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阅读下列各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相似文献   

2.
十种声音、千百齐作四人齐发声抚尺一下大儿醒两儿齐哭儿含乳啼夫纳声夫健妇大呼儿醒、啼妇渐拍渐止夫大呼妇欠伸夫吃语一人大呼.火起’(遥闻)犬吠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喷群响毕绝静—动—静—大动—大静《口技》板书@傅祝明~~  相似文献   

3.
口技是一种杂技节目,我国在明清时代较为流行。《口技》写的是一场表演,表现了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课文是从那些力面来表现出口技者表演之“善”呢?一声音摹拟在表演中,口技者摹拟出多种事物的声音:犬吠、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声)、(房屋)力拉崩倒、火爆声、呼呼风声、泼水声等等。口技者还摹拟出各种人的不同声响: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等等。口技者在摹拟各种人和物的声音时,有单声、有混声、有渐起、有突发,有“一人大呼”、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教学中,发现了将语言排成从小到大、从轻到重、从低到高的逐层递进或反之的逐层递退的形式,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层递”。从其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一)逐层递进。例如《口技》:“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口技》一篇中有这样一个文句: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对前一“乳”字,新编教材编者注云,“乳,作动词用,喂奶”。 薛儒章等编著的《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语言分析》在《口技》篇注释“说明”中亦云,“乳,喂奶,名词用如动词”。  相似文献   

6.
一、意为"不久"没有多久"不一会儿"(1)未几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林嗣环《口技》)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蒲松龄《山市》)(2)寻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3)既而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周密《观潮》)  相似文献   

7.
《口技》一文,紧扣"善"字行文布局,真可谓句句写"善",字字写"善"。一善,通过正面描写,强调摹拟声音难度之大,直觉刻画口技者之善1、难度大体现在声音种类多。有犬吠声、妇人惊觉欠伸声、夫呓语声、儿啼声、妇抚儿乳声……全文共摹拟了二十余种声音。足见声音种类之多。2、难度大体现在每种声音非单一的而是复合的,非单纯的是富有情境的。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艺术都要讲究节奏,寻求变化。清代林嗣环撰写的文章《口技》中"口技者"表演的口技之所以产生那样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和感染力,是与表演者恰如其分地演绎口技的节奏变化分不开的。总览全文,《口技》的行文结构与刘成章先生的《安塞腰鼓》有异曲同工之妙,两篇文章的开篇和收尾都有相类似的静态场景描绘。先看两段文字: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  相似文献   

9.
“呜”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嗣环的《口技》一文 ,绘声绘色 ,把一场口技表演写得活灵活现 ,真可谓“众妙毕备”。文中写表演者摹仿一家人被惊醒后 ,有这样一句 :“儿含乳啼 ,妇拍而呜之。”其中的“呜”字 ,文下的脚注是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呜”后带宾语“之” ,而这里的解释偏重于“轻声哼唱” ,这便很让人费解。近日读钱钟书先生的《七缀集》 ,其中一篇题为《一节历史掌故 ,一个宗教寓言 ,一篇小说》 ,文中引用了西晋三藏竺法护译《生经》第十二篇《舅甥经》中的一段 ,文曰 :“甥既见儿 ,即以饼与 ,因而呜之。”钱先生顺便提及了“呜”字的解释 ,着实让人…  相似文献   

10.
一、“妇抚儿乳”的“抚”林嗣环《口技》中“妇抚儿乳”的“抚”字,初中第二册《语文》课本的注释是“抚摸,安慰”。这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80后网友“洞庭湖边的野草”读《古本小说集成》时,有个发现,初一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口技》被人做过微创手术了:在“妇人惊觉欠身”和“既而儿醒,大啼”之间,下面这些文字无疾而终:“(妇人)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  相似文献   

12.
《口技》是一篇不足五百字的短文,但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难以忘怀。这篇短文强烈的感染力在于作者在叙述过程中的形象运用,以“可视画面”、“可闻音响”打动读者。课文对场景、人物、事件、氛围的叙述均用以实物为依据的白描手法,凭画面说话而紧紧抓住读者,完全摒弃了抽象的形容词运用,而使文章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且看该文的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寥寥五十余字就把事件之主角、场景、道具、观众交待得清清楚楚。而这种交待全是以“可…  相似文献   

