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庸与天才到底相隔多远?我与诸葛亮话说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时,因山路难走又路途遥远,制造了木牛流马。一开始提出做木牛流马的,不是诸葛亮,正是在下——诸葛孔明帐下一无名小卒。当时,粮草运输不便导致我们吃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的交通运输工具 ?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记载 ,1 0 0 0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诸葛亮集》中的《作木牛流马法》进行研究 ,宋人高承认为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 ;流马即今独推者 ,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即把木牛流马俱视为“两种适宜在山区道路行走的运粮车”。这种推测颇有影响 ,后世学人贤达多从此说。在笔者看来 ,将“木牛”看成是一种靠人力牵引的运粮车没多大问题。《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初次采用木牛运粮是在祁山 (今甘肃省礼县境内 …  相似文献   

3.
木牛流马制作于汉中勉县的黄沙。木牛流马由诸葛亮创意、构思,蒲元参与研制,可能还有其人参与了制作。民间有传说诸葛亮从其妻处获得木牛流马的设计。《南史》和宋人对木牛流马的记载对后世的影响极大,造成的误解也大。木牛流马运行的道路不是蜀道。用木牛运粮走的是"出祁山"的道路,用流马运粮走的是褒斜道,都不是蜀中的金牛道、剑阁道。木牛运行道路是诸葛亮北伐"出祁山"的路线以西北方向迂回道路为主,道路相对平坦。流马运粮所走的是褒斜栈道,比较宽阔、平缓,有一定起伏。人们对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木牛流马存在误解。今人对木牛流马研制的主要成果有:范文澜先生认为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四轮车;刘先洲先生提出木牛流马是鹿车(独轮车)的改进;陈从周、陆敬严先生认为木牛流马是独特的独轮车;谭良啸、方北辰先生先后提出木牛流马是两种规格不同的四轮车;王湔先生复制的四足迈步型木牛流马;赵彬、向国富先生的杠杆单摆型木牛。从物理学的原理评今人研制的木牛流马:车轮滚动型——古代运载物资的最佳形式;杠杆驱动型——构造合理而相距真实甚远;四足迈步型——不靠谱的机械步行器。研究、复制必须以《作木牛流马法》为依据。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一是制作不会太花费精力、财力、人力;二是一定能负重,载重量应符合要求;三是关于行进速度,必须把握,这是研制木牛流马的一个突破口之一;四是既然名曰"木牛流马",应该以木构件为主,结构不会太复杂,构件加工难度不会太高。这也是研究和复制木牛流马的方向及条件。  相似文献   

4.
家乡仙境     
我的家乡在县城东约10公里的黄沙镇,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村子南边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河,北边是一片无际的田野,东头有三国时期诸葛亮木牛流马遗址,西边有  相似文献   

5.
辽朝军队的军事训练,以春“捺钵”、秋“撩钵”等一年四季的渔猎活动、寒冬的“猎仪”以及经常性的围猎进行,既增加了物资,又训练了军卒的射杀技能和整体战术水平,其乐亦寓此中,而无单纯的军事训练;后勤制度,辽代前中期军队出征不备粮草,而采取现行抄掠的所谓“打草谷”办法,由“正军”1人随从家丁2人中的1人专事之,其他军用物资全部由正军士卒自备。可见其训练和后勤制度民族特色,不同于中原。辽朝军骑兵为主,每个正军1人自备马3匹;还有马以供它用,多时达百万匹,甚至数千万匹。  相似文献   

6.
常言“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用了不知多少年 ,竟以为是“卑贱者最聪明”的理论依据 ,或者说是“集思广益出智慧”的箴言 ,就连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也是这样解释的。无事静思的时候 ,总觉得有些不对头 ,那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单就“连弩”、“木牛流马”两项军事科技的发明 ,就可知诸葛亮绝非臭皮匠可比 ,不管是三个 ,还是三十个。从《辞海》里查到了“裨将”两字 ,“裨”是辅佐之意 ,即“副”或“偏” ,“裨将”古代指副将。“三个臭裨将 ,顶个诸葛亮” ,三个长期在诸葛亮身边工作 ,与之合作共事的…  相似文献   

7.
情感,一匹不可捉摸的“马”情感,曾被弗洛伊德形容为:一匹不可捉摸的“马”。人的情感之复杂,不仅超出了“七情”,而且常常超出人的控制。因此才是一匹“不可捉摸”的“马”。但是,现代精神病学家从收集的大量儿童临床病例中发现,情感并不是完全不可捉摸,不可以解释的,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早在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即是古代中国人的智能结晶.随着近代的工业革命,机器产业的不断发展成为近代工业的主要支柱.由于科学幻想所系的"永动机"、太空探险以及梦想解决人的机能所无法达致境界的求新意念,推动科学家想研究创造出种种能够代替人的机械.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是个充满智慧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运筹帷幄、治国安邦,还会摆八阵图、做木牛流马。最近,他又“显  相似文献   

