡化”学科界限 长期以来,学科的界限一直比较明显,数学课只关心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双基”以外的数学老师可以不闻不问。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怎能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  相似文献   

5.
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严重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何在?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即数学教学要回归“数学”本位,一切从数学出发,以数学内容为核心,凸现数学本质和数学思考。具体落实到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以“数学内容”为核心,以“数学思考”为灵魂。一、设计——以“数学内容”为核心透析众多教学病案,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是让学生“听数学”,还是“做数学”?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先教后学,先讲后练”,是一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教学模式。发展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做”的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启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尖锐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学生的个性差异该怎样得到关注?教学的个体化该如何得以加强?弱势学生群体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课程目标?对这些深层的、棘手的课题,我们还没有多少破解的良策。于是在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反思中,不断生发出以下的追问。一、是“说数学”重要,还是“做数学”重要?数学课堂中有一种普遍的现象:让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这样,大多…  相似文献   

8.
课改以来,一些数学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如教学过于注重形式创新,淡化了数学本质;过于追求课堂热闹,忽略了教学效果。显然,这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严重违背数学教育规律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何在? 笔者以为,根本的对策在于增加数学课的“数学  相似文献   

9.
缘起我校自去年秋季以来所进行的课改实验工作受到东坡区教研室的好评,课改实验方案作为样本在全区推广并在网上发布。为了准确了解课改现状,找准实验得失,把握后续课改方向,我校教科室对全体一年级实验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和谈话调查。问卷内容如下:1.你常常阅读“课标”吗?你能脱口说出其主要观点吗?2.你认真阅读过“课标解读”吗?你读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吗?3.你看过课改方面的哪本书?谁写的?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句话或观点?4.你常看哪一本教学杂志?大概几天看一篇关于课改方面的论文?5.你每堂课都按新课标准备吗?课后自觉写反思吗?6.…  相似文献   

10.
妈妈和我说过的话很多,我最不爱听的一句话,便是每次测验后的那句,“xxx考了几分呀?”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 0分,这对于平时数学成绩不太好的我算是进步很大了!不仅我开心,妈妈知道后也眉开眼笑,不过却还不忘问一句:“你的好朋友——肖薏晗几分呀?”我一听,原本的满心欢喜顿时褪去了一半,我平静地对妈妈说:“95分!”妈妈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那刘天一几分呀?”妈妈的这一问使我原来喜悦的心情消失得无影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下,我们以“追求智慧的数学课堂”为办学理念,坚持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扎扎实实地开展学习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的系列活动,努力构建“智慧的数学课堂”。课改实践篇:“以课改为契机,加快教师观念的转变,追求充满智慧的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是我们开展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为了保证课改的顺利进行,学校专门成立了各学科课改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施全程化、科学化管理。我们意识到:课改不是单纯地换一本教材,而是发生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一、以课改为契机,抓学习,转观念课改的关键是教师,所以必…  相似文献   

12.
有“数学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对数学教学要有“数学味”的认识日趋一致,然而“数学味”的内涵尚未有明晰的界定.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把握和调整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生活味”的同时凸显“数学味”呢?首先,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必须凸显数学知识与技能训练.凸显“双基”即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优良传统.然而,课改以来,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设置不明,导致实施过程中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被冲淡,或被虚化,或遭失落,数学课堂教学“像雾像雨又像风”,失去了“数学味”.在落实“双基”目…  相似文献   

13.
一2005年3月16日,《光明日报》报道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先生关于基础教育课改中数学“新课标”的谈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由衷地感谢科学家们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和思虑,也深感他的谈话直言不讳,切中肯綮,语重心长。我们应该认真听取科学家的意见,并且举一反三,扩展和加深思考课程改革中其它的有关问题。姜伯驹先生直言不讳地说,数学“新课标”“方向是错误的”。“新课标”“全面否定过去的教学体系”,“全面否定了我国中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大大淡化了数学中的推理证明”。它“完全另起炉灶”,“均代之…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正在向纵深挺进,课改中教师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方式也在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反思走过的课改之路,虽然课改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透过课改之花看课改,笔者仍然有疑惑:看似花团锦簇的课改是否做到了“华而实”?新课改构建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呢?本文用“四问”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开始到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许多工作还处在“磨合期”,但奇怪的是,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总结表彰大会”却轰轰烈烈地开起来了;更有甚者,去年9月份才在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启动课改的地方,也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典型经验”,开始在大会上总结,小会上宣讲了。该不该对课改工作进行及时必要的总结?该不该对课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呢?道理是明摆着的。问题是,才短短两年,有的甚至仅仅半年时间,你能做多少工作?你实验的效果能有多出色?如此总结表彰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在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今…  相似文献   

16.
听笑话喽     
张信哲是哪个班的校庆的开幕式上,学校请来了许多明星,同学们都乱成一团。第二天,班主任找来班长询问:“昨天上场的时候同学们都还好吧?有没有不遵守纪律?”班长回答道:“别的倒没什么,就是张信哲出来的时候,很多女同学都冲出去看了。”班主任生气地问:“张信哲?哪个班的?”  相似文献   

17.
我没有听     
妈妈问正在读书的女儿:“亲爱的,你读的是什么书?”女儿回答道:“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你不是在朗读吗?你应该知道的呀!”女儿解释道:“我刚才是在朗读,可我自己没有听啊。”我没有听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教育》2007,(1):F0003-F0003
热点话题1、中小学办学规模多大最合适?2、中小学教师多“写”论文好,还是多“读”论文好?3、教师城乡流动,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可行性论证4、“网瘾”学生治理谈5、在“国学热”中,我们该继承传统教育中的什么?如何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教育的民族性?(欢迎推荐你认为是热点、焦点、难点的教育话题)新课改五年回眸征文征文时间:2007.1——2007.12征文内容:1、“我在课改中成长”——课堂在课改中变化,学生在课改中受益,教师在课改中成长。请写下你在课改五年中的成长历程和感受体会。2、”教学有悔——用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数学要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单独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思考”。那么,在课改实践中,“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如何呢?由于“数学思考”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面对“数学思考”,教师们大多是兴趣不浓、思考不深、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20.
3年来,笔者一直在一线上进行着课改的思考和实践。如果说课改刚开始时我是以一种迎接解放的心态来欢呼数学生活化的话,那么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对“生活中的数学”的命题开始警觉起来。我越来越感受到: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无论是从理念的倡导、教材的编排,还是公开课的展示,都有一种过于追求“现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