13.
百草园     
话说『抚尺』江苏袁世界初中课文《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句中“抚尺”,也称“醒木”,是评书、评话等常用的道具,大小不一,多为一寸长,半寸厚阔,用木或玉石制成。说书或表演开始时,艺人用醒木击桌,可引起听众注意,使环境安静;在说书或表演过程中使用醒木,则可加强气氛,助长气势。此外,不同身分的人使用抚尺,还有不同的称呼和作用。如:教书先生用的称为“呼尺”、“戒尺”,用来维持教学秩序;和尚用的称为“醒木”,用来醒神;元帅用的称为“惊虎胆”,用来壮军威;官吏用的称为“惊堂木”,用来威吓犯人。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把范文“首尾照应”的方法作归类整理,以寻求规律,加深理解。现从中学教材中(以初中为主)举出十二种常见方法,略作说明。 一、重现法 文章开头描述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场景,结尾处让这一场景再现,从而突出主题,如《口技》开头写“善口技者”“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道出道具之简,结尾让这简单的表演场景重现:“撤屏视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从而映衬出口技表演的繁杂热闹和表演者技艺之高超。 二、递进法  相似文献   

15.
林嗣环的《口技》以寥寥三百余字,绘声绘色地记述了清代顺治年间京城里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艺人的智慧和才能。在盛赞口技表演者的同时,不能不为作者侧面烘托的表现技巧所称道。文章紧扣篇首语“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字,多侧面地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擅长的技能。先从口技艺人的表演空间看。文章开头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交代了口技艺人施展本领的场所是临时设置的“八尺屏障”之中,再除去“一桌、一椅”的位置,可利用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而在这极有限的空间里,口…  相似文献   

16.
《口技》一文,“京中人”那高潮迭起的口技表演,读来令人拍案称绝。一篇不到三百字的短文,却把人带入一种如闻其声,似见其形的美妙而逼真的氛围。 物衬——道具展示 表演前,作者把道具准备情况首先展示给观众和读者:“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仅此几物,别无其它辅助,暗示下文将要出台的精彩的“口技”完全是靠“口”,取消观众及读者可能在表演开始后产生的疑虑,为下文作了铺垫。表演完毕,“撤屏视之”,但见“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又是一个“而己”,再一次以物表明“京中人”的精湛技艺单靠的是“口”,而且“仅此而已”。前者为铺,后者为证,一“铺”一“证”,以此衬托口技表演者的绝妙技艺。  相似文献   

17.
舞台摄影,绝不仅囿于拍摄演员正影、背影、侧影的光彩照人和远影的扑朔摇曳。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演员的多彩风姿,而是镜头总会摇向那些热情有加的观众,他们或鼓掌喝彩,或登台献花,或眉目送情。此时会更让旁观者感受到演员歌喉的圆润、舞姿的轻盈。这观众的喝彩、献花、送情就是一种侧面烘托,这种侧面烘托会把演员表演的精良展示得更淋漓尽致。这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口技》一文。《口技》开篇所渲染的“满座寂然,无敢哗者”的肃静紧张的气氛正是“忽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所造成的客观效果,首次侧面烘托出口技人表演之“善”;“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是口技表  相似文献   

18.
超级模仿秀     
弊技——仿自林嗣环《口技》校中有善作弊者。逢每年期末,于考室之前后方,用“千里”之眼,然在考桌之前者,一笔、一尺、一纸、一眼镜而已。众生皆坐。少顷,渐闻窗外闹铃一响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闻前桌絮叨声,便有考生“鹤立鸡群”,戴镜望之。手亦同步,大惊,遂下坐。此时师进,心有大骇,但师未至也(运气挺不错)。又一勇敢者,絮絮不止。当是时,众生议论声,递纸条声,互传口信声,老师脚步声,师叱大众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考生无敢喧哗,奸笑,递纸,下位,违者“死”矣。未几,师鼾声起,其亦假寐盖以诱生。微闻有生作作索索,考卷飘离,师“梦…  相似文献   

19.
口技     
1.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不同含义。 叫 会宾客大宴 会心微笑 京中有善口技者 定伯曰:“大善” 止增笑耳 絮絮不止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翩哟剧哟剧哟 2.摘出文中表示时间的五个词语。 答: 3.翻译以下各句。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译文: ③众妙毕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1.复前行,欲穷其林———欲罢不能、欲盖弥彰:想要。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悉听君便:全、都。3.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不足为奇:值得。4.后遂无问津者———无人问津:渡口。《口技》5.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6.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絮絮叨叨:连续重复。7.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原形毕露:全。8.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莫名其妙、莫可名状:说出。《孙权劝学》9.蒙辞以军中多务———义不容辞:推辞。10.自以为大有所益———受益匪浅:好处。《伤仲永》11.即书诗四句,并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