10.
木牛流马     
宋明明 《小朋友》2004,(6):2004
诸葛亮自愿官降三级以后,全军上下都很感动。蜀军士气更加旺盛,连续两年,取得两次伐魏胜利,收复不少土地。到第四次伐魏时,诸葛亮打败了司马懿,却因粮食供应不上,不得不退兵。第五次伐(fá)魏(wèi),诸葛亮设计制造了木牛流马来运粮食。魏军的侦察兵得到消息,马上报告司马懿(yì):“蜀军正用木牛流马运粮草,人不劳累,牛马也不用吃喝。”司马懿大吃一惊:“本来想用老办法,只守不战,拖得诸葛亮没粮了自然退兵。现在不行了。怎么办呢?抢!”司马懿叫来两名小军官,叫他们各带五百个士兵,走小路等候蜀兵,等蜀兵们赶着木牛流马过来时,魏兵一齐杀出…  相似文献   

11.
智慧岛1.AIHUHUAMU爱护花木QINGANJING请安静2.略3.学与不学不大一样()学与不学大不一样(√)不学与不大学一样()4.陌生人说他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5.略聪明屋1.32号2.赵母李丽冯雪张为王芳3.一诺千金一刻千金一掷千金一字千金敢拼才会赢,朋友们,努力吧。4.指鹿为马诸葛亮凿壁借光陈胜木牛流马赵高篝火狐鸣匡衡悬梁刺股苏秦、孙敬黄袍加身赵匡胤机灵洞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2.36个3.乐在其中无中生有心中有数4.B5.因为化装师把为犯人所化的特殊形象告诉了警察。6.A7.因为…  相似文献   

12.
东吴孙权决定举办一次“天下第一名酒”的比赛,周瑜立即将请帖发到其他两国,请两国的重要人物参加。张飞首先拿到了请帖,找到诸葛亮说:“军师,吴国要举行‘天下第一名酒大赛’,让我去当品酒员,让您和二哥去当嘉宾,去不去?”“当然去了。”诸葛亮说。于是三人骑着木牛流马,拿着蜀国刚酿造出  相似文献   

13.
过河     
这时我才发现,我骑了一匹极其愚蠢的马。一路走了20多公里.它都极轻快而平稳,眼看着在河对岸的酒厂就要到了,它却在河边突然显示出劣根性:不敢过河。  相似文献   

14.
一、读吐鲁番盆地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1.吐鲁番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好几个“中国之最”———最低、最热、最干和最“甜”。请结合有关材料加以解释。2.吐鲁番盆地偏北,有一列东西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的红砂岩山脉,它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火焰山。你能说出它的由来吗?3.吐鲁番是东疆重镇,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请选出古丝绸之路的北线线路。A.长安—兰州—敦煌—哈密—吐鲁番—伊宁—大秦B.长安—兰州—敦煌—若羌—吐鲁番—喀什—安息C.长安—兰州—敦煌—若羌—和田—马里—大秦D.长安—…  相似文献   

15.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钢制的神奇羽毛笔,听说具有“画龙点睛”的功能呢!匹匹听了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难道真有这么神奇的羽毛笔?
  经过几番周折,匹匹终于找到了那家卖神奇羽毛笔的店。店外看起来很普通,但里面却截然不同,店内的大部分装饰品、地板和产品都是金银制品。真是太帅了!“看看看,多么神奇的羽毛笔呀,现在能有机会拥有,还不赶快抢购!”匹匹赶快过去看,只见许多人都在掏钱买笔,匹匹看到笔那么神奇,也买了一支。  相似文献   

16.
严文华 《农村教育》2004,(11):45-45
《草船借箭》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其斗智斗勇的内容,起伏跌宕的情节,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教学伊始,可以从课题人手诱发学生质疑。例如:“箭”与“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借箭?草船借箭,究竟是谁借箭?为什么不用“诸葛亮借箭”作题目?故事写了哪些相关的人物?主要写谁?他们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称赞他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算”了哪些  相似文献   

17.
《隆中对》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解说: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习,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自读程序】一、备读,内引激趣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  相似文献   

18.
动动脑筋     
动动脑筋一、对面握不到手在两间相连的房屋里,取一张普通的报纸铺在地上,俩人都对面站在这张报纸上,虽然近,却握不到手。这是何故?二、果真“难不倒”阿山请“难不倒”写寻马启事。“难不倒”问何时丢的马.几匹马?阿山说:“是去年也是今年,是一匹也是两匹。”“...  相似文献   

19.
太阳 《中学生百科》2011,(21):30-31
无知者无畏,但有知者更无畏。这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作家、外交家、木牛流马专利的发明人诸葛亮先生在他的论文《我是如何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中告诉我们的。诸葛亮先生绝顶聪明的形象早己深入人心。但有一个现象让人奇怪,有些  相似文献   

20.
说“匹”     
汉人应劭在解释马为什么称“匹”时说:“马称匹者,俗说:相马比君子,与人相匹。或曰;马夜行,目明照前四丈,故曰一匹。或说:度马纵横,适得一匹。或说:马死卖得一匹帛。或云:《春秋左氏说》:‘诸侯相赠,乘马束帛。’束帛为匹,与马相匹耳。”(《风俗通义校注》)大文论家刘勰对应氏的解释颇不以为然,《文心雕龙·指瑕》有云:“若夫注解为书,所以明正事理,然谬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